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市場手段引入各色高科技和人才團隊并不是“盆景”,通過“標本”打造形成模式,會帶動更多的本地農業嫁接高科技。 不久前召開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調研座談會上,山東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得到了來自中央農辦的“點贊”。 作為農業大省,山東農業產值多年位居全國第一。但大并不等于強,對于山東來說,在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農業尋求突破的“仗”在哪里打?主陣地在哪里?多次到山東調研的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認為,以農科園區建設作為現代農業的突破口,山東尋求到了一條農業由大做強、農民增收致富的拓展之道。 瞄準痛點“搭積木”:四級農科園區全覆蓋 山東濱州北部臨海,地處黃河下游,廣闊的土地和海洋資源是最大的自然優勢;但其劣勢同樣突出:園區處于科技資源的洼地,發展農業所需的資金、信息、人才、成果都需想辦法。 怎么辦? “我們采取一種‘搭積木’創新的模式,瞄準黃三角農業‘痛點’,利用一種嚴密的合作協議,將全國乃至全球的......閱讀全文
科技部 農業部 水利部 國家林業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農業銀行關于印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規劃(2018—2025年)》的通知國科發農〔2018〕3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農業廳(局)、水利(水務)廳(局)、林業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農業局、水利局、林業局,
19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這份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開宗明義指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采訪權威專家,就文件精神進行全面解讀。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
編者按:建設生態文明,要堅持發展和保護并舉,重在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相信三個不同地區和行業踐行綠色發展的經驗,對我們建設美麗中國會有所啟迪。 黑色油田的“綠色希望” 近年來,大慶油田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依靠科技創新,轉變發展方式,探索出一條生產和
一般認為,農業生產離不開土壤。然而,這一狀況未來或許會改變。在前不久舉辦的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一項名為“智能LED植物工廠”的成果受到廣泛關注。這項被業界譽為顛覆“土地利用和農作方式”的技術,到底新在哪里?這種培植技術在我國進展又如何? 借助植物工廠,人類甚至可以在太空、荒漠、戈
一江流水生碧綠,正是風景獨好處。咸寧市位于北緯30度,地處武漢之南、湖北之南、長江之南。“萬國咸寧”,名出《周易》;赤壁之戰,千古風流;汀泗北伐大捷,鐵軍精神起共和。其歷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素有“香城泉都、綠色咸寧”之稱。 “綠色引領未來,綠色決定生死。‘綠色崛起’是近期召開的咸寧市委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乃至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國家“十三五”規劃,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抓住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發展的牛鼻子。對于河南這樣相對欠發達的經濟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