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流行病學介紹
本病幾乎發生于世界各地,包括我國在阿根廷印度、法國及美國等地為常見病,英國發病率為0.2~4.0/10萬兒童,美國為0.2~3.4/10萬兒童阿根廷最高為22/10萬兒童,且有增高趨勢日本近5年發病率增高了4倍本病以嬰幼兒為主,發病急,病情重,病死率為0~5%個別報告達10%~30%,在存活者中半數有輕重不等的腎功能損害,部分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CRF),Lagomarsimo等1999年報道,血管性腎病變占CRF中10%而其中74%為HUS在某些國家HUS已成為腎透析及移植的第2位原因。HUS發病年齡為7天~65歲,在成人及小兒均可見,但主要見于小兒特別是嬰兒期。近年來HUS有增多趨勢,在發達國家尤為明顯......閱讀全文
關于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流行病學介紹
本病幾乎發生于世界各地,包括我國在阿根廷印度、法國及美國等地為常見病,英國發病率為0.2~4.0/10萬兒童,美國為0.2~3.4/10萬兒童阿根廷最高為22/10萬兒童,且有增高趨勢日本近5年發病率增高了4倍本病以嬰幼兒為主,發病急,病情重,病死率為0~5%個別報告達10%~30%,在存活者中
關于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預后介紹
30年前HUS病死率高達50%以上,近年來已下降至5%~10%,病死率下降的因素早期發現輕癥病例,早期診斷和正確有效的綜合治療,特別是與開展了血液凈化技術和腹膜透析治療有關。但目前HUS仍為急性腎功能衰竭中預后最差者,隨訪5年,80%HUS患者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預后不良的因素有:家族性發病且
關于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鑒別診斷介紹
應注意與中毒性或缺血性急性腎小管壞死鑒別。兒童與青少年應與過敏性紫癜腎腎炎鑒別,育齡女性應與狼瘡性腎炎鑒別。HUS伴有發熱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者注意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相鑒別,二者臨床上均有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和腎功能減退,病理上均有微栓塞,但HUS主要發生于小兒,特別是嬰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介紹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HUS)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急性血管內溶血性貧血伴腎功能衰竭的綜合征。本病累及多系統,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急性腎衰竭和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征,是小兒急性腎衰竭常見的病因之一。1/3以上的HUS患兒可有神經系統受累的表現。由于HUS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在病因、發病機制和臨床
關于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HUS病因至今不明,細菌病毒和立克體感染后均可發生。目前已知多種因素與HUS的發生有關(表1) 1.遺傳因素HUS通過常染色體隱性或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在同一家族的兄弟姐妹間發病間期可達1年以上,兒童受累機會高于新生兒及成人預后較差死亡率接近65%。大多數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關于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液學改變 由于急性溶血,血紅蛋白下降明顯,可降至30~50克/升,網織紅細胞明顯增高,血清膽紅素增高。周圍血象有特征性的是紅細胞形態異常,表現為大小不等、嗜多染、三角形、芒刺狀及紅細胞碎片等。白細胞升高可見于85%的病人。90%病例病初即有血小板減少,平均值為75×109/L,大多在2周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概述
Gasser(1955)首先報道5例兒童發生溶血性貧血急性腎功能不全和血小板減少等綜合表現以后對這種具有三聯綜合征者稱為溶血-尿毒癥綜合征(haemolytic-uraemicsyndromeHUS),也有人稱其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microangiopathichemolyticanemi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發病機制介紹
1.血管內皮損傷致腎內微血管性溶血及血管內凝血 血管內皮損傷是所有HUS發病機制的中心環節,也是始動環節。內皮細胞損傷可通過炎癥和非炎癥兩條途徑,STEC來源的脂多糖(LPS)可激活白細胞,激活中性粒細胞釋放TNFα、IL-1、內彈力酶及氧自由基,刺激細胞因子TNFα、IL-1的合成,LPS和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輔助檢查介紹
1.腎組織學檢查 HUS的基本病理改變是血栓性微血管病變。腎臟是HUS的主要受累器官,腎組織學檢查可見腎臟呈微血管病變,可累及腎小球及腎間質動脈。腎小球主要病變表現為內皮細胞腫脹,內皮下間隙擴大導致毛細血管壁增厚,管腔變窄。在內皮下可見纖維蛋白及脂質沉積。毛細血管腔內可見紅細胞、血小板及微血栓,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概述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是一種以微血管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和急性腎病為特征的急性病癥。它是由食用被大腸桿菌O157:H7污染的生的或半熟的肉類而引起的。兒童發生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幾率高于成人。該綜合征起病時可表現為胃腸炎、腹瀉或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急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治療
對于HUS目前尚無特效治療,但加強護理積極防治感染,補充營養,及時有效處理急性腎功能衰竭,積極針對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治療,已使本病預后大為改觀。 1.一般治療 加強臨床護理,積極防治感染,注意補充營養,對癥支持治療。應充分重視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的處理。患者由于腹瀉、嘔吐、腹水,應注意補液治療,如有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概述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HUS)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急性血管內溶血性貧血伴腎功能衰竭的綜合征。本病累及多系統,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急性腎衰竭和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征,是小兒急性腎衰竭常見的病因之一。1/3以上的HUS患兒可有神經系統受累的表現。由于HUS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在病因、發病機制和臨床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病因
遺傳因素(20%): HUS通過常染色體隱性或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在同一家族的兄弟姐妹間發病間期可達1年以上,兒童受累機會高于新生兒及成人,預后較差,死亡率接近65%,大多數常染色體顯性遺傳HUS患者為成人發病,可反復發作,預后較差。 感染(20%): (1)細菌:分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檢查
1.嚴重的溶血性貧血 在數天~數周內可發生反復的溶血,網織紅細胞增加,髓母紅細胞增加,親血色蛋白減少。 2.Coombs試驗 多為陰性,紅細胞酶活性正常。 3.末梢血涂片 可見到怪異形狀紅細胞,盔形細胞和破碎的紅細胞。 4.血小板減少 常見,持續數天至數周。 5.其他 (1)凝血酶原時
產后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的治療介紹
迄今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多數認為有抗凝治療指征,采用肝素及透析療法聯合治療。在及時糾正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降低血壓,輸血及預防感染的基礎上,早期應用雙嘧達莫(潘生丁),注射PGI2。有報道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在雙側腎切除后緩解,晚近有人報道用抗凝血活酶Ⅱ和血漿置換對改善腎功能有益,對不可逆性腎衰則
關于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 血紅蛋白明顯降低,常低于80g/L;網織紅細胞數明顯增高;血小板減少,多低于50×10/L;白細胞數大多增高,可達(20~30)×10/L。血涂片可見紅細胞形態異常。抗人球蛋白試驗呈陰性。 2.尿常規 尿常規可見不同程度的血尿,嚴重溶血者可有血紅蛋白尿,亦可見蛋白尿、白細胞及管
如何診斷溶血尿毒癥綜合征?
傳統的HUS診斷主要依據臨床,即存在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腎臟損害(血尿、蛋白尿及腎功能不全)即可診斷為HUS。但事實上臨床所見HUS變化多、表現不一。文獻報道許多HUS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如貧血及血小板減少可很輕微甚至不出現,也可無腎臟病變臨床表現。因此,對HUS的診斷應從HUS的基本
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簡介
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HUS)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急性血管內溶血性貧血伴腎功能衰竭的綜合征。本病累及多系統,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急性腎衰竭和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征,是小兒急性腎衰竭常見的病因之一。1/3以上的HUS患兒可有神經系統受累的表現。由于HUS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在病因、發病機制和臨
關于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的診斷和并發癥的介紹
診斷 根據先驅癥狀及突然出現的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急性腎衰竭三大特征不難作出診斷,但應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腎衰竭、腎小球腎炎、血小板減少及溶血性貧血等鑒別。 并發癥 急性期可出現各種急性腎衰竭的并發癥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腫、高血壓腦病、高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等。慢性期可出現慢性腎功能
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的診斷
根據先驅癥狀及突然出現的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急性腎衰竭三大特征不難作出診斷,但應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腎衰竭、腎小球腎炎、血小板減少及溶血性貧血等鑒別。
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的病因
1.原發性者 無明確病因。可能與家族遺傳性有關,本病為常染色體隱性或顯性遺傳,發生于同一家族或同胞兄弟中。國內曾有同胞姐弟三人發病的報道。 2.繼發性者 (1)感染目前比較明確的是產生螺旋細胞毒素的大腸桿菌O157:H7感染,志賀痢疾桿菌Ⅰ型也可產生此種毒素,肺炎雙球菌產生的神經近氨基酶,
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的檢查
1.血液學改變 由于急性溶血,血紅蛋白下降明顯,可降至30~50克/升,網織紅細胞明顯增高,血清膽紅素增高。周圍血象有特征性的是紅細胞形態異常,表現為大小不等、嗜多染、三角形、芒刺狀及紅細胞碎片等。白細胞升高可見于85%的病人。90%病例病初即有血小板減少,平均值為75×109/L,大多在2周
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的診斷
根據先驅癥狀及突然出現的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急性腎衰竭三大特征不難作出診斷,但應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腎衰竭、腎小球腎炎、血小板減少及溶血性貧血等鑒別。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典型者常有前驅癥狀,以胃腸道表現為主多有腹痛、腹瀉和嘔吐可有發熱嗜睡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異性表現。腹痛嚴重者伴腹肌緊張,酷似急腹癥;腹瀉可為水樣便,多見血便和黏液便。此期多持續數天至1周偶有達2個月者。 前驅期后經數天無癥狀期進入急性期出現溶血性貧血、急性腎功能衰竭和血小板減少患兒明顯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HUS病因至今不明,細菌、病毒和立克體感染后均可發生。目前已知多種因素與HUS的發生有關 1.遺傳因素 HUS通過常染色體隱性或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在同一家族的兄弟姐妹間發病間期可達1年以上,兒童受累機會高于新生兒及成人,預后較差,死亡率接近65%。大多數常染色體顯性遺
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的檢查
1.血液學改變 由于急性溶血,血紅蛋白下降明顯,可降至30~50克/升,網織紅細胞明顯增高,血清膽紅素增高。周圍血象有特征性的是紅細胞形態異常,表現為大小不等、嗜多染、三角形、芒刺狀及紅細胞碎片等。白細胞升高可見于85%的病人。90%病例病初即有血小板減少,平均值為75×109/L,大多在2周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1.血管內皮損傷致腎內微血管性溶血及血管內凝血血管內皮損傷是所有HUS發病機制的中心環節,也是始動環節,內皮細胞損傷可通過炎癥和非炎癥兩條途徑,STEC來源的脂多糖(LPS)可激活白細胞,激活中性粒細胞釋放TNFα,IL-1,內彈力酶及氧自由基,刺激細胞因子TNFα,IL-1的合成,LPS和細胞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癥狀體征
HUS在任何年齡均可罹病,但主要發生在幼兒及兒童,性別無明顯差異,但成人以女性為多,可能與妊娠易發生HUS有關,農村較城市多見,通常呈散發性,一年四季均有發病,但以晚春及初夏為高峰,病情輕重不一,且有不同的變異性。 1.前驅癥狀 典型者有前驅癥狀,以胃腸癥狀為主要表現,如食欲不振,嘔吐,腹瀉,
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鑒別診斷
應注意與中毒性或缺血性急性腎小管壞死鑒別,兒童與青少年應與過敏性紫癜腎炎鑒別,育齡女性應與狼瘡性腎炎鑒別,HUS伴有發熱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者注意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相鑒別,二者臨床上均有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和腎功能減退,病理上均有微栓塞,但HUS主要發生于小兒,特別是嬰幼
實驗室檢查溶血尿毒癥綜合征的介紹
1.嚴重的溶血性貧血 在數天~數周內可發生反復的溶血,網織紅細胞增加,髓母紅細胞增加。親血色蛋白減少。 2.Coombs試驗 多為陰性,紅細胞酶活性正常。 3.末梢血涂片 可見到怪異形狀紅細胞、盔形細胞和破碎的紅細胞。 4.血小板減少 常見,持續數天至數周。 5.其他 (1)凝血酶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