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發表全球第一個腦膜膿毒黃桿菌全基因組完成圖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陳力課題組在國際上第一次獲得了完整的腦膜膿毒黃桿菌全基因組序列,為該菌的基礎及臨床應用組學研究奠定基礎。研究成果于2015年6月25日發表在最新一期Genome Announcements(基因組通報)雜志上。文章的主要作者有,孫桂芹,王蕾,策力木格和陳力等。 腦膜膿毒黃桿菌,學名為腦膜炎敗血伊麗莎白金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是伊麗莎白·金博士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從腦膜炎和敗血癥病人的體液中分離得到的病原菌。腦膜膿毒黃桿菌感染多發于免疫力低下的住院病人,感染后可導致腦膜炎、敗血癥和肺部疾病。該菌對多種臨床常用抗生素耐藥,感染致死率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該菌感染呈區域性特點,在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發病率顯著高于歐美等其它國家和地區。該菌與從傳播瘧疾的按蚊上分離得到的按蚊黃桿菌高度同源。因此,開展腦膜膿毒黃桿菌的組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和臨床意義。 人類全基因組完成圖......閱讀全文
復旦大學發表全球第一個腦膜膿毒黃桿菌 全基因組完成圖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陳力課題組在國際上第一次獲得了完整的腦膜膿毒黃桿菌全基因組序列,為該菌的基礎及臨床應用組學研究奠定基礎。研究成果于2015年6月25日發表在最新一期Genome Announcements(基因組通報)雜志上。文章的主要作者有,孫桂芹,王蕾,策力木格和陳力等。 腦膜膿毒黃桿菌
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的病理生理
新生兒特別在2 周以內者,腦膜炎的致病菌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占60%~80%,其中尤以大腸桿菌為主。病原菌來自母親的產道或直腸。病兒多有胎膜早破、產程過長、難產、早產、體重過輕等病史。產后感染者病原菌多由患兒的呼吸道、口腔黏膜、臍部、皮膚、中耳等侵入血流,然后到達腦膜。有先天性解剖缺陷的嬰兒如顱
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的診斷檢查
診斷:臨床診斷和疑診為腦膜炎的患者,均應及時進行腰椎穿刺作腦脊液常規、涂片和培養檢查。涂片陰性時,可作鱟溶解物試驗及乳酸脫氫酶測定。乳膠凝集試驗、對流免疫電泳、直接免疫熒光抗體試驗,檢測腦脊液中細菌抗原快速、靈敏、特異性強,不受抗生素治療影響,對診斷本病有臨床意義疑診有腦膿腫者,應及時作頭顱CT
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的癥狀體征
與其他細菌性腦膜炎相似。但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常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易于誤診。這是由于新生兒的前囟、后囟、骨縫未閉,頸肌不發達,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故顱內高壓的表現及頸強直的體征常不明顯。主要表現為吮乳無力,吮乳減少甚至拒食,精神萎靡,嘔吐,煩躁,尖叫,嗜睡,呼吸困難,發紺等。體溫多不穩定,
關于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的簡介
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是由腸桿菌科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菌屬、枸櫞酸桿菌、產氣或陰溝腸桿菌、克雷伯菌、變形桿菌、愛德華菌屬等多種革蘭陰性桿菌。該類細菌在腸道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僅在某些條件下,進入其他臟器時才具有致病性,故稱條件致病菌。
黃質菌肺炎的病因
黃桿菌屬革蘭陰性桿菌,它包括腦膜敗血黃桿菌(F.menigosepticum),Ⅱb亞群黃桿菌(F.Ⅱb),芳香黃桿菌(F.odoratum)及多物寄生黃桿菌(F.multivocum)等。其中腦膜敗血黃桿菌和Ⅱb亞群是主要致病菌,對人類可引起各種感染和敗血癥。本屬細菌革蘭染色呈陰性,菌體細長,
黃質菌肺炎的病因的發病機制
病因 黃桿菌屬革蘭陰性桿菌,它包括腦膜敗血黃桿菌(F.menigosepticum),Ⅱb亞群黃桿菌(F.Ⅱb),芳香黃桿菌(F.odoratum)及多物寄生黃桿菌(F.multivocum)等。其中腦膜敗血黃桿菌和Ⅱb亞群是主要致病菌,對人類可引起各種感染和敗血癥。本屬細菌革蘭染色呈陰性,菌
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的病因是什么
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是由腸桿菌科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菌屬、枸櫞酸桿菌、產氣或陰溝腸桿菌、克雷伯菌、變形桿菌、愛德華菌屬等多種革蘭陰性桿菌。
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的概述是什么
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是由腸桿菌科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菌屬、枸櫞酸桿菌、產氣或陰溝腸桿菌、克雷伯菌、變形桿菌、愛德華菌屬等多種革蘭陰性桿菌。與其他細菌性腦膜炎相似。但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常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易于誤診。 主要表現為吮乳無力,吮乳減少甚至拒食,精神萎靡,嘔吐,煩躁,尖叫,嗜
關于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的病因分析
腸道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是由腸桿菌科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菌屬、枸櫞酸桿菌、產氣或陰溝腸桿菌、克雷伯菌變形桿菌、愛德華菌屬等多種革蘭陰性桿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