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在牛肝菌分類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牛肝菌(boletes)具有重要經濟和生態價值,不少種是世界著名的野生食用菌,部分種是有名的毒菌,多數種是樹木外生菌根菌。該科真菌形態多樣、結構繁雜、分布廣泛、平行進化與趨同進化并存,系統親緣關系復雜,分類困難,食用物種和有毒物種容易混淆而導致毒菌中毒。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員指導的博士生M. I. Hosen、曾念開等對其中部分牛肝菌物種進行了研究,根據形態學證據和DNA序列分析結果,發現1新屬8新種,部分研究成果剛在真菌學主流期刊Fungal Diversity上發表(Hosen et al. 2013; Zeng et al. 2013)。 在孟加拉國龍腦香科森林中,發現牛肝菌科一新屬——大孔牛肝菌屬(Borofutus)及該屬一新種大孔牛肝菌(B. dhakanus),分子系統學分析表明,大孔牛肝菌屬腹菌化的海面牛肝菌屬(Spongiforma)有密切的親緣關系(Hosen et a......閱讀全文
浙江發現全球新物種“普陀條孢牛肝菌”
19日,記者從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日,該省舟山市普陀區完成2021年至2022年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確認發現全球新記錄種“普陀條孢牛肝菌”。 據悉,該新物種被生物多樣性調查技術人員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發現,其外形為暗棕色的“傘面”、布滿鱗片的“傘柄”,是一朵樣貌特殊的“蘑菇”。經形態觀察和
科學家發現牛肝菌科一新屬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科研人員對部分牛肝菌物種進行了研究,根據形態學證據和DNA序列分析,發現了牛肝菌科一新屬――大孔牛肝菌屬以及8個新種。相關成果發表在《真菌多樣性》雜志上。 據介紹,牛肝菌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其中,一些種是世界著名的野生食用菌,部分種是有名的毒菌,多數種是樹
昆明植物所在牛肝菌分類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牛肝菌(boletes)具有重要經濟和生態價值,不少種是世界著名的野生食用菌,部分種是有名的毒菌,多數種是樹木外生菌根菌。該科真菌形態多樣、結構繁雜、分布廣泛、平行進化與趨同進化并存,系統親緣關系復雜,分類困難,食用物種和有毒物種容易混淆而導致毒菌中毒。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
浙江舟山發現全球新物種,定名為普陀條孢牛肝菌
暗棕色的“傘面”、布滿鱗片的“傘柄”,這是一朵樣貌特殊的蘑菇——舟山市普陀區在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中發現全球新記錄種“普陀條孢牛肝菌”,相關論文日前發表在真菌分類學權威期刊《Phytotaxa》上。據介紹,調查組去年10月在普陀區懸山島一處簡易公路邊坡發現幾個個體極小的牛肝菌子實體。研究團隊對標本進行
香港:預先包裝牛肝菌樣本金屬雜質含量超出法例標準
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今日(六月六日)公布,一個預先包裝牛肝菌樣本被檢出金屬雜質鎘含量超出法例標準,市民應停止食用受影響批次的產品。業界如持有受影響批次的產品,亦應停止使用或出售。 產品資料如下: 產品名稱:嚴選牛肝菌 來源地:中國云南 分銷商:好東西 此日期前最
牛肝菌目物種從褐腐到共生的創新進化史研究獲進展
在森林土壤中,木材分解真菌、枯枝落葉分解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形成錯綜復雜的菌絲網絡。作為有機物的分解者,腐生真菌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植物的共生伙伴,外生菌根真菌可以將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轉移到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供微生物利用。研究腐生真菌和共生真菌在碳源
昆明植物研究所在牛肝菌生物地理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物種的起源、演化及分布格局成因是進化生物學的研究熱點。迄今已有大量針對動植物的生物地理學研究成果,但對真菌的相關研究卻仍處于起步階段,這與真菌化石缺乏、物種界定困難和難以完整取樣等直接相關。外生菌根菌與植物形成共生關系,不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價值,而且對于揭示物種的起源、演化和傳播具有重要的科學
牛肝菌目物種從褐腐到共生的創新進化史研究獲進展
在森林土壤中,木材分解真菌、枯枝落葉分解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形成錯綜復雜的菌絲網絡。作為有機物的分解者,腐生真菌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植物的共生伙伴,外生菌根真菌可以將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轉移到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供微生物利用。研究腐生真菌和共生真菌在碳源
牛肝菌目物種從褐腐到共生的創新進化史研究獲進展
在森林土壤中,木材分解真菌、枯枝落葉分解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形成錯綜復雜的菌絲網絡。作為有機物的分解者,腐生真菌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植物的共生伙伴,外生菌根真菌可以將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轉移到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供微生物利用。研究腐生真菌和共生真菌在碳源
諾安檢測為您的食用菌安全保駕護航
什么是尼古丁煙堿(Nicotine),俗名尼古丁,是一種存在于茄科植物(茄屬)中的生物堿,成油質液體,難聞、味苦、無色透明,揮發性強,在空氣中極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尼古丁本身并非致癌物,但卻是產生煙癮的主要原因,它是神經毒素,會刺激神經,引起吸食者的快感,從而自然成癮。它的毒性
非貿易壁壘難題待解-野生菌檢測云南渴盼標準
6月24日開始,云南省迎來了新一季食用野生菌出口期,首批出口產品已經報關。但是來自云南省牛肝菌協會的消息稱,2008年以來,云南主營牛肝菌企業仍積壓干菌近400噸,今年歐盟市場牛肝菌出口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不單是牛肝菌面臨出口難題,松茸的主要進口國日本仍繼續對云南產
德國生態受切爾諾貝利核災影響至今
目前正值秋季菌類上市之際。“德國營養協會”向民眾發出警告,該國許多森林地區仍受切爾諾貝利核災后續影響,菌類所含放射值超標,建議民眾放棄食用野生菌類。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災難發生之后不久,那里的放射物質隨著雨水降落到巴伐利亞州的許多地區,造成德國南部森林污染。27年之后,這些地區的森林
關于毒蕈堿的基本信息介紹
毒蕈堿(Muscarine),是一種天然生物堿,有毒,主要存在于絲蓋傘屬和杯傘屬的真菌中,如霜杯傘。粉褶蕈屬和小菇屬的真菌中也有發現含有達到攝入中毒劑量的毒蕈堿。牛肝菌屬、濕傘屬、乳菇屬和紅菇屬的真菌也發現無害的微量毒蕈堿。有些真菌的毒蕈堿含量可變,例如毒蠅傘,通常占鮮重的0.0003%,相比之
冰淇淋里食品添加劑太多?-專家澄清8個食品安全誤解
記者從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獲悉,今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的“食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已經接近尾聲。 專家從24.58萬份答題中篩選出了錯誤率較高的8個食品安全認知誤區,并一一進行澄清和解讀。 誤解一 自制面點在冰箱冷凍就不會壞 現在很多人會在家里包餃子、餛飩,吃不完就凍在冰箱里
冰淇淋里食品添加劑太多?-專家澄清8個食品安全誤解
記者從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獲悉,今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的“食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已經接近尾聲。 專家從24.58萬份答題中篩選出了錯誤率較高的8個食品安全認知誤區,并一一進行澄清和解讀。 誤解一 自制面點在冰箱冷凍就不會壞 現在很多人會在家里包餃子、餛飩,吃不完就凍在冰箱里。
只是逛個菜市場,就能發現一個新物種
“沒準兒是個新種!”這句玩笑話,成了真。2021年春季,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朱濱清等人正在武夷山國家公園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時,撞見幾只米粒大小的小黑蟲,由于飛得很“笨”——“挺著胸、直挺挺的”,引起朱濱清注意,他們迅速掏出捕蟲網采集下來,還打趣或許是個新物種,沒想到一語中的。這
蘑菇可預防老年癡呆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多吃蘑菇可預防老年癡呆癥。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學名譽教授羅伯特·貝爾曼稱,蘑菇之所以有此功效,是由于它含有大量特殊抗氧化劑——麥角硫因和谷胱甘肽。肝臟、黑豆、蛋黃和燕麥麩等食物也含有這些抗氧化劑,但蘑菇中含量最高。 在研究人員選取的13種蘑菇中
涼山州第二季度完成食用農產品抽檢32批次
信息監察專員 賈镕 馬玉萍 宋佼嶺 為切實落實省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根據省局下達的2013年中央補助地方流通環節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計劃,4月份,四川涼山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展了今年第2季度食用農產品抽檢工作,此次抽檢以農產品批發市
科研人員人工培育出發光真菌
中新網昆明11月23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科研團隊目前已成功分離獲得了熒光類臍菇菌種,經腐殖質栽培發現,菌絲具有較強的熒光,可以制作科普產品滿足大眾觀賞的需求。 據介紹,自然界約有700多種生物可以自身發光,主要包括微生物中的發光細菌種類,海洋
鹿茸菇的功效介紹
鹿茸菇呈扁半球形,灰白色至灰黃色,光滑,不粘,邊緣平滑且初期內卷,后伸展呈不規則波狀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長。菌柄近柱形或稍扁。其性味甘平。功能滋補強壯,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延緩衰老。主治冠心病,高血壓,癌癥,白細胞減少癥,糖尿病,過敏癥等,現代藥理證實還
昆明植物所高等真菌色素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在科技部973項目、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云南省科技廳和中國科學院的共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近年來致力于高等真菌色素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8月9日,受英國皇家化學會綜述期刊《天然產物報告》(Natural Product Re
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
真菌門最高等的一亞門。有性生殖產生擔子和擔孢子是本亞門的主要特征。約2萬多種,包括許多供食用和藥用的種類和誘發植物病害的有害種類,以及多種有毒種類。菌絲很發達,有橫隔。可分為初生菌絲和次生菌絲。初生菌絲由擔孢子萌發形成,經短期的多核階段即產生分隔,形成單核、多細胞的菌絲體。次生菌絲是初生菌絲經“
浙江百山祖國家公園發現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種
12日記者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團隊與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在百山祖國家公園發現全球大型真菌新物種——近藍紫絲膜菌。新物種論文近日在國際權威期刊《PeerJ》發表。 百山祖國家公園位于麗水龍泉、慶元、景寧三地交界地區,具有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植被保存完整、生物多樣性豐
我國發現全球蝶類新物種-與螞蟻存在共生現象
近日,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發表的論文中,記錄了一種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黃崗山區域發現的蝶類新物種——黃崗山白灰蝶。 據了解,該物種最早由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徐新宇,在2018年的蝴蝶觀測中捕獲。徐新宇在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這是白灰蝶在江西省的首次現身
我國發現全球蝶類新物種-與螞蟻存在共生現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728.shtm近日,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發表的論文中,記錄了一種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黃崗山區域發現的蝶類新物種——黃崗山白灰蝶。據了解,該物種最早由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
我國科學家發現紅菇難栽培的潛在原因
野生紅菇字實體。吳清平團隊 供圖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團隊發現潛在的制約紅菇人工栽培的關鍵因素。相關研究以《灰肉紅菇的全基因組測序及其與菌根特征的關聯》為題發表于《基因》。 紅菇是一種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野生食用菌品種,其中灰肉紅菇是一種著名的外生菌根食用菌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白堊紀蘑菇的多樣性
蘑菇是一類大型、種類繁多的高等真菌,隸屬擔子菌門,傘菌綱。食用真菌多屬這類,如香菇、牛肝菌、金針菇等。傘菌類的子實體較大,通常肉眼可見,屬于繁殖器官。蘑菇的生活周期很短,且質地柔軟,缺乏幾丁質表皮或礦化殼體,也不具備高等植物的維管束結構,很難保存為印痕化石。 目前已知的蘑菇化石均來自琥珀,共描
武津生:我國質檢技術機構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科技司武津生司長介紹“十一五”期間工作成果并答記者問 【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這里是國家質檢總局網上新聞發布廳。歡迎各位出席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邀請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武津生司長來到新聞發布廳,介紹“十一五”期間質檢科技工作,并回答記者提問。 【主持人】現
環境掃描的三種主要模式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微區信息已經成為了現代物質信息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型掃描電鏡。它主要用于各種樣品的表面形貌觀察和成分分析,具有對試樣必須干燥、潔凈、導電的要求,廣泛地應用于生命科學、醫學、材料學等諸多學科。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一下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的
環境掃描的三種主要模式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微區信息已經成為了現代物質信息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型掃描電鏡。它主要用于各種樣品的表面形貌觀察和成分分析,具有對試樣必須干燥、潔凈、導電的要求,廣泛地應用于生命科學、醫學、材料學等諸多學科。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一下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