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到來,保健品等各種節日禮品市場也迎來了消費旺季。購買保健食品時,有哪些貓膩要格外注意?近日,寧波市消保委發布了節日消費警示,羅列了保健品消費最常見的五種貓膩,并為如何進行保健品消費支招。 花五萬多買保健品 買到的卻是進口食品 北侖的董女士,吃過保健品消費的虧。 去年4月,董女士在當地一家美容院做美容,期間,店方向她推銷一款保健品,表示吃后有很好的療效。 在店方的一再宣傳下,董女士一狠心,花了58000多元購買了這款保健品。不過,事后董女士因為懷疑保健品有問題,一直沒有吃,并向店家提出退款要求,被店方拒絕。 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后發現,董女士所購買的膠原蛋白肽,實際上是進口食品,而并非保健食品。 最后經過調解,店方同意退還尚未消費的剩余產品價款。 董女士的遭遇并不是個例,寧波市消保委接到的投訴案例中,有不少和保健品有關。 寧波的謝先生去年通過電視訂購了3萬元左右的保健品,這款千年鐵皮......閱讀全文
夏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減肥季,各類宣傳有減肥瘦身功效的產品正在熱銷。記者注意到,除了常規減肥產品,螺旋藻也紛紛打起“瘦身”的宣傳,這些廣告或堂而皇之或隱秘暗示螺旋藻的減肥功效,力求在這股減肥熱潮中也分得一杯羹。然而,螺旋藻的功效還不止減肥這一個。一些知名營養品牌的網店宣傳中,為螺旋藻賦予了各種
專家提醒:冬蟲夏草不屬于藥食兩用物質 每年四五月是新鮮冬蟲夏草的采摘、銷售旺季,然而你可知道,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可致重金屬砷超標,食用不僅不保健連安全性都無法保證? 新快報記者查閱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了解到,2018年3月8日,該網站發布關于停止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的通知,這
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從商販那里買來了“冬蟲夏草”,以為占了便宜。結果,所謂的“天然冬蟲夏草”,不過是裝在模子里的山藥粉或是黃連面。 這出荒誕劇并非出自想象。在冬蟲夏草被狂熱追捧的當下,可能每日都在現實中上演。 售價昂貴一克就要好幾百 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應用推廣
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對保健品市場的監管則相對乏力。消費者期待相關部門聯手打出“組合拳”,提高違法成本,重罰造假者,以凈化保健品市場。 96%保健品店有“貓膩” 合肥市的汪先生這兩天有些郁悶,花了1600元買的瘦身保健品,網上一查卻是“假貨”。原來,他于3月22日在合肥市長江西
【閱讀提示】 保健品市場魚龍混雜,對保健品市場的監管則相對乏力。消費者期待相關部門聯手打出“組合拳”,提高違法成本,重罰造假者,以凈化保健品市場。 96%保健品店有“貓膩” 合肥市的汪先生這兩天有些郁悶,花了1600元買的瘦身保健品,網上一查卻是“假貨”。原來,他
資料圖片 一位消費者飲用勁酒后出現不適,被醫院鑒定為“中藥材中毒”。雖然勁酒公司反復強調其產品安全性沒有問題,但消費者還是把勁酒告上了法庭。保健酒行業近年來悄然發展起來,其背后的中藥材非法添加、一味夸大保健功能而不提示不宜使用人群、產品過了保質期仍在銷售等亂象也浮出水面。保健酒行業自身應如何
自“權健事件”聯合調查組進駐以來,經過調查取證,事件處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據聯合調查組介紹,經前期工作發現,權健公司在經營活動中,涉嫌傳銷犯罪和涉嫌虛假廣告犯罪,公安機關已于1月1日依法對其涉嫌犯罪行為立案偵查。同時,相關部門依法查處取締不符合消防安全規定的火療養生場所、開展集中打擊清理
對話人 徐華鋒: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賈亞光: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 近年來,中國國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其中保健食品的貢獻不能忽視。40年來,保健食品從無到有,保健食品行業從弱小的地位到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見證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 故事 走進保健食品的元年 李松:在改革開放初期,
“買點蟲草吧,抗癌!”“買點靈芝吧!抗癌!”記者在合肥市多家大型超市和藥房走訪時,推銷員們都熱情兜售各種號稱“有抗癌防癌功效”的保健食品,價格均在數百元以上。某品牌破壁靈芝孢子粉,售價高達288元一盒,而另外一款蟲草精,更是要賣到535元。 “這幾天賣的可好了,都是過年買來送人的。收禮的一看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明顯增強,保健食品也越來越多地進入大眾生活。然而,很多不法保健食品推銷商抓住了人們求健康心切的心理,炮制出“保健食品功能強、無副作用”“可以當藥吃、效果神奇”等噱頭,使許多消費者蒙受損失,甚至延誤病情、危及生命。 不法推銷商騙你沒商量 “商場里琳
夸大功效 虛假宣傳 不法營銷 非法添加 保健食品:問題纏身,如何根治? 專家認為,治本之策在于去除“保健”之名,將其作為一般食品嚴格監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各種各樣的養生保健方法隨之走進人們的生活。與年輕人多選擇運動健身不同,很多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服用保健食品來
違規保健品廣告暗藏玄機 玄機一:直銷模式下的“高利潤鏈條”。保健品違法廣告為何屢禁不止?“這主要還是因為保健品行業有高額利潤。”一位從事藥品買賣多年的廣東藥房老板郭先生對記者如是說。郭先生在7年前便從湖南老家來到廣州行醫。“當醫生是讓很多人都很羨慕的職業。”郭先生也毫不掩飾地說,“但在
近日,天津權健被爆出虛假廣告宣傳、火療引發多起傷人事故、涉嫌傳銷被立案調查等行業內幕,不僅讓權健成為社會熱議話題,同時更是將保健品行業推向了輿論的風口。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伴隨著保健品安全問題的頻頻出現,我國保健品市場的發展卻是迅猛異常。2018年年初中國保健協會對外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
現今市場上蜂膠產品的種類眾多,但繁榮的背后同時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蜂膠違規添加到一證多用,從夸大服用蜂膠效果到將批準文號當做搖錢樹,究竟這些亂象的成因何在?主管部門又將如何整治?本文將為您逐一揭開。 蜂膠是蜜蜂從膠源植物新生枝腋芽、花蕾、創傷處采集的樹脂類物質,經與蜜蜂腺體分泌物混合轉化而成
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10月出臺,保健品行業審批制與備案制或共存 審批制還是備案制?保健食品領域多年以來一直存在著這一巨大的爭議。 不過,隨著食品安全法立法工作的逐步推進,答案似乎就要揭曉。5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以下
新法規定,只有標示“藍帽子”及注冊證號的才是保健食品,進口保健食品也不例外。圖/CFP 保健品須規范聲稱及標志證書,注冊備案雙軌并行 隨著大眾消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保健食品在居民日常消費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高,一些進口保健食品也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然而,保健食品市場中存在的標簽證號缺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工信部、公安部等多個部門,在全國范圍集中開展為期100天的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的百日行動。保健食品廣告不得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 年終歲末正是保健品消費的高峰期,中國消費者協會也于1月18日發布消費提示:在面對保健品時,
隨著近年來人們對養生保健的愈加重視,服用保健食品成為醫藥消費大趨勢。但殊不知,一些保健品不僅無益于養生,反而對身體健康帶來極大損害。記者了解到,如今國家監管法律法規相對滯后,國內保健食品市場混亂,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現象普遍,成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近期監管重點。 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
隨著近年來人們對養生保健的愈加重視,服用保健食品成為醫藥消費大趨勢。但殊不知,一些保健品不僅無益于養生,反而對身體健康帶來極大損害。記者了解到,如今國家監管法律法規相對滯后,國內保健食品市場混亂,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現象普遍,成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近期監管重點。 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學藥物
1 約75%的60歲以上被調查者經常服用保健品。一些老年人因過度服用保健品,身體機能嚴重受損,不僅沒有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還加速了衰老。 樂樂是天津一名六年級小學生,父母從一年前開始給他服用“富含DHA、增強記憶力、改善記憶功效”的益腦保健品,3個月后,樂樂吃了幾千元的保健品,學習不見長進
長于以廣告拉動新品銷量、推動業績增長的江中藥業(600750.SH),將這套模式復制到了食品領域。 “猴姑餅干,猴頭菇制成,養胃;上午吃一點,下午吃一點。”去年9月,這則由明星徐靜蕾代言的食品廣告開始登陸各大電視臺,并引發爭議:猴姑餅干到底是食品還是保健品? 天貓網站上的產品說明顯示
明星楊冪、朱丹代言的Lumi膠原蛋白液態飲,陳慧琳代言的DHC膠原蛋白果味飲料以及水芝澳膠原蛋白飲品,不論是聽上去,還是看上去,多數消費者會認為是“護膚品”,但你知道這些膠原蛋白液態飲其實只是普通食品嗎?“如果沒有取得中國的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就宣傳美容等保健功能,這些行為違反了保健食品相關
近期,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打擊保健食品"四非"專項行動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總局根據日常監管、風險監測、監督抽檢和投訴舉報等情況,組成20個檢查組,分赴15個省市18個地區,在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對11家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開展飛行檢查, 對228批次保健食品進行了專項
“你喝的酒里可能加了‘藥’。”監管部門近期公布的69種保健酒違法添加化學物質,引發公眾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隨著公眾對保健需求的增加,保健品市場近年來高速增長,但由于保健品缺乏行業標準,添加物質隱蔽性強,不易監管,危害性也更久遠。 多位受訪人士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解決保健品安全問題,不能依
6月5日下午,國家質檢總局通報表示,北京和湖北出產的紅牛未檢出可卡因,使得沸沸揚揚的“可卡因紅牛”風波暫告一段落。 國產紅牛雖暫無嫌疑,但消費者對功能飲料的安全性因此提高了警惕。記者走訪后發現,市場上部分功能飲料的身份其實并不單純——不是普通功能飲料,而是有更嚴格適宜人群的保健品身份的功能
浙江首個快檢快篩檢測室在我市設立已一年,但接受送檢的項目卻只有138批次 保健品化妝品買了不放心去免費快檢啊 年底,快檢室將覆蓋全市,更方便消費者就近送檢 市面上各種各樣的保健食品、化妝品,讓人挑花了眼,但它們可能存在一些不為大眾所知的“貓膩”,消費者在選購時僅憑肉眼很難辨別是否存在質量問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健康元、思埠在公告與官方新聞均表示白蕓豆飲料能達到“減肥”、“修身”效果,但實際上其僅為普通食品。根據中國《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食品廣告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地宣傳治療作用、保健功能] 擁有“太太口服液”等系列知名產品的健康元(600380.SH)與號稱“中國
活動組一行在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會議室座談 2012年8月6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支持,中國保健協會組織的“保健食品質量安全萬里行”活動正式走進廣東,由政府、協會、企業、媒體等成員組成的本次活動的集體根據活動的宗旨、目的、意義等進行了深入一線的考察、交流
高懸在保健品市場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即將砍下。《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召開了全國保健食品生產經營監管工作現場會。會議指出,藥監局將從生產許可、日常檢查、建立機制等多方面嚴格把關,整飭保健品市場。 在此之前的6月21日,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鋒對媒體透露,《保健食
一直以來,有關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的現象屢禁不止,一些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更是甘愿受騙。去年底以來,全國各地食藥監部門展開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活動。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政府部門整治違法企業是一方面,但作為消費者,業內人士特別提醒,凡聲稱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保健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