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全市食品抽查44塑料包裝樣品塑化劑超標
昨日,昆明市質監局就第二季度食品相關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預警監測工作情況進行了通報。通報顯示,今年食品包裝產品總體情況好于去年,但是,塑化劑仍是塑料包裝產品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 食品相關產品指的是食品用塑料包裝、紙包裝等與食品接觸材料,直接影響食品安全。昆明市質監局連續4年組織了食品包裝產品監督抽查工作,產品實物質量批次抽查合格率均保持在90%以上。 今年二季度,昆明市質監局分別對昆明市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生產的產品和市場上銷售的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查。其中,對昆明市企業生產的產品共抽查100個批次樣品,監督抽查的產品包括塑料容器、塑料膜、塑料袋等塑料包裝容器和食用紙包裝容器,實物質量檢驗合格率為95%;自產自用的產品14個批次,檢驗產品標識86批次,合格56批次,產品標識合格率為56%。不合格產品的主要質量問題包括衛生指標不合格、紙包裝容器抗壓強度不合格、標簽標識不合格。 另外,抽查中選取了80批次的市場上銷售的食品相......閱讀全文
昆明:全市食品抽查 44塑料包裝樣品塑化劑超標
昨日,昆明市質監局就第二季度食品相關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風險預警監測工作情況進行了通報。通報顯示,今年食品包裝產品總體情況好于去年,但是,塑化劑仍是塑料包裝產品存在的主要安全隱患。 食品相關產品指的是食品用塑料包裝、紙包裝等與食品接觸材料,直接影響食品安全。昆明市質監局連續4年組織了食品包裝產品
記者調查顯示部分玩具及食品包裝等含塑化劑
劣質指甲油成分標示不清,很可疑。 張筠 攝業內人士指出,劣質香水大多含有“塑化劑”。 張筠 攝南京一家超市里的保鮮膜明確標出“不含增塑劑”。一次性塑料杯的標示卻不是很清楚。 臺灣“毒飲料事件”愈演愈烈,其中含有的鄰苯二甲酸酯(DEHP,也叫“塑化劑”)成了“眾矢之的”。昨天,記者對南京市面上的臺灣
食用油塑化劑超標或為容器中析出
“塑化劑易溶于酒精與油。”隨著這一觀點的傳出,不少消費者發出疑問,“現在的塑料桶裝食用油中塑化劑含量是不是也超標呢?”據了解,食品中塑化劑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塑化劑被非法添加到食品中,二是從塑料盛裝容器、管道或包裝材料遷移到食品中,一般來說,油類產品中的塑化劑主要源于塑料包裝。 廣州市質監局表
塑化劑風波專題聚焦:天瑞在行動
針對愈演愈烈的塑化劑風波,天瑞儀器于7月11日推出“應對塑化劑、天瑞更專業”線上專題活動,為公眾及行業生產商全面解讀塑化劑、并公布科學檢測解決方案。 隨著臺灣起云劑中非法加入塑化劑被曝光后,塑化劑風波已發展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并由食品擴展至玩具、食品包裝、化妝品、醫療多個行業。作為專業
李寧:塑化劑普遍存在 我國攝入量風險并不高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寧在近期召開的“2014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上就“塑化劑的管理及風險評估”做了主題演講。他表示塑化劑在環境中普遍存在,目前各個國家都沒有制定食品塑化劑限量標準,部分塑化劑允許做食品包裝材料。此外,他認為我國塑化劑攝入量風險并不高,基于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和科學的原則
部分保鮮膜塑化劑嚴重超標 長期積累有可能致癌
前段時間臺灣“塑化劑”風波,讓人們認識了塑化劑DEHP的面目。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昨天公布保鮮膜質量調查報告,檢測結果顯示,7種PVC保鮮膜中,3種塑化劑DEHP用量超標,有的超標達76倍。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目前保鮮膜主要有PE、PDVC和PVC三大類,其中PVC保鮮膜因有塑
“塑化劑”檢測取得新突破
常州檢驗檢疫局已完成近500批次塑料食品接觸材料中塑化劑含量和遷移量的檢測 近日,臺灣“塑化劑”污染事件影響迅速席卷國內企業,食品生產企業處于極度恐慌狀態。因食品接觸材料中也存在因人為添加或工藝污染而含有“塑化劑”的風險,國外客戶和國內下游食品生產企業紛紛要求上游食品包裝供應商提供
臺灣曝最大添加劑丑聞:違法添加三十年 千家廠商受牽連
近日,臺灣因“致命添加劑”――塑化劑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得全世界人心惶惶。自4月臺灣多家知名運動飲料及果汁飲品等被查出含致癌物質“塑化劑”以來,這一風波愈演愈烈。據臺灣衛生部門統計,截至5月30日,臺灣受其污染的產品多達500多種,近千家廠商受到牽連。 500種食品
酒鬼酒被曝塑化劑含量竟超標260%專家稱或有意為之
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 今日有媒體報道“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對此,北京大學人類營養運動醫學專家李可基教授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這么做可能是有意而為之,目的是讓酒的品質看起來更好。李教授表示,塑化劑不是食品添加劑,國家嚴禁將其添加到食品當中,但在食品包裝上可使
塑化劑最大危害導致心血管疾病
塑化劑廣泛存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媒體已相繼曝出以下物品中可能含有塑化劑:食品包裝袋、保鮮膜等食品包裝;發膠、口紅、指甲油、乳液等化妝品;一次性塑料水杯、塑料手套、雨衣、鞋類、皮革類仿制品、浴室窗簾等日用品;以及方便面、濃湯類食品、粉末清潔用品、醫療儀器(注射針筒、血袋和醫療用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