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性潰瘍的癥狀體征
復發性潰瘍發生的時間,多在術后半年后至數年內發生,但有的病人可在術后短期內或遲至十幾年后才發生,疼痛仍是復發性潰瘍的主要表現,疼痛較重但部位常與術前不同,可在中腹,左,上,下腹,背部,節律性消失,食物或抗酸劑緩解作用不明顯,國外也有報道疼痛只有40%的病例中出現,常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原因多為吻合口水腫,痙攣或幽門管,十二指腸球部出口梗阻等。......閱讀全文
復發性潰瘍的檢查
1.胃液分析 潰瘍術后患者BAO>5mmol/h,MAO>15mmol/h,則提示潰瘍復發,如BAO增加而MAO不增加則說明壁細胞處于高分泌狀態,可能存在胃泌素瘤等高胃泌素血癥的病因,若MAO增高而BAO不增高,說明壁細胞總數仍存留較多,胃切除范圍不夠,行迷走神經切斷術后,BAO>2.0mmol
復發性潰瘍的診斷
消化性潰瘍術后發生的無規律性的腹部疼痛,伴有惡心,嘔吐,或發生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噯氣或出血等癥狀,應考慮復發潰瘍的可能。
復發性潰瘍的簡介
復發性潰瘍系指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經手術治療后,在胃空腸吻合或十二指腸空腸吻合部位發生的新潰瘍。故又稱胃空腸潰瘍、空腸潰瘍,吻合口潰瘍或邊緣潰瘍,在所有的復發性潰瘍中,約95%以上見于十二指腸潰瘍術后,胃潰瘍手術后很少發生。
復發性潰瘍的概述
復發性潰瘍系指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經手術治療后,在胃空腸吻合或十二指腸空腸吻合部位發生的新潰瘍。故又稱胃空腸潰瘍、空腸潰瘍,吻合口潰瘍或邊緣潰瘍,在所有的復發性潰瘍中,約95%以上見于十二指腸潰瘍術后,胃潰瘍手術后很少發生。
復發性潰瘍的鑒別診斷
診斷復發潰瘍前,首先應了解首次手術有無操作或選擇上的失誤,或患者有無服用致潰瘍藥物;排除其他術后并發癥和惡性病變。
復發性潰瘍的癥狀體征
復發性潰瘍發生的時間,多在術后半年后至數年內發生,但有的病人可在術后短期內或遲至十幾年后才發生,疼痛仍是復發性潰瘍的主要表現,疼痛較重但部位常與術前不同,可在中腹,左,上,下腹,背部,節律性消失,食物或抗酸劑緩解作用不明顯,國外也有報道疼痛只有40%的病例中出現,常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原因多為
復發性潰瘍的并發癥
復發潰瘍并發出血的發生率為50%~60%,出血量多較大而致命,穿孔的發生率1%~5%,更多見慢性穿透,穿入結腸可引起胃-空腸-結腸瘺,發生率約10%,此時多有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噯氣,時有糞便臭味或嘔吐時含糞渣,很快消瘦。
復發性潰瘍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胃液分析 潰瘍術后患者BAO>5mmol/h,MAO>15mmol/h,則提示潰瘍復發,如BAO增加而MAO不增加則說明壁細胞處于高分泌狀態,可能存在胃泌素瘤等高胃泌素血癥的病因,若MAO增高而BAO不增高,說明壁細胞總數仍存留較多,胃切除范圍不夠,行迷走神經切斷術后,BAO>2.0
復發性潰瘍的發病原因
復發性潰瘍的發生與首次手術術式選擇或技術操作不當有關,也可因患者有高胃泌素血癥或術后服用某些致潰瘍藥物有關。 1.迷走神經切斷不完全 迷走神經切斷術后各家報道術后潰瘍復發率不一致,低的可達1.5%,高的可達30%,如此大的差異,說明與手術者技術或切斷不完全有關,提高手術者技巧與經驗是防止或減低
關于無癥狀性潰瘍潰瘍復發的預防
Hp感染、服用NSAID、吸煙等是影響潰瘍復發的可除去的危險因素,應盡量除去;潰瘍復發頻繁時,不要忘記排除促胃液素瘤。由于極大多數消化性潰瘍是Hp相關性潰瘍,而Hp真正根除后,潰瘍的復發率可顯著降低,因此確定有無Hp感染非常重要。需要指出的是,Hp感染"根除"后,或初次檢測陰性者,仍有陽性可能。
復發性潰瘍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 消化性潰瘍術后發生的無規律性的腹部疼痛,伴有惡心,嘔吐,或發生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噯氣或出血等癥狀,應考慮復發潰瘍的可能。 鑒別診斷 診斷復發潰瘍前,首先應了解首次手術有無操作或選擇上的失誤,或患者有無服用致潰瘍藥物;排除其他術后并發癥和惡性病變。
復發性潰瘍的癥狀體征及發病原因
癥狀體征 復發性潰瘍發生的時間,多在術后半年后至數年內發生,但有的病人可在術后短期內或遲至十幾年后才發生,疼痛仍是復發性潰瘍的主要表現,疼痛較重但部位常與術前不同,可在中腹,左,上,下腹,背部,節律性消失,食物或抗酸劑緩解作用不明顯,國外也有報道疼痛只有40%的病例中出現,常伴有惡心,嘔吐等癥
復發性潰瘍的鑒別診斷及并發癥
鑒別診斷 診斷復發潰瘍前,首先應了解首次手術有無操作或選擇上的失誤,或患者有無服用致潰瘍藥物;排除其他術后并發癥和惡性病變。 并發癥 復發潰瘍并發出血的發生率為50%~60%,出血量多較大而致命,穿孔的發生率1%~5%,更多見慢性穿透,穿入結腸可引起胃-空腸-結腸瘺,發生率約10%,此時多
怎樣檢查應激性潰瘍?
1、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下降,血細胞比容下降。大便隱血試驗陽性。 2、其他輔助檢查 (1)胃鏡檢查 有特殊重要性,早期在胃的近段黏膜上可見多數散在的蒼白斑點,24~36小時后即可見多發性淺表紅色的糜爛點,以后即可出現潰瘍,甚至呈黑色,有的表現為活動性出血。 (2)選擇性動脈造影
消化性潰瘍疼痛特點
(1)長期性由于潰瘍發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復發,故常有上腹疼痛長期反復發作的特點。整個病程平均6~7年,有的可長達一、二十年,甚至更長。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復周期性發作,為此種潰瘍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腸潰瘍更為突出。中上腹疼痛發作可持續幾天、幾周或更長,繼以較長時間的緩解。
應激性潰瘍的基本介紹
應激性潰瘍泛指休克、創傷、手術后和嚴重全身性感染時發生的急性胃炎,多伴有出血癥狀,是一種急性胃黏膜病變。應激性潰瘍的發病率近年來有增高的趨勢,主要原因是由于重癥監護的加強,生命器官的有效支持,以及抗感染藥物的更新,增加了發生應激性潰瘍的機會。
無癥狀性潰瘍的簡介
約15%-35%消化性潰瘍患者可無任何癥狀。這部分患者多在因其他疾病作內鏡或X線鋇餐檢查時被發現,或當發生出血、穿孔等并發癥時,甚至于尸體解剖時被發現。這類消化性潰瘍可見于任何年齡,但以老年人為多見。用H2受體拮抗劑維持治療中復發的潰瘍半數以上無癥狀。
消化性潰瘍臨床路徑
? 一、消化性潰瘍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消化性潰瘍或消化性潰瘍伴出血(ICD-10:K25-K27)。???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內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怎樣預防消化性潰瘍?
預防 消化性潰瘍的形成和發展與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切忌空腹上班和空腹就寢。在短時間內(2~4周)使潰瘍愈合達瘢痕期并不困難,而關鍵是防止潰瘍復發。潰瘍反復發作危害更大。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減少煙、酒、辛辣、濃茶、咖啡及某些藥物的刺激,對潰瘍的愈合及預防復發有重要意義。
應激性潰瘍的病因分析
1、嚴重創傷 使機體處于應激狀態的創傷有:嚴重外傷、大面積燒傷、顱內疾病、腦外傷、腹部手術等。 2、長時間低血壓 如休克、慢性腎衰竭、多器官衰竭等。 3、藥物使用 如抗癌藥物和類固醇激素治療后,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的長時間使用。 4、其他因素 (1)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 胃是應激狀
復發的概念
有些傳染病患者進入恢復期后,已穩定退熱一段時間,由于潛伏于組織內的病原體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發病的癥狀再度出現,稱為復發。
應激性潰瘍的臨床表現
臨床上本病不嚴重時無上腹痛和其他胃部癥狀,常被忽視,明顯的癥狀是嘔血和排柏油樣便;大出血可導致休克;反復出血可導致貧血。胃十二指腸發生穿孔時即有腹部壓痛、肌緊張等腹膜炎表現。 此外必須注意有無合并的肺、腎等病變(即MODS)的表現。
治療應激性潰瘍的基本介紹
首先是處理原發病,其次是維持胃內pH在4.0以上。包括以下措施: 1.全身治療 去除應激因素,糾正供氧不足,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早給予營養支持等措施。營養支持主要是及早給予腸內營養,在24~48小時內,應用配方飲食,從25ml/小時增至100ml/小時。另外還包括預防性應用制酸劑和抗
消化性潰瘍的外科治療
消化性潰瘍病曾經是胃手術的最常見適應癥,但現在很少需要手術治療。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強效制酸劑的開發以及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可以消除大多數潰瘍復發的認識,基本上消除了對擇期手術的需求。然而,與消化性潰瘍病相關的并發癥繼續發生,包括出血,穿孔和胃出口梗阻。對手術治療的理解仍然很重要,因為手術是這些危及
如何診斷小兒消化性潰瘍?
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診斷,較成人困難得多,主要因癥狀不典型。如空腹時反復發生上腹部疼痛及壓痛伴嘔吐者可擬診為潰瘍病。胃液分析對兒童意義不大,因胃酸無明顯改變,只少數病例增加。X線檢查有時可幫助診斷。兒童時期發現典型的潰瘍龕影者為數不多,因十二指腸球部位置深而固定,潰瘍多在球后壁,正側位較難看到。此外
關于應激性潰瘍的病因分析
1.嚴重創傷 使機體處于應激狀態的創傷有:嚴重外傷、大面積燒傷、顱內疾病、腦外傷、腹部手術等。 2.長時間低血壓 如休克、慢性腎衰竭、多器官衰竭等。 3.藥物使用 如抗癌藥物和類固醇激素治療后,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的長時間使用。 4.其他因素 (1)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 胃是應激狀
兒童消化性潰瘍的病因
兒童消化性潰瘍病態兒童性胃潰瘍的發生與下理因素有關。 1.食物與不良生活習慣飲食與潰瘍病的流行和發病規律的關系。但認為飲食不當、缺乏規律或進食時不經細嚼可增加潰瘍病的危險性。在遺傳、精神等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又進食大量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均可誘發胃炎,進而形成潰瘍。因此,從兒童期養成規律進食的良好
消化性潰瘍的鑒別診斷
1、胃癌 胃良性潰瘍與惡性潰瘍的鑒別十發重要,其鑒別要點見表18-10。兩者的鑒別有時比較困難。以下情況應當特別重視:①中老年人近期內出現中上腹痛、出血或貧血;②胃潰瘍患者的臨床表現發生明顯變化或抗潰瘍藥物治療無效;③胃潰瘍活檢病理有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臨床上,對胃潰瘍患者應在內科積極治療下
Science:腦瘤復發之謎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是一類最具侵襲性的原發性腦瘤,科學家們一直認為GBM始于膠質細胞。而近期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Salk生物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包括皮質神經元在內的神經系統其他已分化細胞也能形成GBM。 GBM最具破壞性的腦瘤之一,盡管人們在遺傳學分析和分類上取得了一些進展,
復發的基本特點
復發的基本特點為:①臨床表現類似于初病,但又不完全是原有病理過程的再現,比初病的病理損害更復雜、更廣泛,病情更重。②復發的次數愈多,靜止期恢復就愈不完全,預后愈差,容易留下后遺癥。后遺癥是指主病在好轉或痊愈過程中未能恢復的機體損害,是與主病有著因果聯系的疾病過程。③大多有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