血液學的分類
①血細胞形態學:研究對象為血液中有形成分的形態。 ②血細胞生理學:研究對象為細胞來源、增殖、分化和功能。 ③血液生化學: 研究對象為血細胞代謝和血漿成分。 ④血液免疫學: 研究對象為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⑤遺傳血液學: 研究對象為血液病遺傳方式和信息傳遞。 ⑥血液流變學: 研究對象為血液流動性和血細胞變形性。 ⑦實驗血液學: 研究對象為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閱讀全文
血液學與臨床血液學檢驗
血液學(hematology)是醫學科學的一個獨立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血液和造血組織,包括研究血液中有形成分形態的血細胞形態學;研究細胞來源、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血細胞生理學;研究血細胞組成、結構、代謝和血漿成分的血液生化學;研究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血液免疫學;研究血液病遺傳方式和信息傳遞的遺傳
血液學的分類
①血細胞形態學:研究對象為血液中有形成分的形態。 ②血細胞生理學:研究對象為細胞來源、增殖、分化和功能。 ③血液生化學: 研究對象為血細胞代謝和血漿成分。 ④血液免疫學: 研究對象為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 ⑤遺傳血液學: 研究對象為血液病遺傳方式和信息傳遞。 ⑥血液流變學: 研究對象為
-美國血液學會:5項應停止或限制的血液學診療手段
美國血液學會(ASH)公布的一張清單稱, 5項血液學檢測(或操作)應該停止或限制使用。協會稱:這5項檢測不但價格昂貴、療效不好,而且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這份完整的清單于12月4日在美國血液學雜志《Blood》的網站上公布。這是由美國內科醫學基金委員會率先發起的,《Ch
血液學與臨床的關系
1.血液學與疾病的關系血液通過血管循環全身,各種組織都與血液密切接觸。全身各系統的疾病可以反映在血液變化中,血液系統疾病也可影響其他器官和組織的功能。2.血液學與檢驗的關系血液學檢驗的檢驗醫師和檢驗技師應能正確掌握各項有關血液疾病診斷和反映病情的試驗;適應血液學的發展,建立有關新試驗;能從事有關科學
血液學檢驗中意外的處理
檢驗過程中出現針頭損傷或皮膚沾血,應馬上用肥皂清洗,再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或污染面。如果需要,再包扎傷口。粘膜或眼結膜被血污染后亦應用大量清水沖洗。?1.與HBV的意外接觸:HBV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意外接觸傳染。患者可以傳染檢驗人員,檢驗人員也可以傳染患者。OSHA規定所有有可能接觸HBV的醫療工作者
全自動血液學分析儀
全自動血液學分析儀是一種用于畜牧、獸醫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于2012年10月24日啟用。 技術指標 測試速度:80份標本/小時 分析模式:CBC+5DIFF 進樣模式:手動開放進樣、全自動進樣 樣本類型:靜脈全血、末梢全血、預稀釋 顯示屏:10.4寸彩色液晶觸摸屏 操作界面:全中文操作界面,
血液學檢驗中意外的處理
??? 檢驗過程中出現針頭損傷或皮膚沾血,應馬上用肥皂清洗,再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或污染面。如果需要,再包扎傷口。粘膜或眼結膜被血污染后亦應用大量清水沖洗。 ???? 1.與HBV的意外接觸:HBV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意外接觸傳染。患者可以傳染檢驗人員,檢驗人員也可以傳染患者。OSHA規定所有有
血液學檢驗中的防護措施
從采血員、標本員到上機人員,血液學檢驗人員都是HBV等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及美國
輸血相關免疫血液學檢查項目
1.疑難血型鑒定及疑難交叉配血試驗:解決臨床輸血疑難問題2.免疫血液學產前檢查產前免疫學檢查是為了證實哪些胎兒有新生兒溶血危險的孕婦,一旦證實,在妊娠期間應該隨診,以便估計發病的程度,確定最適分娩時間,并引起醫師對可能受累的新生兒的警惕。(1) 檢測的實驗內容:①夫婦ABO及Rh血型②孕婦不規則抗體
炎性腸病的血液學檢查
1.血紅蛋白與血漿蛋白輕型多正常或僅輕度下降,中、重型可有輕度或有中度下降,甚至有重度貧血與低蛋白水腫。Hb下降可歸因于慢性炎性出血與蛋白丟失,鐵及其他造血物質缺乏或吸收不良,尤其克羅恩病的回腸病變易致維生素及礦物質吸收障礙與慢性炎癥有關的骨髓造血抑制等。另外,盡管患者腎功能正常,紅細胞生成素分泌不
血液學檢驗中的安全問題
在醫療工作中,醫療工作者長期接觸具有生物危險性的物質。為了自己及患者的健康,減少醫源性感染,“安全第一”是必須遵守的原則。眾所周知,是包括乙肝病毒(HBV)和艾滋病病毒(HIV)在內的很多病原體的傳播載體。因此,血液學檢驗中的安全問題尤為重要。我國是乙肝大國,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居高不下。近年來
臨床血液學實驗室診斷進展
臨床血液學實驗室診斷技術是最早應用于實驗室診斷的主要部分。 20 世紀 50 年代,我國臨床醫學檢驗室開展的臨床檢驗,絕大部分是血液學檢驗項目。一架顯微鏡、幾支吸血管、一塊血細胞計數板、一個目視比色計加上一些玻璃片、染色液等,就是血液學檢驗的全部“家當” 〔 1 〕 。建立在這些簡陋設備基
臨床血液學實驗室診斷進展
臨床血液學實驗室診斷技術是最早應用于實驗室診斷的主要部分。 20 世紀 50 年代,我國臨床醫學檢驗室開展的臨床檢驗,絕大部分是血液學檢驗項目。一架顯微鏡、幾支吸血管、一塊血細胞計數板、一個目視比色計加上一些玻璃片、染色液等,就是血液學檢驗的全部“家當” 〔 1 〕 。建立在這些簡陋
臨床血液學檢驗:慢性白血病
【知識點名稱】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進階攻略】該疾病的所有內容均為重點,需熟練掌握。尤其是慢粒的染色和染色體異常為常考內容。【知識點詳情】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實驗診斷1.血象(1)紅細胞: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早期正常,少數甚至稍增高,隨病情發展漸呈輕、中度降低,急變期呈重度降低。(2)白細胞:白細胞數顯著
暴發性肝衰竭的血液學檢查
(1)血常規 可根據血紅蛋白下降的速度判斷出血的程度及止血治療效果,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在暴發性肝衰竭時常明顯升高,血小板檢查也有助于對病情的判斷。 (2)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動度 是反映肝臟損害程度最有價值的指標,在嚴重肝細胞損害時血中凝血因子迅速下降,引起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及活動度下降。 (3)凝
阿茲海默癥的血液學檢查
主要用于發現存在的伴隨疾病或并發癥、發現潛在的危險因素、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癡呆。包括血常規、血糖、血電解質包括血鈣、腎功能和肝功能、維生素B12、葉酸水平、甲狀腺素等指標。對于高危人群或提示有臨床癥狀的人群應進行梅毒、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伯氏疏螺旋體血清學檢查。
臨床血液學檢驗——出生后的造血器官
(1)骨髓造血:出生后在正常情況下,骨髓是唯一產生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也產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骨髓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是有活躍造血功能的骨髓。從出生至4歲,全身骨髓的髓腔內均為紅骨髓。5歲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紅骨髓脂肪化由遠心端向近心端發展。至18歲時,紅骨髓僅存在于扁平骨、短骨及長
分子診斷在免疫血液學中的應用
免疫血液學是輸血醫學的核心部分,通過對其體系內容的擴展,我們可看到輸血醫學的全貌,進而能揭示輸血醫學的學科脈絡。近年來利用分子診斷技術將更為精準地判斷供受者血型差異,選擇最適合供者,實現精準輸血,避免因輸血帶來的免疫反應。?分子診斷在免疫血液學中的應用1.1 ?血型分型中的下一代測序技術(NGS):
小兒炎癥性腸病的血液學檢查
(1)血紅蛋白與血漿蛋白:輕型多正常或僅輕度下降,中、重型可有輕度或有中度下降,甚至有重度貧血與低蛋白水腫。Hb下降可歸因于慢性炎性出血與蛋白丟失,鐵及其他造血物質缺乏或吸收不良,尤其克羅恩病的回腸病變易致維生素及礦物質吸收障礙與慢性炎癥有關的骨髓造血抑制等。另外,盡管患者腎功能正常,紅細胞生成
關于暴發性肝衰竭的血液學檢查介紹
(1)血常規 可根據血紅蛋白下降的速度判斷出血的程度及止血治療效果,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在暴發性肝衰竭時常明顯升高,血小板檢查也有助于對病情的判斷。 (2)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動度 是反映肝臟損害程度最有價值的指標,在嚴重肝細胞損害時血中凝血因子迅速下降,引起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及活動度下降。 (3)凝
血液學檢查一般性操作技術
血液標本的采集和處理 血液標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重在環節,可分為毛細血管采血法和靜脈采血法。需要血量較少的檢驗,如手工法或半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血細胞計數,常用毛細管采血法。需血量較多檢驗,如紅細胞比積、臨床生化檢驗、全自動血細胞分析血細胞計數一般用靜脈采血法。特別是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無論儀
英國血液學會發布最新血漿輸注指南
? ? 英國血液學會(BSH)近期發布了輸注新鮮冰凍血漿(FFP)和冷沉淀血制品的最新指南。? ? 新的血漿輸注指南使用了推薦分級的評估、 制定與評價方法(GRADE),數據來源于2004年至2016年發表的文獻。指南內容包括FFP和冷沉淀的安全解凍和儲存及在無出血的患者中的使用方案。? ? ?指南
血液學檢查一般性操作技術
第一節 血液標本的采集和處理 血液標本的采集是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重在環節,可分為毛細血管采血法和靜脈采血法。需要血量較少的檢驗,如手工法或半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血細胞計數,常用毛細管采血法。需血量較多檢驗,如紅細胞比積、臨床生化檢驗、全自動血細胞分析血細胞計數一般用靜脈采血法。特別是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血液學檢查:一般性操作技術
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資料組成的紅色粘稠混懸液。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是復雜的膠體溶液,組分非常恒定,其中固體成份占8-9%,包括各種蛋白(抗體、酶、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質)無機鹽、激素、維生素和代謝產物。水分占91%-92%。? ? ? ?正常成人血量經貿部占體重的7-9%,即60
英國血液學會發布最新血漿輸注指南
? ? 英國血液學會(BSH)近期發布了輸注新鮮冰凍血漿(FFP)和冷沉淀血制品的最新指南。? ? 新的血漿輸注指南使用了推薦分級的評估、 制定與評價方法(GRADE),數據來源于2004年至2016年發表的文獻。指南內容包括FFP和冷沉淀的安全解凍和儲存及在無出血的患者中的使用方案。? ? ?指南
臨床血液學檢驗的質量控制和改進
??? 臨床血液學檢驗的質量控制和改進應貫穿于儀器使用的整個使用周期,體現在每一個標本或者說每一個病人的檢驗過程中。臨床實驗室的質量控制目標就是檢測結果的準確、精密、快捷和經濟。按照實驗室質量管理學的基本理論,文件、程序、執行、記錄和改進是構成質量管理的5大基本環節。這就要求按照《臨床實驗室管理
流式細胞術在血液學中的應用
DNA倍體分析及細胞周期分析 在細胞周期內,DNA含量隨細胞內時相發生周期性變化,正常情況下,大多數細胞處于休止期(Go), G1期細胞雖有DNA合成,但DNA含量仍為2N,為二倍體細胞,;處于活躍的DNA合成期(S期)的細胞DNA含量為2N-4N;正經歷細胞分裂(G2/M期)的細胞
血液學檢查各類骨髓鏡下細胞形態特征
[正常] 骨髓細胞增生活躍; 白細胞成熟粒細胞占多數,形態正常,以中性分葉、桿狀核、晚幼粒細胞為主; 幼紅細胞以中幼及晚幼紅細胞為主,形態正常; 粒紅比3~5:1; 周圍血象正常。? ?? [再障] 骨髓細胞增生低下,增生重度低下; 白細胞粒細胞減少,以分葉核核、桿狀核及晚幼粒細胞為主,中幼粒
關于炎癥性腸病的血液學檢查
1.血紅蛋白與血漿蛋白 輕型多正常或僅輕度下降,中、重型可有輕度或有中度下降,甚至有重度貧血與低蛋白水腫。Hb下降可歸因于慢性炎性出血與蛋白丟失,鐵及其他造血物質缺乏或吸收不良,尤其克羅恩病的回腸病變易致維生素及礦物質吸收障礙與慢性炎癥有關的骨髓造血抑制等。另外,盡管患者腎功能正常,紅細胞生成
輸血前免疫血液學檢查——疑難配血(一)
血液標本的采集及準備 1. 輸血申請單:必須含有病人姓名、身份號、住院號、床號及負責醫師的簽名。還應包含申請日期、用血原因及時間、用血種類及數量;病人出生年月、性別、種族、疾病診斷、輸血史、妊娠史、輸血反應史、有無不規則抗體及血型等。 2. 受血者血樣: ① 認真核對后,方可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