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官員:8年前反映霧霾加重未引起重視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訪環境保護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不斷出現的大范圍霧霾天氣,已成為國人的一塊心病。在這一背景下,國務院前不久發布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此后,中央財政又安排50億元資金,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 那么,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是什么?前景會如何?本刊記者專訪了環境保護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他對我國空氣質量的改善持樂觀態度,認為到2030年一定可以達到一個較為滿意的水平。 記者:我國大氣污染的程度究竟怎樣? 夏光:這個我們自己就能感受到,以前確實從來沒有遭遇污染這么強、范圍這么廣、持續時間這么長的霧霾。當然,霧霾或者灰霾天氣不是這兩年才出現的。早在八九年前,廣州就曾經發布過......閱讀全文
環保部今年首度回應霧霾防治
核心提示 近日,我國部分地區多次出現持續大范圍霧霾天氣和空氣污染,再次引發公眾對空氣質量尤其是PM2.5的關注。 霧霾天氣與空氣污染從何而來,該如何驅散?要喚回朗朗天,出路又在何處?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接受人民日報記者獨家專訪,今年首度回應霧霾與空氣污染相關問題。自然因素和人為
環保部:霧霾成因明年將有初步解釋
昨天,環境保護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有關情況,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環境保護部標準所所長武雪芳出席并回答媒體關切。 長期以來,社會公眾對于環保標準的寬嚴問題、控制污染物項目的多少問題十分關注。鄒首民說,我國現行國家環境質量標準16項,已經覆蓋了空氣、水
中東部冬季霧霾多城市大氣污染在線監測
2013年1-3月中東部持續霧霾天氣時,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及當地環境監測主管部門指導下,禾信SPA-MS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展大氣污染監測分析工作: ◆ 全國各城市污染來源分布差異較大,與地區產業特征和季節排放特征有關; ◆ 石家莊監測時,有大量有機碳和高分子有機物
解讀《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驅散霧霾喚回藍天
被稱為“國十條”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體現了哪些新的治理思路?能否從根本上扭轉當前空氣質量惡化的局面?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對這一計劃進行了詳細解讀。 “動大手術”,開創全新治污模式 “千萬不要把行動計劃僅僅當成是污染防治對策,它實際上是以大氣污染為導
三大地區和重點城市年底前將完成霧霾源解析成果論證
霧霾影響中國,但霾從何而來? 困擾人們已久的關于重點地區和城市的霧霾源解析,即將有權威的說法。5月15日,環保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召開全國重點地區城市大氣污染物來源研究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以下簡稱“第一次會議”),對全國重點地區城市大氣污染物來源研究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此次會議審
環保部長:霧霾有好轉 老百姓感受不到
昨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多位部長“走紅毯”時,在眾多媒體記者追問下,來到發布臺前,就各自領域的熱點話題進行了回應。 昨日上午11時許,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再度被媒體呼喚后,來到“部長通道”發布臺回答了提問。在列舉了環保部出臺的多項措施后,他表示,近期的拉網式檢查表明,總體情
從科學的角度了解霧霾、解析霧霾
生活在北方城市的人們近三年普遍感受到,霧霾的發生頻率在不斷增加,特別是2013年和2014年, 霧霾發生的次數之頻繁,持續時間之長,污染程度之重都創下了記錄,2013年1月北京發生了 PM2.5污染歷史峰值,2014年1月發生了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污染期,即便是在理論上不會出現霧霾的春夏兩季
霧霾黃色預警不斷 近百專門技術應對大氣污染
2014年10月7日,中央氣象臺發布了今秋首個霾黃色預警,京津冀將遭遇中度或重度霾,兩天后,又再度發布黃色預警。此前的幾天,華北平原籠罩在一片朦朧中。突如其來的這場霧霾,影響了天津、河北、遼寧和陜西等多個省份。10月9日的“紅月亮”,也在重重霧霾中暗淡了姿色。 對于大氣污染的治理,各部委可謂心
中國霧霾(PM2.5)及大氣污染的遏制者:水
減少空氣污染的新想法:在高樓及高塔(如中央電視臺主樓頂及上海東方明珠塔)的頂上安裝噴水裝置向建筑物外大氣噴水,就如給花園澆水一樣。這個建議來自中國浙江大學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俞紹才。在一篇發表于施普林格(Springer)的期刊《環境化學快報》的文章中,俞紹才提議這種行動作為一種新穎的方法
環保部回應“核霧染”:霧霾形成與核輻射無直接關系
9日從環保部獲悉,針對近日社會上重新出現的“核霧染”言論,環保部近日再次組織專家結合最新數據進行了分析研判,認為十多年來我國大氣環境放射性水平平穩,未發現高鈾含量的顆粒物,核輻射與霧霾的形成沒有關聯性。 2013年底,一篇題為《中國煤炭工業的崩潰和核霧染災難》的網絡文章說,內蒙古鄂爾多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