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原發性惡性間葉組織腫瘤十分罕見,有文獻報道占同期肝惡性腫瘤的2.7%,臨床表現以右上腹痛、包塊為主,影像學檢查可見肝內占位性病變[1]。妊娠合并間葉來源的肝惡性腫瘤報道較少見,現將解放軍第513醫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肝原發性惡性間葉組織腫瘤1例報道如下。 1 病歷摘要患者28歲,因停經38周,初產臀位于2015-05-03入院。入院時無上腹脹痛等不適主訴,血壓正常,雙下肢明顯水腫。實驗室檢查:HBsAg和HBsAb、HBeAg、HBcAg、HBcAb均陰性,肝功能正常,凝血酶原時間正常,白蛋白24 g/L,總蛋白45 g/L。血常規正常。因蛋白較低,輸注人血白蛋白10 g后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術中可見淡黃色腹水200 mL,子宮下段靜脈曲張。切開子宮下段取胎時靜脈內血壓較高,噴射狀出血,術程順利,術中出血約350 mL。術后2 d發現患者白蛋白進行性持續降低至20.2 g/L,雙下......閱讀全文
肝原發性惡性間葉組織腫瘤十分罕見,有文獻報道占同期肝惡性腫瘤的2.7%,臨床表現以右上腹痛、包塊為主,影像學檢查可見肝內占位性病變[1]。妊娠合并間葉來源的肝惡性腫瘤報道較少見,現將解放軍第513醫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肝原發性惡性間葉組織腫瘤1例報道如下。?1??? 病歷摘要患者28歲,因停經38周,初
??1 病例簡介 ?病例 1,32 歲,因“停經 36+3 周,間斷性腹脹伴左上腹隱 痛 10+ 天”于 2015 年 8 月 5 日收入院。患者孕期 OGTT 提示 GDM,孕期監測血糖正常,胎兒生長發育符合相應孕周。每 3~ 4 周復查血常規及凝血系列: PLT 維持在( 133 ~ 238)
患者外表腫瘤變化:案例剖析軟組織肉瘤是一組源于粘液、纖維、脂肪、平滑肌、滑膜、橫紋肌、間皮、血管和淋巴管等結締組織的惡性腫瘤,包括起源于神經外胚層的神經組織腫瘤,不包括骨、軟骨和淋巴造血組織。軟組織肉瘤發病率大約為1.28/10萬~1.72/10萬,常見于兒童,約占
患者,男性,2歲。現病史:患兒2019年12月初出現面部腫塊,2019年12月17日外院行全麻下“面部腫物活檢術”,術后外院病理:考慮低度惡性間葉源性腫瘤。2020年1月至4月于外院行“CTX+THP+VCR/IFO+VP-16”方案交替化療4程,療效評價PD;2020年7月11日、2020年8月1
l病例報告 患者,26歲,因停經38+4周,發現總膽汁酸升高12天于 2017年6月8日入院。停經30+天查尿妊娠試驗">妊娠試驗陽性,B超檢 查證實官內早孕,孕14+周建卡定期產前檢查。孕期多次血常 規提示血小板降低(最低57×109兒)。孕期查甲狀腺功能、早 中期唐氏篩查、tllll£葡萄糖耐量
1 病例報告 例 1,患者,因發現 Gitelman 綜合征( GS) 2 年,孕 39+5周, 于 2014 年4 月28 日入院待產。患者于2012 年1 月因肌無力, 血 K 2. 74 mmol/L,就診于上海瑞金醫院。確診為: GS。予氯 化鉀緩釋片 1 g,每日 2 次、門冬氨酸
庫欣綜合征( cushing syndrome,CS) 即皮質醇增多癥,皮 質醇增多可抑制排卵而導致不孕,因此妊娠合并 CS 極少見。 目前尚無相關的診治指南,相關臨床資料多為病例報道。自 1953 年 Hunt 和 McConahey 首次報道了妊娠期確診的 CS,至 今病例報道有 200
輸卵管扭轉是婦產科的急腹癥之一,發生率極低,約 為1/150萬[1] 。妊娠合并輸卵管扭轉的發病率更低,約占輸 卵管扭轉的12%[2] 。因該疾病罕見,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 晚期妊娠患者增加了超聲診斷的難度,故漏診、誤診率極 高,多數只有在術中才能確診[3] 。該疾病診療不及時,很快 進展為
瓜氨酸血癥Ⅰ型(citrullinemiatype 1,CTLN1)是尿素循環障礙中的一種類型,由于缺乏第三步的限速酶精氨酰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inate synthase,ASS) 引起瓜氨酸異常累積的先天性代謝性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國外報道的新生兒發病率為1∶2
2 討論2.1?? 本例患者的診斷?? 瓜氨酸血癥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2018年納入了中國第一批罕見病名錄,根據分子發病機制可分為Ⅰ型和Ⅱ型,CTLN1由ASS1基因突變導致,CTLN2是由于編碼希特林蛋白(Citrin)的SLC25A13基因突變,又稱希特林缺陷癥。???????ASS1基因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