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科技助力碳中和
2021年12月13日,2022年冬奧會火種抵達北京首鋼園,北京冬奧的腳步越來越近。 本屆冬奧會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綠色環保”。作為我國提出“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后的首個世界級體育盛會,北京2022年冬奧會承諾碳排放將全部中和,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決心,體現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北京冬奧會有望成為首個真正實現碳中和的奧運賽事,其中科技的作用功不可沒。那么,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碳中和之路,科技將會怎樣大顯身手?在場館建設、交通出行、能源供應、生態環保方面又有哪些亮點?通過舉辦綠色冬奧,會給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 借助新科技實現碳中和 在東京奧運會上,從使用“電子垃圾”提煉的貴金屬制造奧運獎牌,到用地震臨時住宅的鋁制窗框廢料制作櫻花火炬,到以硬紙板材料制作瓦楞紙床供各國運動員休息,再到奧運村廣場以可回收建筑木材搭建,廢棄的紙杯紙盤被回收制成衛生紙……東京奧組委把“減......閱讀全文
北京冬奧:科技助力碳中和
2021年12月13日,2022年冬奧會火種抵達北京首鋼園,北京冬奧的腳步越來越近。 本屆冬奧會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綠色環保”。作為我國提出“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后的首個世界級體育盛會,北京2022年冬奧會承諾碳排放將全部中和,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決心,體
“山東科技”助力“北京冬奧”
?“山東造”我國首臺智能雪蠟車? ?山東省科技廳供圖2月的“雙奧之城”北京,在潔白的冰雪下熠熠生輝,舉世矚目的冬奧會處處閃現著高新科技的光芒。“山東科技”的身影也隨處所見。在冰雪裝備、場館、運行、安保、醫療、交通、轉播等關鍵場景,山東4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多項新技術成果得以落地應用,為北京冬奧會貢獻
北京冬奧會碳排放量將全部實現中和
近日,北京冬奧組委在京發布了《北京冬奧會低碳管理報告(賽前)》(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籌辦初期,根據國內外相關碳足跡方法學測算,北京冬奧會的溫室氣體基準線排放量約為163.7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修訂后的基準線排放量約為130.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經過綜合測算,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
北京冬奧會實現“碳中和”,這筆賬要怎么算?
2月20日晚,北京冬奧會正式閉幕。它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碳中和”的冬奧會。北京冬奧會也是2020年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后舉辦的首個大型國際賽事。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碧瑩教授20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根據他們的評估測算,北京冬奧會實施了30多項低碳技術和措施,相比于傳統方案共計減少
“北京科技創新?碳中和推進會”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60.shtm
冬奧“黑科技”亮相北京科技周
科技冬奧展區火炬傳遞機器人 孟凌霄攝 8月20日上午,202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暨北京科技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綠心公園啟動。在科技冬奧主題展區,“水下火炬傳遞機器人”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這款水下火炬傳遞設備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打造,實現奧運史上首次機器人水下火
200多項技術,上海助力冬奧科技
2月12日消息,北京2022年冬奧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科技冬奧”成為了本屆冬奧會的主要特色。截至目前,冬奧場景下先后測試和使用了200多項技術,在這些技術中,也有來自上海的科技力量。冬奧會工作服輕薄又保暖 這里有“秘笈”2022北京冬奧會工作制服(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冬奧會期間,工作人員既要在
科技助力 打造高性能中國冬奧“戰衣”
2月7日,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組決賽中,中國選手任子威獲得金牌。 超越、反超越,壓線沖刺的激烈競爭讓觀眾為沖金歡呼的同時,也在贊嘆任子威的“戰衣”固若金湯。 短道速滑比賽情況瞬息萬變,勝負可能只在0.01秒。實踐證明,高水平運動員在比賽中使用的服裝必須具備防切割功能。ISU(
碳監測助力中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大背景: 2020年9月22 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達峰”,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要在 2030 年前達到頂點,此后便要開始下降。 “碳中和
北京首個碳中和旅游項目啟動
日前,由北京市旅游委主辦的“攜手低碳旅游,呵護綠色家園——碳中和綠色環保游”活動啟動儀式在中青旅大廈舉行。據介紹,“碳中和旅游”通過計算出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經過碳交易機構,購買相應的碳減排量用于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