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總統喬·拜登近日公開了未來5年對加速抵抗癌癥的設想。其中包括大量政策建議與國家研究研究所(NCI)和其他聯邦機構需要額外資助項目的一份細目清單。 拜登及其妻子吉爾與數千名專家和患者倡議者見面,他們在提交給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的一份17頁紙的戰略計劃匯中作了解釋,奧巴馬在今年1月曾請拜登牽頭這項計劃。“我們尋求更好地了解和掃除阻止信息共享以及阻礙癌癥研究和治療進步的障礙,在國內和國外開展集中性、協調性的工作。” 拜登的愿望清單包括從醫療數據方面給予患者更多控制到啟動癌癥藥物定價方面的“國家對話”。他們還希望看到NCI的更多高風險研究經費,并對該機構的內部研究項目做出改變,使其更多地聚焦新興科學和主要公共衛生挑戰。 拜登的聯邦“登月計劃”特別小組的一份長達29頁的報告列舉了到目前為止該機構做了什么以及他們實現未來5年戰略目標的計劃。報告指出,其首個目標是“催化新科學突破”,包括NCI一個藍帶小組于9月提出的與10個領域......閱讀全文
美國科學家計劃利用人工智能對抗癌癥。 作為美國“抗癌登月計劃”、精密醫學計劃、美國國家戰略計算計劃三項國家性計劃的結晶之一,美國能源部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癌癥研究所合作,發起“先進癌癥計算解決方案的聯合設計(Joint Design of Advanced Computing Sol
目前,全球每年腫瘤新發病例1400萬例,死亡820萬人。WHO預計,到2020年,腫瘤每年可造成1000萬人死亡。 盤點:美國的“抗癌”政策之路 早在2012年9月,美國最大的癌癥中心、美國安德森癌癥中心就推出了癌癥“登月計劃”,目的是用5年~10年的時間,顯著降低部分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4年前,2016年的JP Morgan醫療健康大會上,NantKwest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馨祥(Patrick Soon Shiong)宣布了“Cancer MoonShot 2020”(登月計劃),誓言在下一個十年之初遏制癌癥。 如今,第38屆JP Morgan醫療健康大會如約舉行,黃馨祥
James Watson,對,就是他,1953年與Francis Crick共同發現DNA雙螺旋結構并開創了分子生物學的革命的那個人。 近日,“DNA之父”沃森在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宴會上大肆批評,公開宣稱奧巴馬的“抗癌登月計劃”是垃圾。獲得了諾貝爾獎就可以隨便攻擊政治嗎?他為什么要這么說?是腦
正如科幻作家的夢想一樣,月球前哨曾被視為20世紀60年代阿波羅匆忙登月時想要達到的目標。只是這一目標在匆忙中成為一種幻滅。 而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向月球吹起了進軍的號角。日本的“月亮女神”繞月探測衛星H2A-13火箭升騰而起,中國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也即將發射。而在這一切的探月計劃中,
對實驗室而言,大科學裝置很重要,但實驗室不能僅僅有裝置的建設,只有科學家和科學問題的有機結合才能出成果。科學是人做出來的,機器只是個手段。 “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必須加快探索產學研體制機制改革。”圍繞這一主題,由上海市市長楊雄率領的上海市政府代表團于當地時間8月底訪問美國。代
老美大當家的奧大叔似乎并不愿悄悄離去,在其任期最后一年又搞了個大動作。年初,奧叔在對國會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宣布將發起一項尋找癌癥治愈療法的“登月計劃”,并任命二當家的拜登為該項目負責人。此外還有兩項分別由個人(陳頌雄)和醫院(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發起的癌癥“登月計劃”,可見老美此次是傾全國之力
老美大當家的奧大叔似乎并不愿悄悄離去,在其任期最后一年又搞了個大動作。年初,奧叔在對國會發表的國情咨文中宣布將發起一項尋找癌癥治愈療法的“登月計劃”,并任命二當家的拜登為該項目負責人。此外還有兩項分別由個人(陳頌雄)和醫院(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發起的癌癥“登月計劃”,可見老美此次是傾全國之力
最近一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文章指出,美國啟動的癌癥登月計劃除了進行基因組學研究還應當靶向直接推動癌癥發展的蛋白質。 巴拉克奧巴馬總統在今年年初對國會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提出國家癌癥登月計劃。據估計明年將有10億美元投入到該計劃中,主要聚焦在免疫治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10月7日宣布,將在10月22日至26日間發射首顆無人月球探測器。 一旦發射成功,這顆“Chandrayaan—1”號探測器將在今后兩年環繞月球,勘察月球表面,繪制三維地理圖,為印度登月計劃做準備。 在發射架上的印度大推力運載火箭預定本月發射的“Chand
隨著我國嫦娥四號任務順利進行,月球探測再次成為全球熱論的話題。事實上,月球從未遠離國際空間探測的焦點。2017年底,美國開始推進“重返月球”計劃,建設月球軌道空間站,并將其作為登陸火星的跳板。除美國外,近年來,世界主要航天大國紛紛提出雄心勃勃的月球探測計劃,堪稱百花齊放。2019年已經到來,各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現在國內外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都正在討論探索之中,沒有達成共識。如果我們能準確預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我們就在勇做領頭羊的進程中走了關鍵性的第一步。■徐光憲 鄧
月球軌道上的“獵戶座”太空船 據《每日郵報》報道,美國宇航局正在制定向小行星派遣載人航天器的相關計劃。 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宣布希望在2025年前實現小行星登陸計劃,而美國的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完成“獵戶座”太空船載人登陸小行星的可行性研究。宇航員登陸小行星不僅可以作
今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發起抗癌“登月計劃”,要求在現有基礎上,兩年內再為抗癌研究注入10億美元的資金,目標是讓癌癥研究的相關進展速度翻一番,在5年內取得原本10年才能取得的成果。 本月早些時候,由癌癥專家組成的美國“藍絲帶顧問咨詢委員會”建議,抗癌“登月計劃”應在免疫療法、數據共享和建
美國抗癌“登月”計劃又向前邁出一步。由美國癌癥專家組成的“藍絲帶顧問咨詢委員會”7日建議,應在免疫療法、數據共享和建立患者網絡等十大領域重點投資,從而達到加快癌癥研究的目的。 “藍絲帶顧問咨詢委員會”7日向美國國家癌癥咨詢委員會提交了建議報告,后者略作修改予以接受,接下來將提交由副總統拜登領銜
據外媒報道,美國副總統拜登6日宣布,啟用癌癥“登月計劃”首個大型開放數據庫,旨在更好地分享癌癥相關數據,幫助科研人員更好地認識癌癥,從而開發出更有效的療法。 白宮發表聲明說,這個名為“基因組數據共用”的數據庫將為儲存、分析和分享癌癥基因組數據及相關臨床數據提供一個公共平臺,這對推進精準醫學、改
昨日,2016美國大選結果出爐。來自共和黨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大選中獲勝,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與此同時,共和黨也在參眾兩院占據了絕對多數。隨著這場年度大戲的落幕,許多業內人士開始紛紛對未來進行預測:在特朗普的任期內,生物技術與醫藥行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未來何去何從
美國白宮13日宣布啟動“國家微生物組計劃”,這是奧巴馬政府繼腦計劃、精確醫學、抗癌“登月”之后推出的又一個重大國家科研計劃。小小的微生物,為何能成為美國的國家級大型科研計劃?美國政府將如何實施這個計劃?最終的目標又是什么? 啟動資金超5億美元 微生物存在于人體、植物、土壤、海洋等各種環境中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日消息,“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并稱為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生命科學領域又將迎來一件大事——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將啟動,目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并稱為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生命科學領域又將迎來一件大事——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宏大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 EBP)即將啟動,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因組。這
阿斯利康(AstraZeneca)旗下MedImmune單元與MD安德森癌癥中心簽署了一項為期3年的合作協議,通過MD安德森的登月計劃(Moon Shots Program),開發癌癥免疫療法。該協議內容包括轉化研究和臨床研究。 MD安德森癌癥中心于2012年9月宣布啟動“登月計劃”,
舊金山時間9號新一年的JP摩根健康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Conference)開啟,在這個被稱為“生物醫藥的超級碗”的大會上,數額巨大的生物醫藥技術交易在觥籌交錯和數次握手交談間就能達成。在此,小編把這場大會上已經見證、或即將可能見證的一些事件和觀點進行了整理。 醞釀
MD安德森癌癥中心主任Ronald DePinho將領導一項針對8種癌癥的“登月”計劃。作為美國最大的癌癥中心,休斯敦市得克薩斯大學(UT)MD安德森癌癥中心于9月21日公布了其所謂的“登月”計劃——在未來10年中,戲劇性地提高幾種癌癥的存活率。一些外界研究人員將這一想法贊譽為僅
山東青島,2012年9月21日,第二屆環渤海色譜學術報告會在山東省政協科技大廈舉行。會議由山東省理化分析測試協會、山東省化學化工學會和青島市分析測試學會主辦,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的色譜學會及分析測試協會協辦。中科院張玉奎院士、江桂斌院士受邀出席大會并作報告。國內各色譜專家也
癌細胞通常會刪除抑制腫瘤形成的基因,這些缺失也會影響了其相鄰基因,這被稱為癌癥的“附帶性致死(collateral lethality)”(生物通譯),來自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科學家發現這種癌癥事件將能為包括胰腺癌,胃癌和結腸癌在內的幾種癌癥帶來新的治療方法。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
7月31日,世界首個由藥企和醫療機構聯手主攻罕見腫瘤的研究開航。 日本國立癌癥中心腫瘤醫院主導的這個研究,可謂日版“腫瘤登月計劃(Cancer Moonshot)”,但是與美國的計劃不同,這個計劃針對的都是罕見腫瘤。 那么,什么是罕見腫瘤?根據這個研究,罕見癌的定義如下: 年間發病率少于1
9月9日,來自深圳的消息,國產基因測序儀DNBSEQ-T7(原命名MGISEQ-T7)正式交付商用。從去年10月發布以來,諸多業內人士和媒體將T7譽為中國基因產業突破上游技術壁壘,實現跨越發展的現實注腳。 從關山難越,到部分引領,中國基因測序儀的研制開發攀越關山、跋涉荊棘,經歷了起伏跌宕的20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和韓國基因測序公司Macrogen近日合作發表研究,完成了目前最連續的韓國人基因圖譜繪制。Jeong-Sun Seo教授的團隊綜合運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等方法,填補了大量傳統測序中存在的基因序列缺口,成功繪制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201
人形機器人“Robonaut 2”將搭乘“發現”號進入天空 美國宇航局近日宣布,將斥資4.5億美元,派一位機器人宇航員在三年內重返月球完成“插國旗行動”。據悉,上述計劃中包括2.5億美元的運載火箭項目。此前,美國宇航局宣稱,如果派宇航員重返月球將耗資1500億美元。上述計劃因花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