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界冀把握大灣區機遇共建國際創科中心
華社香港6月12日電(記者戰艷)香港多位知名科技界人士12日匯聚一堂,建言香港科技界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深化與內地的合作,共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由香港中國商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與香港智庫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八期“香港大講堂”,12日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陳清泉,中國科學院院士、港科院創院院士陳新滋,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李焯芬擔任主講嘉賓。與會者共同探討了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內地如何深入合作、匯集資源、共同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在致辭時表示,中央十分支持香港創科發展。中央上月公布,香港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可直接申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的項目,并獲得項目經費資助,這實現了本地學術科研界多年來期盼的國家科研資金“過河”。新政策是兩地創科發展的一大突破,可鼓勵香港科學家直接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建設,加強兩地科技人才合作。 楊偉雄表示,本屆特區政府決心推動創科發......閱讀全文
大灣區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研究院
10月28日上午,大灣區大學(籌)與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線上簽約儀式,共建先進材料與綠色能源研究院。多名嘉賓共同見證簽約儀式大灣區大學籌建負責人田剛院士與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分別代表兩校進行簽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校長王恩哥,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前校長陳十一,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鐘偉強,
大灣區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研究院
10月28日上午,大灣區大學(籌)與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線上簽約儀式,共建先進材料與綠色能源研究院。 多名嘉賓共同見證簽約儀式 大灣區大學籌建負責人田剛院士與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分別代表兩校進行簽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校長王恩
香港科技界冀把握大灣區機遇共建國際創科中心
華社香港6月12日電(記者戰艷)香港多位知名科技界人士12日匯聚一堂,建言香港科技界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深化與內地的合作,共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由香港中國商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與香港智庫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八期“香港大講堂”,12日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陳清泉,中國
第二屆大灣區工程師論壇將于5月21日香港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788.shtm
深圳前海香港人才工作站揭牌-推進人才灣區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31.shtm
粵港澳專家探討大灣區高等教育與人才融合發展
中新社香港12月17日電 (記者 索有為)香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17日線上舉辦“香港沙龍第2期——港澳高校、人才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學術會議,粵港澳三地專家、學者和粵港澳高校的博士生就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人才培養與流動等議題展開交流。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兼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研究部主任呂
打破創新要素流動壁壘-粵港澳科技合作駛上快車道
在今年東京奧運會上,中國香港運動員李慧詩在場地自行車女子爭先賽中奪得一枚銅牌。“這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協作的力量。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及航天航空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張欣借力位于廣州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的算力,幫助改進了運動員的騎行姿態和運動服裝。”近日,在廣州舉行的2021大灣區科學論壇期間,香港
2022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論壇在深圳舉行
近日,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深圳市深港澳合作創新研究會、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聯合主辦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論壇在深圳舉行。據悉,論壇聚焦“雙循環背景下中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科創與數字灣區新時代”“企業家的新視野與新賽道”三大主題。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二期校園今年8月投入使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60.shtm2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辦2023年度傳媒春茗活動。記者獲悉,今年該校二期校園即將竣工,計劃今年8月投入使用。按三級甲等醫院標準建設的吉華醫院,建成后將作為該校醫學院直屬教學
大灣區進入“‘共享創新’時間”
20多年前,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建設被提上議程之初,大家都沒想到它可能會落戶東莞。這一大科學裝置,在當初被一些地方認為“既不產生GDP、也不交稅,來了也沒什么用處”。 現如今,散裂中子源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支撐科技創新的一個主要科學平臺。12月8日,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在“大灣區
科創浪潮奔涌大灣區
橙色、紫色、藍色、綠色……走進中國散裂中子源實驗大廳,只見像七色花花瓣一樣的各種譜儀,以靶站為中心向外伸展開來。 這些不同顏色的譜儀有什么用處? “作用非常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告訴記者,散裂中子源就像一臺“超級顯微鏡”,其產生的中子如同“探針”,通過不同的譜儀
香港上調內地升學香港學生資助額
?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消息,香港教育局7日宣布,上調“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的資助額,增幅由5%至16%不等,2022至2023學年起實施。按院校所在地區離港距離,最多可獲19400港元資助。 局方表示,為向在內地升學的香港學生提供更適切支援,特區政府已優化計劃資助額的計算方式并增加資助,例如新增
56名香港專家入選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
香港創新科技署推薦56名香港專家加入《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專家庫),獲中國科學技術部(科技部)批核。這是創新科技署首次推薦香港專家進入專家庫。 香港創新科技署署長王榮珍2月10日公布這個消息時說,專家庫的香港專家會配合科技部的工作,參與編制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申請指南、擔任科研項目的評審工
4城領袖促發展,5城產值超萬億,筑夢灣區新未來
?2017年7月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共同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粵港澳大灣區由此誕生。2022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25周年,粵港澳大灣區成立5周
香港往灣洲珊瑚因海膽噬食告急-大規模倒塌白化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東面的往灣洲,是全港珊瑚覆蓋范圍最高的地點之一,與印洲塘海岸公園相距僅數百米,最近有潛水人士發現,該處約有60米乘10米的珊瑚群落,遭大量長刺海膽和果核螺噬食倒塌,部分珊瑚亦有白化現象,受影響珊瑚面積是3年來最大規模,情況嚴峻。有環保組織計劃長期監察該處珊
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開幕在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696.shtm5月16日,記者從在廣州舉行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The GSF 2023)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疫情放開之后的首個大灣區科學論壇,本屆論壇將以“智匯灣區、灣和世界”為主題,以“線上
香港科學家:勠力前行,貢獻國家,成就香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后,香港科技界深受鼓舞,表示要乘風破浪、勠力前行,貢獻國家、成就香港。 ? “亞洲電動車之父”陳清泉院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習主席的重要講話顯示出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并對院士們寄予重托厚望。
“大灣區科學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橋梁
“大灣區科學家” 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橋梁 廣東加快推動粵港澳協同創新,蘇國輝院士率先在內地建立聯合實驗室 “今天有沒有運動啊?”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與人聊天時,最常用的開場白。 作為第一批在內地建立聯合實驗室的香港科學家之一,蘇國輝已在內地全職工作
港中大與港中大(深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15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現有的合作基礎之上,深化雙方伙伴關系,推動兩校在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領域的發展。 該簽署儀式以實體及網上直播混合模式,在港中大和港中大(深圳)校園同步舉行,雙方校長代表簽署協議。 在協議下,兩校開展深度合作多項工作,包括
葉玉如代表: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未來可期
全國兩會將于3月初舉行,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主席葉玉如將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前往北京參加兩會。葉玉如關注的話題聚焦香港創科發展以及融入國家創科體系,并提出諸多設想與建議。 臨行前,葉玉如接受中新社“兩會·面對面”專訪,深入解讀她的建議,以及對未來創科發展的種種看法。訪談實錄摘
香港打鼓嶺垃圾堆填區水污染疑似超標
香港特區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將于今天下午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打鼓嶺堆填區(垃圾填埋場)滲漏污水事件。 特區環保署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出,他們再次發現有水樣本的污染水平超標。特區環境局將在下午向特區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交代情況。 特區環境局曾表示,7月底發現打鼓嶺堆填區
香港新藥“殺死”艾滋
幾十年來,在攻克艾滋病的路上,我們人類取得了進步,但腳步還不能停。 4月26日,香港大學宣布,該校研究團隊研制出一種新型抗體藥物,能保護細胞不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清除艾滋病病毒,并在小鼠身上成功進行實驗。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艾滋病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研制出一種新型的抗體藥
香港巴豆的概述
香港巴豆(學名:Croton hancei),大戟科植物,是中國境內的極危物種,是香港本土獨有的一種巴豆。在消失多年后,于1997年,香港巴豆在青衣島再被發現,現在受香港法例保例第96A章的保護。
香港巴豆的特征
香港巴豆成長于山地林中,6月開花,由于其花果較為細小,因此不容易被發覺到,漁農自然護理署自然護理主任葉國梁指,“香港巴豆的果實只有手指頭大小,屬于有毒性植物,絕對不能吃。”。香港巴豆是香港本地獨有的物種,現時僅見于香港青衣島,屬于灌木或小喬木;嫩枝和花序均被貼伏的星狀毛。花瓣狹小;雄蕊約16枚
顏寧,香港開講
深圳市醫學科學院(籌)院長、結構生物學家顏寧來香港了。 5月8日,顏寧出席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的“理大高等研究院大會”并進行主題演講,講解蛋白質的前沿研究及其可能對痛癥藥物開發的深遠影響。演講后她回答了現場師生的提問。 為何選擇大灣區? 有學生問顏寧,為何當初會選擇前往美國,又因何考慮回國
顏寧,香港開講
深圳市醫學科學院(籌)院長、結構生物學家顏寧來香港了。 5月8日,顏寧出席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的“理大高等研究院大會”并進行主題演講,講解蛋白質的前沿研究及其可能對痛癥藥物開發的深遠影響。演講后她回答了現場師生的提問。為何選擇大灣區? 有學生問顏寧,為何當初會選擇前往美國,又因何考慮回國并選擇
生命相髓:大陸臺灣香港骨髓捐受者蘇州相見
10月24日,一對骨髓捐獻者與受髓者在蘇州舉辦的大陸港臺骨髓捐受者見面活動上見面,相擁而泣。 當日,“生命相髓”――大陸港臺骨髓捐受者見面活動在江蘇省蘇州科文中心舉行。大陸、臺灣、香港10余對骨髓捐受雙方相見。 據悉,這是中華骨髓事業10年進程中,大陸港臺舉辦的首次骨髓捐受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實驗室成立
“金融”和“科技”是推進粵港澳發展的雙引擎,二者結合而成的“金融科技”有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為共建世界級金融科技灣區,由騰訊和香港科技園共同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論壇今天在香港舉行。政產學研等社會各界齊聚現場,以“金融科技”為立足點,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為大灣區金融科技
香港城市大學創立香港首個ALiVE研究室
實驗室內的“電視潛向館”體驗互動數碼裝置“那格普爾的眼睛” 為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發展,培育更多創新媒體人才,香港城市大學近日在港成立“互動視覺及體現應用研究室”(ALiVE)。作為香港首個同類型研究室,該院的設施及項目水平都處于數碼媒體業界的最前沿,將致力滿足博物館、藝術館、文化遺產
香港科技大學將發射香港高教界首枚衛星
據香港星島網等港媒報道,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香港科大”)21日宣布,將于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名為“香港科大-雄彬一號”的多光譜光學衛星。此項目是香港科大作為香港首家發射衛星的高等院校,邁向建立遙感衛星星座、全面性環境監測與災難預報系統的重要一步。香港科大校董會主席沈向洋表示,香港科大致力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