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常規 大出血患者的外周血紅細胞明顯下降,血紅蛋白也明顯下降。 2.X線胸片 積血量小于200ml時,X線也難作出診斷。積血量大于500ml時,肋膈角變鈍,合并氣胸時可見肋膈角區有液平面。臥位攝片常被遺漏,應行直立位攝片,并定時(損傷后6、24小時)做X線隨訪。積血量在1000ml左右時,積液陰影達到肩胛下角平面。積血量超過1500ml時,積液陰影超過肺門水平,甚至顯示為全胸大片致密陰影和縱隔移位。 3.超聲檢查 可見液平段。胸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時則可確定診斷。在凝固性血胸時不易抽出血液或抽出量很少。內出血癥狀加重,X線示積液量增多。臨床癥狀嚴重時,根據物理檢查,直接先作胸腔穿刺來確立診斷,而不必等待或根本不能先作X線胸片檢查。......閱讀全文
1.血常規 大出血患者的外周血紅細胞明顯下降,血紅蛋白也明顯下降。 2.X線胸片 積血量小于200ml時,X線也難作出診斷。積血量大于500ml時,肋膈角變鈍,合并氣胸時可見肋膈角區有液平面。臥位攝片常被遺漏,應行直立位攝片,并定時(損傷后6、24小時)做X線隨訪。積血量在1000ml左右
一、診斷 有胸部創傷史(包括醫源性所致),自發性血胸有咳嗽、腹壓增加、負重、疲勞、運動、突然變換體位等誘因,有相應臨床表現和胸片檢查結果,一般可做出診斷。胸腔穿刺可明確診斷。 二、鑒別診斷 血胸應與氣胸、血氣胸、橫膈破裂、陳舊性胸腔積液、創傷性乳糜胸等相鑒別。 三、并發癥 血胸易并發氣
血胸因胸腔內積血的量、速度、病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小量血胸(少于500ml)無明顯臨床癥狀,胸片示肋膈角消失。中等量血胸(不超過1000ml)和大量血胸(超過1000ml),尤其是急性失血,可以出現面色蒼白、脈搏細速、呼吸急促、血壓逐步下降等低血容量休克癥狀。休克時表現為脈搏快弱、血壓下降、呼吸
1、胃鏡檢查 是診斷胃炎,尤其是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以直接觀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腸球部和降部黏膜的情況,還可以在直視下取多部位黏膜進行活組織病理學檢查。但急性腐蝕性胃炎在急性期內禁忌做胃鏡檢查。 2、病理檢查 主要用于慢性胃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3、實驗室檢查 (1)胃液分析 (2
1.實驗室檢查 出現黃疸時,應檢查血清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以區別膽紅素升高的類型,另外檢查尿膽紅素、尿膽原以及肝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1)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的黃疸 主要見于各類溶血性疾病、新生兒黃疸等疾病。直接膽紅素與總膽紅素比值小于35%。 除上述檢查外,還應進行一些有關溶血性疾病的
1.病原學檢測 (1)涂片檢測衣原體包涵體 是最常用的篩選方法,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篩選。 (2)細胞培養法 認為是檢測沙眼衣原體的金標準,但費時,且要求一定的設備技術條件。 2.分子生物學方法 原位雜交法檢測宮頸或直腸活檢標本中沙眼衣原體DNA,亦可用PCR法檢測,可明顯提高檢測敏感性,且
1、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 血紅蛋白(血色素)、血小板、白細胞數降低。 (2)肝功能實驗 代償期輕度異常,失代償期血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A/G倒置。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下降。轉氨酶、膽紅素升高。總膽固醇及膽固醇脂下降,血氨可升高。氨基酸代謝紊亂,支/芳比例失調。尿素氮、肌
1、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尤以細菌性肝膿腫明顯可達(20~30)×109/L,阿米巴肝膿腫糞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養體,酶聯免疫吸附(ELISA)測定血中抗阿米巴抗體,可幫助確定膿腫的性質,陽性率為85%~95%。 2、肝穿刺 阿米巴肝膿腫可抽出巧克力色膿液;細菌性可抽出黃綠
1、5-HT測定 類癌綜合征患者血清5-HT含量常明顯升高,多為83~510μmol/L(正常參考值為11~5lμmol/L)。 2、5-羥吲哚乙酸(5-HIAA)測定 5-HIAA是5-羥色胺在體內的代謝產物。類癌綜合征患者尿中5-HIAA排出增多,往往超過78.5μmol/24 h,一
1、X線氣管斷層攝片、頸胸部CT X線氣管斷層攝片可發現狹窄氣管;頸胸部CT可清晰顯示氣道病變腔內、管壁及周圍受累情況,測量狹窄斷長度及寬度,以便選擇相應治療方法。 2、內鏡檢查 可以有效地發現狹窄的氣管和支氣管病變。 3、氣管碘油造影檢查 雖對診斷氣管狹窄及了解狹窄范圍均有價值,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