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微生物指標能否復檢尚待明確
在食品檢驗中,如果對檢測結果有異議,可申請復檢。由于食品的特殊屬性,在食品保存過程中,其菌相不斷變化,因此一直以來,微生物指標不得復檢是行業常識。但是2016年10月20日,國家認監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第三批食品復檢機構名錄告,食品論壇網友發現新增復檢項目里居然有致病微生物指標。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微生物可以復檢了?食品伙伴網標法組對此問題從標準法規和技術角度展開分析。 首先,不論是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還是2015年的食品安全法,都未明確微生物指標可以復檢。但是在2016年10月剛剛公布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中,則明確規定,檢測結果顯示微生物指標超標的,復檢機構不得予以復檢。由于該條例尚未發布實施,其條文僅供參考,最終規定如何尚不可知。 其次,在食藥總局發布的食品抽樣檢驗管理辦法和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規范中均規定,檢測結果顯示微生物指標超標的,復檢機構不得予以復檢。 第三,在我國食品......閱讀全文
致病微生物指標能否復檢尚待明確
在食品檢驗中,如果對檢測結果有異議,可申請復檢。由于食品的特殊屬性,在食品保存過程中,其菌相不斷變化,因此一直以來,微生物指標不得復檢是行業常識。但是2016年10月20日,國家認監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第三批食品復檢機構名錄告,食品論壇網友發現新增復檢項目里居然有致病微生物指標。那么,這是否意味
條件性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條件
1、條件性致病微生物是寄生在機體中的正常微生物;如大腸桿菌正常寄生在腸道中,正常情況下腸道的細菌群維持在一定的平衡狀態,是不會發病的。 2、只有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才能發病。 3、其導致發病有兩種情況,一是正常寄生部位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導致局部環境失衡。二是寄居部位發生改變,引起異常侵害。
致病性微生物
一、食品中常見的致病性微生物食品生產是一個時間長、環節多的復雜過程。總之,與食品有直接和間接關系的致病性微生物都可能污染食品。(以乳制品為例)1、能引起人類疾病和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沙門氏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口蹄疫病毒等。2、能產生毒素并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肉毒梭菌、葡萄球菌和
致病性微生物
一、食品中常見的致病性微生物 食品生產是一個時間長、環節多的復雜過程。總之,與食品有直接和間接關系的致病性微生物都可能污染食品。(以乳制品為例) 1、能引起人類疾病和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 沙門氏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口蹄疫病毒等。 2、能產生毒素并
致病微生物的種類
微生物種類繁多,至少有十萬種以上。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等差異可分成三大類。 一、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胞質內有完整的細胞器(如內質網、核糖體及線粒體等)。真菌屬于此類型微生物。 二、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分化程度低,僅有原始核質,沒有核膜與核
PNAS:微生物“暗物質”如何致病?
現代生物學中的一個最新重要發現是,人體中含有比人體細胞多出10倍的細菌細胞。但是,這些細菌對科學家來說仍然是個謎。 據科學家估計,生活在人體內的細菌中有大約一半,因無法在實驗室中培養,而幾乎不為人所知,也因此科學家稱其為“微生物暗物質”。然而,科學家們一直決心要了解更多關于這些不可培養細菌的信
條件性致病微生物的分析
條件性致病微生物是導致條件性發病的主體,沒有條件性致病微生物就沒有條件性致病這個概念。條件性致病是條件性致病微生物作用于機體導致的后果。 條件性致病微生物由于一些因素的作用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引起原先正常固定寄生的部位發生改變和失調。
熟食更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
市場上烹飪好的熟食、鹵味、半成品等食物在目前也是很受年輕人的喜歡,方便快捷美味,但是這些食物也存在著很多食品安全隱患。霍爾德儀器建議現吃現烹,盡量少吃散裝鹵味等熟食制品。 因為氣溫高時,鹵制的肉類和豆干等室溫易變質走味兒,即使在冰箱內過夜,也很容易被霉菌、致病菌類“盯上”。 同時食材中微生物
廢水中致病微生物怎么處理?
一般認為,廢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有細菌、病毒、立克次氏體、原生動物和真菌五種。立克次氏體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一些微生物學家把以致梅毒體為代表的致病螺旋體歸納為第六種致病微生物,而螺旋體介于細菌和原生動物之間。有些高于原生動物的微生物,如線蟲也能致病。生活污水及屠宰、生物制品、醫院、制革、洗毛等工業廢
條件性致病微生物的定義
條件性致病微生物是指能導致條件性致病的微生物。是指在正常情況下,寄生于機體的這類微生物并不發病,而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1、原寄生部位中的微生物繁殖加快,使數量上發生變化,導致局部微生物菌群的失調,而導致發病;2、這類微生物正常寄生的部位就會發生改變,造成寄居部位的變化,而使機體產生一系列的抵抗從
尿常規復檢
為什么尿常規需要進行復檢??干化學檢查的局限性??尿沉渣檢查的局限性??顯微鏡復檢才是金標準?干化學的局限尿沉渣的局限以上大量的原因都會導致假陽性、假陰性、漏檢和誤檢。因此尿常規流水線的結果必須按照復檢原則,鏡檢確認后方可報告。復檢原則?管型或病理管型陽性,需要鏡檢。?結晶或酵母陽性,需要鏡檢 。?
食品安全法修訂:可隨機選擇復檢機構進行復檢
新的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規定,可以隨機選擇復檢機構進行復檢。 原修訂草案規定,對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委托的食品檢驗機構的檢驗結論有異議的,可以在公布的復檢機構名錄中“選擇就近的復檢機構進行復檢”。有些代表、地方和協會提出,應當允許自主選擇復檢機構,不應限定為就近的復檢機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
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的致病性
皮膚感染真菌后,在局部大量繁殖,通過機械刺激與其代謝產物的作用,引起局部炎癥—深部組織,臟器感染的真菌遭吞噬細胞吞噬后,不被殺死而能在細胞內繁殖,刺激組織增生,引起組織慢性肉芽腫性炎癥和組織壞死。
微生物致病菌檢測儀簡介
微生物致病菌檢測儀能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志賀氏菌、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性弧菌、阪崎腸桿菌、沙門氏菌、蠟樣芽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的定量檢測。 致病菌微生物檢測領域,測量準確性和測量速度之間的矛盾一直沒有解決,針對這一現狀深圳市芬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研制了一款集溫控技術、生物技術、
不同微生物標本及常見致病菌
血液標本? ? 血液標本的細菌培養是診斷菌血癥或敗血病的基本方法。正常人的血液是無菌的、如從患者血液中檢出細菌一般應視為病原菌(排除采集標本或其他操作過程污染),提示有菌血癥、敗血癥、心內膜炎、心包炎、血源性骨髓炎。常見的病原菌有金黃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A、B群,肺炎鏈球菌等)、腸球菌、產
血液分析的復檢規則
? ? 在血液分析后,無論是出現數據,圖形異常還是報警,都不能立即發出報告,針對異常結果或報警、或結果雖屬于"正常范圍"`但出現同一患者delta值超出允許范圍時,均須進行嚴格的儀器復檢或(和)人工復核,經確認后才能發出檢驗結果。根據國際血液學組織提出的血液分析顯微鏡復檢規則來制定適合于本實
酶標抗體法—致病微生物檢測的介紹
不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對食品安全影響較大的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而在人們食物鏈中,單增李斯特菌、空腸彎曲菌、沙門氏菌都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已建立檢測沙門氏菌的雙抗夾心ELISA法,檢測單增李斯特菌的ELISA法,耐熱菌間接競爭ELISA快速檢測方法等。
微生物檢驗:單純皰疹病毒致病性
病人和健康是傳染源,主要通過直接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HSV經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粘膜和破損皮膚等多種途徑侵入機體。人感染非常普遍,感染率達80~90%,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粘膜或皮膚局部集聚的皰疹,偶而也可發生嚴重的全身性疾病,累及內臟。(一)原發感染6個月以內嬰兒多從母體通過胎盤獲得抗體,初次感染約
這項技術可以讓致病微生物“無所遁形”
中國計量大學俞曉平教授牽頭完成的“畜禽和水產品中高風險致病微生物精準識別和快速檢測技術研究”獲得2020年度市場監管科研成果一等獎。團隊研發的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和快速精準檢測的試劑盒、試紙條等,已應用于農產品食品安全檢測,為畜禽和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加了一道“防護鎖”。 “15年來,俞曉平教授團隊一
機蔬菜可能被廣泛的致病微生物污染?
食用受污染的新鮮農產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很常見,并且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尤其是生吃時。隨著人們努力吃健康的飲食以及擔心農藥、化肥和除草劑的潛在污染,對有機種植的水果和蔬菜的需求不斷增長。然而,在生長、收獲、運輸和進一步加工和處理過程中,新鮮農產品可能會受到來自人類或動物來源的病原體的污染,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質的相關介紹
細菌的致病物質細菌的致病物質主要包括細菌的菌體表面結構、侵襲性酶及毒素。 菌體表面結構有兩類,一類具有黏附作用的結構,如磷壁酸、多包被、菌毛等;另一類是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結構,如莢膜、微莢膜、A型鏈球菌的M蛋白、金葡菌的A蛋白等。侵襲性酶是細菌合成分泌的胞外酶,一種有抗吞噬作用的酶,如金黃色葡萄
遼寧省將監測冷飲中的致病微生物
截至目前全省監測哨點醫院增擴至417家,較去年增加了25家。 食品監測點覆蓋全省100%縣級行政區域,監測環節覆蓋從農田到餐桌。 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較去年增加25家 昨日遼寧省衛生計生委在省衛生計生監督局舉辦了“食品安全標準與營養健康宣傳開放日”活動。據介紹,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
農夫山泉關于復檢合格的聲明
新浪財經訊 海口市工商局1日晚間稱,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復檢,農夫山泉和統一企業的3種抽檢產品全部合格。此前海口工商通報上述產品總砷超標,要求經銷商下架、召回并退貨。農夫山泉今日發布聲明,以下為聲明全文: 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聲明 首先對關心和支持農夫山泉的廣大消費者
血細胞自動計數復檢標準釋義
一、國際血液學復檢專家組推薦的41條自動CBC和DC復檢規則:1.新生兒:(1)復檢條件:首次檢測標本;(2)復檢要求:涂片鏡檢。2.WBC、RBC、Hb、PLT、網織紅細胞(Ret):(1)復檢條件:超出線性范圍;(2)復檢要求:稀釋標本后重新測定。3.WBC、PLT:(1)復檢條件:低于實驗室確
血細胞分析復檢規則41條
? 一、國際血液學復檢專家組推薦的41條自動CBC和DC復檢規則: 1.新生兒:(1)復檢條件:首次檢測標本;(2)復檢要求:涂片鏡檢。 2.WBC、RBC、Hb、PLT、網織紅細胞(Ret):(1)復檢條件:超出線性范圍;(2)復檢要求:稀釋標本后重新測定。 3.WBC、PLT:(1)復檢條
國際血液學復檢專家組推薦的41條自動CBC和DC復檢規則
一、國際血液學復檢專家組推薦的41條自動CBC和DC復檢規則:1.新生兒:(1)復檢條件:首次檢測標本;(2)復檢要求:涂片鏡檢。2.WBC、RBC、Hb、PLT、網織紅細胞(Ret):(1)復檢條件:超出線性范圍;(2)復檢要求:稀釋標本后重新測定。3.WBC、PLT:(1)復檢條件:低于實驗室確
國際血液學復檢專家組推薦的41條自動CBC和DC復檢規則
1.新生兒:(1)復檢條件:首次檢測標本;(2)復檢要求:涂片鏡檢。2.WBC、RBC、Hb、PLT、網織紅細胞(Ret):(1)復檢條件:超出線性范圍;(2)復檢要求:稀釋標本后重新測定。3.WBC、PLT:(1)復檢條件:低于實驗室確認的儀器線性范圍;(2)復檢要求:按實驗室標準操作規程(SOP
微生物所在寨卡病毒致病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在揭示寨卡病毒致病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結果以Contribution of intertwined loop to membrane association revealed by Zika virus full-length NS1
生物芯片技術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檢測-面的應用
許多常見微生物如水產品中的霍亂弧菌、副溶血弧菌,奶制品、禽肉及其制品中的單增李斯特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O157,炭疽桿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均可污染食品而導致多種疾病的爆發與流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目前食源性病毒檢測方法主要包括傳統方法(主要
關于微生物致病菌檢測儀功能的介紹
1、顯示屏尺寸:7英寸觸摸屏; 2、操作系統:Android 9.0操作系統,聯發科A53芯片 2G+16G(內存支持擴展128G); 3、樣品信息:檢測通道可獨立設置樣品信息(樣品名稱、樣品來源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負責人)檢測人員信息(檢測單位、檢驗人員)等; 4、智能檢測: 單通道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