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人們已久的關于重點地區和城市的霧霾源解析,即將有權威的說法。5月15日,環保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召開全國重點地區城市大氣污染物來源研究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以下簡稱“第一次會議”),對全國重點地區城市大氣污染物來源研究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此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重點地區城市大氣污染物來源研究聯合工作方案》和《領導小組及工作小組成員名單》,并要求年底前,完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和重點城市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成果的聯合論證。
同時,5月13日,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馬燕合公開表示,國家科技計劃預算安排將優先安排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突出重點地區霧霾成因、監測預警、源頭治理、健康影響等科研工作,組織協同攻關,爭取盡早在重點地區霧霾成因和治理成效上有所突破。
“這次會議的召開是為落實國務院第39次常務會議要求。”參加第一次會議的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第39次常務會議,要求各部門在大氣污染防治上下大力、出真招、見實效,努力實現重點區域空氣質量逐步好轉,消除人民群眾“心肺之患”。
而要解決“心肺之患”,摸清霧霾的成因和來源尤為重要。在第一次會議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強調,“底數不清、機理不明、技術不足”仍然是制約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頸之一。
環保部監測司司長羅毅分析,做霧霾的源解析,需要選擇合適的點位進行一年以上的觀測和監測,在獲取大量的監測信息的基礎上,做大量的源分析。
為此,第一次會議要求環保部、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三部門建立會議、協調和會審機制,加速推進重點地區城市大氣污染物來源研究工作。
“之所以要建立三部門之間的聯合論證機制,是為了確保城市霧霾源解析的成果更加準確,更加科學,避免出現不同科研機構之間研究結果差異較大,引起社會的誤解。”柴發合分析。
去年年底,中科院的一項有關霧霾源解析的文章曾經引發爭議。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張仁健課題組對北京地區PM2.5化學組成及源解析季節變化研究發現,北京PM2.5有6個重要來源,其中汽車尾氣所占比例不到4%。
上述結論尤其是機動車的貢獻率,經媒體報道后引發了爭議。因為早在2012年1月,時任北京市副市長洪峰曾公開表示,對于北京市PM2.5的構成,大概22%以上是機動車排放的,這是貢獻率最高的本地污染源。那么機動車的貢獻率到底是不到4%還是在22%以上?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展,國家要求有關機構尤其是地方在發布霧霾源解析時要謹慎。”環保部的一位官員分析,地方的霧霾源解析一般會委托當地的或者外面的科研機構來完成,考慮到霧霾源解析的復雜性,在正式發布前將經過環保部、中科院和工程院有關專家的論證。
第一次會議要求,年底前,完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和重點城市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成果的聯合論證。
“初步考慮,年底需要完成霧霾源解析的城市主要有北京、天津、石家莊、上海、南京、杭州、廣州和深圳。”前述環保部的官員分析,所謂年底前完成論證,也未必是一定要拖到年底,在保證科學性前提上,越快越好。
柴發合介紹,北京已經完成并發布了最新霧霾源解析的結果,這次結果經過了三部門的論證。
今年4月15日,北京公布PM2.5來源解析結果。通過模型解析,區域傳輸約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占64%-72%。在本地污染貢獻中,機動車占31.1%,燃煤占22.4%,工業生產占18.1%,揚塵占14.3%,餐飲、汽車修理、畜禽養殖、建筑涂裝等其他排放約占14.1%。
“根據環保部的要求,天津和石家莊已經初步確定了最新霧霾源解析的結果,即將進行三部門的聯合論證。”柴發合透露。
第一次會議還要求,三部門要加強對快速成霾機制等大氣污染物來源領域前沿科學問題的研究,為源解析模式應用、二次污染物來源解析、區域污染物傳輸影響分析、重污染過程污染物精細源解析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此外,在科技部正在研究制定的《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支撐工作方案》中,包括霧霾源解析在內的大氣污染形成機理也將是國家科技預算重點支持項目。
月球上雖然沒有可供呼吸的空氣,但它確實擁有一層極其稀薄的大氣層。月球的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進展》上發表論文指出,月球大氣層主要是撞擊汽化的產物。月球有一層稀......
月球上雖然沒有可供呼吸的空氣,但它確實擁有一層極其稀薄的大氣層。月球的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進展》上發表論文指出,月球大氣層主要是撞擊汽化的產物。月球有一層稀......
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7月25日,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兩顆科研衛星正式投入使用。兩星投入使用后,將對大氣環境與陸地生態系統開展監測,為建設美麗中國,有力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碳達......
湖北省大氣氧化性與臭氧污染監測能力建設項目招標公告【項目概況】湖北省大氣氧化性與臭氧污染監測能力建設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湖北省政府采購電子交易數據匯聚平臺(網址:https://czt.hub......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牛振川研究員團隊以北京市和西安市作為京津冀地區和汾渭平原的典型代表,分析了兩個城市2019年1月一次涉及京津冀和汾渭平原的大規模霧霾事件中碳氣溶膠的來源特征,研究發現二次化石燃......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鄭小童團隊聯合國外學者在熱帶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提出,風驅動的海洋環流變化對熱帶太平洋變暖空間結構具有重要貢獻。這項新觀點發表于《自然-通訊》。......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光學波段的信號可以作為探測熱木星大氣逃逸的探針。國際著名期刊《天體物理雜志快報》發表了這一成果。早在2003年,人們通過觀測遠紫外波段的信號,發現......
副熱帶季風區是世界人口的聚集區。低層副熱帶大氣環流連接熱帶信風和中緯度西風,通過副熱帶高壓的西側將熱帶的水汽向極地輸送,調控全球的能量和水汽循環。因此,副熱帶季風在全球變暖下的變化特征和機制是氣候變化......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海拔3816米的瓦里關山上,全球32個大氣本底站中海拔最高的瓦里關本底站已運行了整整29年。1994年9月17日,瓦里關本底站正式掛牌,開始了為地球“測溫”的工作。它也成為......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城市也會呼吸,吸入氧氣并呼出二氧化碳。以往我們更多關注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理所當然地認為氧氣含量足夠,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氧氣已被過量消耗,這會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巨大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