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細胞的又一殺手锏:學會TERS
6年前,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系教授、Moores癌癥中心的腫瘤免疫學家Maurizio Zanetti在《PNAS》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表明癌細胞能利用應激哺乳動物細胞的未折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與免疫細胞“社交”,尤其是來源于骨髓的免疫細胞,向它們傳授致瘤性特征。后來,Zanett課題組還發現抑制該信號或該途徑可以阻止前列腺癌患者產生抗藥。 UPR是指由于缺氧、氧化應激等因素導致內質網中未折疊或錯誤折疊蛋白增多,應激信號通過內質網(ER)膜傳遞到細胞核中,繼而引起一系列特定的靶基因轉錄和蛋白質翻譯水平下調,以維持細胞正常功能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但是當出現過強或者持久刺激的時候,內質網的功能紊亂得不到修正,造成UPR過載,即啟動細胞凋亡程序,最終可能導致細胞壞死和組織損傷。 這篇新文章中,Zanetti和同事們發現癌細胞不僅能影響骨髓細胞,還能通過可遺傳的ER應激(t......閱讀全文
腫瘤細胞的又一殺手锏:學會TERS
6年前,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系教授、Moores癌癥中心的腫瘤免疫學家Maurizio Zanetti在《PNAS》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表明癌細胞能利用應激哺乳動物細胞的未折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與免疫細胞“社交”,尤其是來源于骨髓的免疫細胞
CRISPR/Cas9與DNA條形碼的突破性“聯姻”:探索瘤內基因異質性
腫瘤異質性作為癌癥生物學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癌癥研究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對處于正常組織背景下的腫瘤而言,可能包含多種不同亞型,這些亞型可能含有各自獨特的突變信息,這種異質性對癌細胞的耐藥性及腫瘤的復發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論文第一作者Alexis Guernet突破性地將CRISPR/Cas9
腦內脊索瘤的摘要
腦內脊索瘤(chordoma)是顱內較少見的一種破壞性腫瘤,深在于顱底部位,臨床診斷主要根據神經癥狀和典型的影像學的改變兩方面。1857年由Virchow首先記載脊索瘤,1858年Muller指出脊索瘤與胚胎脊索殘留組織有關。顱內脊索瘤多起自斜坡中線部位,位于硬膜外,呈緩慢浸潤性生長向前可生長到
腦內脊索瘤的病因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殘留的脊索組織。在胚胎期間, 脊索上端分布于顱底的蝶骨和枕骨, 部分達到顱內面,并與蝶鞍上方的硬腦膜相銜接,在枕骨部分可達該骨之下面(即舌咽面),一部分亦可位于顱底骨和咽壁之間, 脊索的下端分布于骶尾部的中央及中央旁等部位。當胎兒發育至3個月的時候脊索開始退化和消失,僅在椎間盤內
顱內脊索瘤的概述
顱內脊索瘤是起源于胚胎脊索結構的殘余組織的先天性良性腫瘤,是一種破壞性腫瘤,發病率低,有報告占腦瘤的0.15-0.2%,發病年齡高峰為30-40歲,平均年齡為35-40歲,男性比女性多見。主要好發于50~60歲的中老年,亦發生于其他年齡。兩性均可累及,發病率無差異。其生長緩慢,在出現癥狀前,往往
顱內脊索瘤的診斷
疼痛為最早癥狀,多系由腫瘤擴大侵犯或壓迫鄰近重要組織或器官所引起。位于骶尾部的腫瘤常引起尾部疼痛, 隨后局部出現腫塊,并逐漸長大,從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內發展,壓迫膀胱和直腸,引起尿失禁,便秘,坐骨神經痛等癥狀。位于蝶枕部的腫瘤可壓迫視神經及其他腦神經,腦垂體、腦干等,在后期并可引起顱內高壓。在
顱內脊索瘤的病理
大體所見腫瘤呈圓形或分葉狀質軟呈膠狀。可有局部出血、壞死、囊性變及鈣化等。早期一般具有包膜,附近常有碎骨片及死骨。 顯微鏡檢顯示腫瘤組織變化較多,各個病例不同,甚至同一種瘤的不同區域內也不同。分化差的組織,細胞排列緊密,體積較小,邊緣清晰。細胞內外粘液成分較少,分化成熟的組織,細胞排列稀疏,體
研究揭示胞內致病聚集態蛋白質的極性異質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蛋白質折疊化學生物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劉宇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劉曉靜、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王磊、大連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授高振明合作,通過發展對蛋白質錯誤折疊與聚集敏感的溶劑致變色熒光探針,定量測量了胞內多種致病蛋白質的內部極性微環境。該工作揭示了聚集態蛋
腦內脊索瘤的鑒別診斷
脊索瘤應與腦膜瘤相鑒別。同部位腦膜瘤可引起局部骨質受壓變薄或骨質增生,而少有溶骨性變化。DSA常見腦膜供血動脈增粗,有明顯的腫瘤染色。 如脊索瘤向后顱窩生長應與橋小腦角的聽神經瘤作鑒別。聽神經瘤在顱骨平片和CT上主要表現為內聽道的擴大和巖骨嵴的吸收。MRI常有助于鑒別診斷。 鞍區部位的脊索瘤
腦內脊索瘤的輔助檢查
1.頭顱X線平片 有重要診斷意義,表現為腫瘤所在部位的骨質破壞,也常見到斑片狀或團狀腫瘤鈣化。 2.CT掃描 可見顱底部類圓形或不規則略高密度影, 邊界較清楚,瘤內有鈣化,增強掃描腫瘤不強化或輕度強化。骨窗像可見明顯骨質破壞。 3.MRI 腫瘤多為長T1長T2信號,瘤內囊變區呈更長T1長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