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往灣洲珊瑚因海膽噬食告急大規模倒塌白化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東面的往灣洲,是全港珊瑚覆蓋范圍最高的地點之一,與印洲塘海岸公園相距僅數百米,最近有潛水人士發現,該處約有60米乘10米的珊瑚群落,遭大量長刺海膽和果核螺噬食倒塌,部分珊瑚亦有白化現象,受影響珊瑚面積是3年來最大規模,情況嚴峻。有環保組織計劃長期監察該處珊瑚群落變化,希望找出原因。 往灣洲附近的海下灣海岸公園,2007年曾發生類似生態災難,香港漁護署曾推行措施,包括撿走以萬只計的海膽和螺,及以人工方式復修珊瑚。由于往灣洲并非海岸公園范圍,潛水人士擔心漁護署拒絕拯救珊瑚。 漁護署回復媒體查詢時表示,會安排潛水員到往灣洲實地調查,如發現有大規模珊瑚遭侵蝕,署方會因應情況,考慮采取合適的方法,以盡量減少生物侵蝕珊瑚,例如撿走過量的海膽。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早前到往灣洲潛水,發現大片珊瑚遭長刺海膽和果核螺噬食。他指遭噬食的珊瑚,大都是中華扁腦珊瑚,該海域其它珊瑚如牡丹珊瑚受影響......閱讀全文
香港往灣洲珊瑚因海膽噬食告急-大規模倒塌白化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東面的往灣洲,是全港珊瑚覆蓋范圍最高的地點之一,與印洲塘海岸公園相距僅數百米,最近有潛水人士發現,該處約有60米乘10米的珊瑚群落,遭大量長刺海膽和果核螺噬食倒塌,部分珊瑚亦有白化現象,受影響珊瑚面積是3年來最大規模,情況嚴峻。有環保組織計劃長期監察該處珊
神秘的海膽瘟疫正在世界海洋中蔓延
從2022年底開始,約旦亞喀巴附近的海灣北部陸續有大量海膽死亡。今年2月,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Omri Bronstein及其團隊在埃及西奈半島以南150公里處采樣時,所有海膽看起來都很好。但在4月下旬,隨著疫情的蔓延,這個地區所有的海膽都已死亡。從去年開始,死海膽陸續在西印度洋的留尼旺
修復珊瑚礁,守望“珊瑚海”
經過5年的持續修復,珊瑚數量得到較大增加,珊瑚個體也生長到40至60厘米。黃暉團隊成員袁濤清理珊瑚上的長棘海星。南海海洋所供圖■本報記者 朱漢斌作為海洋生命的發動機,珊瑚礁承載著維持海底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功能。然而,在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下,珊瑚礁資源嚴重退化,其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問題成為制
海膽凝[集]素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海膽凝[集]素英文名稱echinoidin定 義來自海膽的一種凝集素。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糖類(二級學科)
-西農:miRNA參與決定海膽性別
MicroRNAs(miRNAs)是一類內源性非編碼小RNA,在轉錄后水平調控基因表達。光棘球海膽(Strongylocentrotusnudus)既是非常好的研究發育的模式生物,又是具有重要商業價值的食物來源。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報道過miRNAs參與調控S.nudus性腺分化。由西北農林科
海洋酸化嚴重影響海膽繁殖能力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使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不斷增加,導致海水pH值下降,這個過程被稱為海洋酸化。而海水pH值降低,改變了海洋的水環境,進而影響到海洋生物的生物功能,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鈣化作用等。 科學家們認為,在海洋酸化情況下,海膽、腹足類和雙殼軟體動物在胚胎發育和幼體生長階段可
仿生“海膽”材料提高農藥利用率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尹恒團隊在農藥高效利用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化學工程雜志》上。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傳統農藥劑型在作物葉片的附著力較弱,由于雨水沖刷等原因導致只有小部分活性成分被目標生物所利用,這是導致農藥過度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農藥利用率已成為世
大堡礁珊瑚礁修復,還需這種珊瑚
一項研究發現,澳大利亞大堡礁數百個珊瑚礁上生活的珊瑚也許能產下對熱高度耐受的后代。該研究結果或有助于尋找能抵抗氣候變化影響的珊瑚礁,促進對受損珊瑚的修復工作。相關研究3月29日發表于《自然—通訊》。氣候變暖正在將珊瑚推向它們的耐熱極限,這會導致珊瑚礁白化和退化。通過理解這種耐熱性的遺傳度,可以鑒別出
“珊瑚小小研究員”走進奇妙的珊瑚世界
4月22日是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天,廣東珠海長隆宇宙飛船“珊瑚小小研究員”課程上新,吸引了眾多親子家庭參與。現場,小朋友們換好課程專屬的衣服,走進奇妙的珊瑚世界。孩子們在上“珊瑚小小研究員”的課程。記者了解到,“珊瑚小小研究員”活動旨在通過近距離觀察珊瑚,讓大眾
國外研發珊瑚幼蟲計數系統以保護珊瑚礁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使用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AI)技術,開發了珊瑚產卵和幼蟲成像相機系統(CSLICS)和珊瑚生長評估(CGRAS)系統,可對珊瑚產卵數量進行自動化密集型計數并實時監測珊瑚幼蟲成長過程,從而幫助珊瑚幼蟲量化繁殖,以拯救白化的大堡礁。 CSLICS系統最主要的優勢是使
珊瑚草的介紹
珊瑚草(拉丁學名:ThesiumchinenseTurcz,別名:纏百合),鴨跖草科被子植物。 珊瑚草高15~40cm,全株多少被白粉,莖細長,基部以上疏分枝,斜升,葉線形,具單脈,花單一,花梗短或很短,花被綠白色,花被管呈管狀,花被裂片;花蕊不外伸,子房無柄,花柱很短,堅果橢圓形或近球形,淡
珊瑚草的概述
珊瑚草(拉丁學名:ThesiumchinenseTurcz,別名:纏百合),鴨跖草科被子植物。 珊瑚草高15~40cm,全株多少被白粉,莖細長,基部以上疏分枝,斜升,葉線形,具單脈,花單一,花梗短或很短,花被綠白色,花被管呈管狀,花被裂片;花蕊不外伸,子房無柄,花柱很短,堅果橢圓形或近球形,淡
全國珊瑚礁論壇聚焦珊瑚礁研究與保護
近日,以“共享未來:珊瑚礁研究與保護”為主題的全國珊瑚礁論壇暨中國太平洋學會珊瑚礁分會2022年會/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邊會在海南三亞舉行。來自南海海洋所、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廣西大學、海南大學、暨南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多位專家作特邀報告。 南海海洋所副
有哪些常見的指示性生物可用于監測海洋環境?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可用于監測海洋環境的指示性生物: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它們的種類組成、數量變化可以反映海洋的營養狀況、水質和氣候變化。浮游動物:例如橈足類、磷蝦等。其群落結構和數量變動對海洋環境的變化較為敏感。貝類:像貽貝、牡蠣等,它們能夠積累海水中的污染物,其生理狀況和體內污染物含量可用于評估
哪些生物適合作為海洋生態系統的指示性生物?
以下這些生物適合作為海洋生態系統的指示性生物:海綿動物:它們對水質的變化較為敏感,其生存狀況可以反映海洋環境的清潔程度。水母:其數量和種類分布的變化與海洋溫度、鹽度、食物供應以及海洋酸化等因素相關。海星和海膽:它們在海洋底棲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種群動態能反映底質狀況和生態平衡的改變。某些大型藻
“科學”號采集到一個數千歲深海珊瑚
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圓滿完成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中的2017年卡羅琳海山航次,5日靠泊海南三亞。本航次科考隊員共采集到深海巨型及大型底棲生物樣品近400個、170多種,專家推測其中一個巨大珊瑚的年齡在數千歲。 航次首席科學家徐奎棟介紹,
紫海膽種群結構與繁殖周期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172.shtm
珊瑚草的品種介紹
檀香科草本或灌木,稀小喬木,常為寄生或半寄生,稀重寄生植物。單葉,互生或對生,有時退化呈鱗片狀,無托葉。苞片多少與花梗貼生,小苞片單生或成對,通常離生或與苞片連生呈總苞狀。約30屬,400種,分布于全世界的熱帶和溫帶。中國產8屬,35種、6變種,各省區皆產。 檀香科 Santalaceae
防曬“神器”竟是珊瑚“殺手”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豐富、最具經濟價值的生態系統之一。盡管珊瑚礁具有巨大的環境和社會經濟價值,但由于一系列人為壓力因素,包括海水溫度升高、沿海養分污染和過度捕撈,珊瑚礁在全球范圍內正在衰退。近年來,外用防曬霜中的一種化學成分羥苯甲酮已被確定對珊瑚健康構成威脅。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6日發表在《科
珊瑚草的臨床應用
治療各種急性炎癥:取珊瑚草全草(干品)煎服。春、夏采集者,每日0.5~2兩;秋季采集者,每日2~3兩(小兒酌減)。治療各種急性炎癥計30余種,200余例,有效率平均在90左右。其中急性乳腺炎44例,痊愈31例,顯效9例,好轉2例,無效2例,平均療程4天;大葉性肺炎40例,痊愈30例,顯效2例,好
硬殼海藻讓珊瑚“窒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780.shtm
硬殼海藻讓珊瑚“窒息”
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研究發現,一種藻殼(PAC)正在世界各地的珊瑚礁上迅速擴張,并殺死珊瑚,甚至改變了整個生態系統。相關研究11月6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期刊。過去幾十年,藻類通過阻擋陽光、物理磨損,以及產生有害的化學物質,慢慢地將珊瑚從全球的原生珊瑚礁中“抹殺”。但近年來,一種新型的藻類威脅在加勒比等
珊瑚草的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由于百蕊草蒴果成熟時開裂,種子易撒落在地面,故應在果實7~8月份成熟時采收種子。 (1)春播于4月中、下旬,秋播于10月中、下旬或11月上旬進行。在整好的地上,把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2厘米,按行距20~23厘米開淺溝條播,每公頃播種量11.25~15千克,
珊瑚樹的介紹
珊瑚樹(拉丁學名: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別名早禾樹、法國冬青、高櫨樹等,屬于忍冬科莢蒾屬植物。[1] 珊瑚樹分布于朝鮮南部、日本和中國,高10米左右,樹冠倒卵形,枝干挺直,樹皮灰褐色,具有圓形皮孔,葉對生,表面暗綠色,常年蒼翠欲滴,葉倒卵狀矩圓形至
“種珊瑚”,非做不可
在海里“種珊瑚”,第一步需要用鐵釘將珊瑚樹底的錨錘入海底。把80厘米長、1.8厘米粗的鐵釘打入海底,在陸地上算不上復雜的操作,但到了海底,在壓力和浮力的干擾下絕不輕松,不僅需要技術嫻熟,更需要超強的體力。 這件事,黃暉和她的團隊已經做了十幾年。作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太平洋學會
珊瑚樹的簡介
珊瑚樹(拉丁學名: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別名早禾樹、法國冬青、高櫨樹等,屬于忍冬科莢蒾屬植物。[1] 珊瑚樹分布于朝鮮南部、日本和中國,高10米左右,樹冠倒卵形,枝干挺直,樹皮灰褐色,具有圓形皮孔,葉對生,表面暗綠色,常年蒼翠欲滴,葉倒卵狀矩圓形至
珊瑚樹的概述
珊瑚樹(拉丁學名: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別名早禾樹、法國冬青、高櫨樹等,屬于忍冬科莢蒾屬植物。[1] 珊瑚樹分布于朝鮮南部、日本和中國,高10米左右,樹冠倒卵形,枝干挺直,樹皮灰褐色,具有圓形皮孔,葉對生,表面暗綠色,常年蒼翠欲滴,葉倒卵狀矩圓形至
《自然》: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將令海洋前景更“凄涼”
英國、以色列、法國、意大利四國科學家近日通過野外研究(field study)證實,如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繼續不斷增加,將會導致海水酸性上升,令珊瑚、海膽等生物無法生存,從而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相關論文6月8日在線發表于《自然》(Nature)雜志上。 ?圖片說明:正常酸度海水中的珊瑚。(圖片來
珊瑚骨骼“記錄”戰爭汞污染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羿副教授與加拿大特倫特大學孫若愚博士合作,對過去200年我國南海珊瑚中汞含量進行研究,發現汞含量變化與一些重要戰爭密切相關,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頂峰。該研究成果以“中國南海北部二百年的珊瑚骨骼記錄了中國近代戰爭汞污染”為題,發表在地學環境領域國際頂尖雜志《環境科學與
海豚傷皮膚,珊瑚當“診所”
一個人如果得了皮疹,他可能會去看醫生,然后買一些藥膏涂抹。那海豚該怎么辦呢? 印度—太平洋寬吻海豚也面臨皮膚問題,但它們是通過排隊摩擦珊瑚獲取藥物的。研究人員發現,海豚選擇的珊瑚具有藥用價值,能夠用來治療皮膚疾病。5月19日,相關論文發表于《交叉科學》。 13年前,瑞士蘇黎世大學野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