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調節人體內一種代謝酶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濃度
記者10日從復旦大學獲悉,該校生物醫學研究院趙世民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通過調節人體內一種名叫“PEPCK1”的代謝酶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濃度。該項成果為糖尿病干預與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并于9日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雜志上。 趙世民介紹,科學家把人體內氨基酸等非葡萄糖營養物質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叫做“糖異生”。正常情況下,人體會根據需要自動轉換葡萄糖,而PEPCK1是控制人體細胞糖異生過程的關鍵酶。 “PEPCK1的重要任務是,通過‘糖異生’通路將其他能量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但是,如果PEPCK1的活性過高將會導致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上升而誘發糖尿病。因此嚴格調控PEPCK1的活性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趙世民及其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表明:當“被修飾化”的PEPCK1被細胞內的蛋白酶體降解時,其蛋白濃度降低會抑制“糖異生通路”的發生,從而使人體內葡萄糖濃度降低,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發生和......閱讀全文
研究發現:調節人體內一種代謝酶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濃度
記者10日從復旦大學獲悉,該校生物醫學研究院趙世民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通過調節人體內一種名叫“PEPCK1”的代謝酶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濃度。該項成果為糖尿病干預與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并于9日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雜志上。 趙世民介紹,科學家把人體內氨基酸等非
最新研究:糖尿病干預治療或可寄望于“酶”
通過調節人體內一種名叫PEPCK1的代謝酶,即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濃度,為糖尿病干預治療帶來新希望。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系列刊物《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志7月9日刊登了這項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由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趙世民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經3
糖尿病患者能否輸注葡萄糖?
糖尿病患者究竟可以用葡萄糖補液嗎?對于這個問題,不僅許多患者不知道,甚至有些基層醫生也搞不清楚,由此而引起的醫療糾紛也時有發生。圖片來源于網絡 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完全不能輸注葡萄糖,前提是根據患者當時的血糖水平及液體中葡萄糖的含量,按照適當的配比加入胰島素“兌沖”即可。另外,在輸液過程中要注意監
糖尿病患者能否靜點葡萄糖溶液?
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過量攝入。 成人一頓正常飲食,比如 100 g 大米(按 75% 轉化為糖)大概也是 75 g 葡萄糖左右,而一瓶 25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也只有 12.5 g。 所以說糖尿病患者也不必過于顧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療需要使用的還
什么是乙酰化?常見的乙酰化劑
乙酰化就是將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氮、氧、碳原子上引入乙酰基CH3CO-的反應,最常見的是組蛋白乙酰化。常用氯乙酰和醋酸酐等作為乙酰化劑。
杰出科學獎得主Cell發現新型抗糖尿病化合物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可以用于研究,甚至治療II型糖尿病的新工具。II型糖尿病已經成為了全球健康日益嚴峻的一個威脅,每10人中就有一人已經或預計會在他們的一生中罹患這一疾病。對于任何個體來說,罹患這種糖尿病形式的風險受到從父母處繼承的遺傳變化模式,及鍛煉強度和飲食選擇等環境因素的影響。 近期來自S
乙酰化的概念及常見的乙酰化劑
乙酰化就是將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氮、氧、碳原子上引入乙酰基CH3CO-的反應,最常見的是組蛋白乙酰化。常用氯乙酰和醋酸酐等作為乙酰化劑。
南大附屬鼓樓醫院發文解析黃連素降糖的機制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領導的研究團隊對小檗堿的降糖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發現,小檗堿通過抑制去乙酰化酶SIRT3而促進葡萄糖攝取并抑制糖異生作用。 黃連素(學名小檗堿,berberine)是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它能夠對抗微生物病原體,對痢疾桿菌等細菌有抑制作用,因此常被用來治療腹瀉。不過
乙酰化的作用
乙酰化作用是生物體內經常進行的反應之一。例如:膽堿乙酰化形成生成乙酰膽堿,葡萄胺乙酰化生成乙酰葡萄胺。又如脂肪酸的合成,萜類化合物、胡蘿卜素、類固醇的合成,都必須通過一系列的乙酰化反應。一般通過形成活性乙酰基即乙酰輔酶A而實現。
什么情況下糖尿病人要用葡萄糖溶液?
糖尿病人需要使用葡萄糖溶液下面幾種情況: (1)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種原因出現低血糖癥,緊急情況下需要輸注葡萄糖溶液。 (2)有些糖尿病人由于某些原因(如手術)不能進食時,需要通過輸注葡萄糖補充熱量。 (3)需要使用葡萄糖溶液做溶媒的藥物。臨床上有些藥物的稀釋配置必須要用葡萄糖溶液,如去甲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