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唐丹玲研究員擔任美國地球物理學會董事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員最近被推選為(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董事會成員,應邀請參加2010年6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董事會議和領袖會議。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成立于1919年,為世界知名的國際性非營利研究機構,致力于推動地球物理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擁有來自全球135個國家的5萬8千余名會員。董事會是AGU的領導管理組織,由國際知名科學家學者組成。唐丹玲是董事會中唯一來自中國的學者。 該學會是以地球科學為核心內容的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內容涉及大氣科學、海洋學、空間科學、地球科學、行星研究等領域,出版包括GJR,GRL等多種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和專著,召開包括Ocean Science Meeting,Western Pacific Geophysics Meeting等知名國際大會。每屆AGU大會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上萬名科學家參加,是各國地球物理科學家們相互交流研究......閱讀全文

    唐丹玲研究員擔任美國地球物理學會董事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員最近被推選為(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董事會成員,應邀請參加2010年6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董事會議和領袖會議。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成立于1919年,為世界知名的國際性非營利研究機構,致力于推動地球物理科學的進

    越南國家海洋研究所學者訪問南海海洋所

      應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唐丹玲研究員的邀請,越南國家海洋研究所Lam Nguyen-Ngoc教授和Doan-Nhu Hai博士于9月中、下旬訪問南海海洋所并作學術報告。訪問期間,兩位學者與南海海洋所研究人員和研究生進行了廣泛交流,特別就南海西部海域上升流與赤潮的關系這個研究熱點進行了

    唐丹玲研究員當選空間研究委員會專門委員會副主席

      第38屆空間科學大會(38th COSPAR Scientific Assembly)2010年7月在德國不萊梅成功召開。經空間研究委員會(,COSOAR)最高決策機構成員理事會全體會議選舉通過,產生了新一屆的領導機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當選為“海洋動力學和生產力專門委員會

    唐丹玲團隊揭示臺風在全球環境變化中作用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該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唐丹玲團隊近期發現,在臺風過境前為強碳匯的海域,臺風過境后變為一個弱碳匯海域,且海洋溶解氧濃度增加。相關成果發表于《空間研究進展》等雜志。  據介紹,臺風過境前后,海洋環境可發生顯著變化,甚至出現截然不同的現象。此次研究人員結合科考航

    唐丹玲小組探明南海西部藻華斑塊狀分布原因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該所博士唐丹玲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風應力驅動的營養鹽變化是導致南海西部浮游植物藻華呈斑塊狀分布的重要原因。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深海研究》。   據介紹,該研究揭示,南海西部春季葉綠素濃度增加,次表層葉綠素最大值層從75米抬升至 50米,在50~200米深

    周衛健院士當選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會士

    ?周衛健當選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AGU)會士  7月26日,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AGU)官方網站發布2016年度AGU Fellow(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會士)評選結果,60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杰出科學家當選為本年度AGU會士,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環境研究所周衛健成為本年度唯一入選的中國籍

    《空間天氣》刊登文章介紹中國子午工程

      在8月19日出版的美國《空間天氣》學術刊物上,發表了空間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子午工程總師王赤研究員介紹子午工程概況和最新進展的文章(New Chains of Space Weather Monitoring Stations in China,SPACE WEATHER

    “磁場重聯”理論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磁場重聯是空間物理中的經典問題,它是太空等離子體中普遍存在的基本物理過程。太陽耀斑的爆發、日冕物質拋射的形成、太陽風-行星磁層在邊界層的相互作用、行星磁尾蓄積能量的爆發等等,都是磁場重聯的不同表現形式。磁重聯觸發通常在很小的重聯區,但對宏觀系統有全球尺度的影響。重聯區的物理機制緊密關系著磁場重

    空間中心首次解密地磁尾小尺度等離子體團結構

      近日,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SIGMA天氣組劉朝旭、馮學尚、郭建鵬和葉煜東團隊合作,利用Cluster衛星觀測數據,發現亞暴期間多個連續小尺度等離子體團,進而采用數值方法對這些小尺度等離子體團的形成和結構進行了模擬研究。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 (Amer

    南極臭氧空洞比北極大,原來太陽在作怪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唐超禮博士等人,利用衛星長期觀測數據分析了臨近空間臭氧的時空分布特性,研究發現中間層頂臭氧分布受太陽活動周期影響。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協會(AGU)的期刊《地球物理學研究-空間物理》上。 臭氧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