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的單光子源是實現光量子信息技術的基礎。20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光電學院方偉與化學系金一政、彭笑剛合作,首次實現了室溫下基于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辟出一條新路。該成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上。 太陽光、電燈等發出的都是“抱團”的光子,而單光子源在確定的時間內最多發射一個光子。方偉介紹,光子“單行”,才能實現量子通信、光量子計算機等新一代技術實現所必須依賴的量子效應。設計制造出可集成化、使用方便的理想的單光子源一直是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2014年起,方偉等學者就嘗試用膠體量子點來制造新型的單光子源。 膠體量子點是一種已知的發光性能極好的納米晶體材料。科學家要實現的目標是:如何讓單個量子點在室溫下通過電激發,高效地發出一個光子。在量子點中,如果電子與空穴復合,就會發出光子。由于通常狀態下,半導體材料中的電子比空穴“跑”得快得多,想要在單個量子點中制造和諧的......閱讀全文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高品質的單光子源是實現光量子信息技術的基礎。浙江大學光電學院方偉與化學系金一政、彭笑剛合作,首次實現了室溫下基于膠體量子點的電驅動高純度單光子源,為研發實用化、集成化的單光子源開辟出一條新路。研究論文于近日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林星、戴興良、濮超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科技部發布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詳情如下。 附1:申報相關要求和規定 附2:“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 科學儀器設備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基石,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為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今日推薦文章作者為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EEE Fellow 著名毫米波專家洪偉教授,本文選自《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發表于《中國科學: 信息科學》2016 年第46卷第8 期——《信息科學與技術若干前沿問題評述專刊》,射頻百花潭配圖。引言隨著對電磁波譜的不斷探索, 人類對電子學和光學
近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制造了一種碳納米管量子光發射器。這種光發射器在室溫和電信波長下能夠進行單光子發射。 CINT納米管是通過化學方法改變納米管表面結構能夠可控地引入發光缺陷,開發出基于碳納米管的單個光子源。工作關鍵突破是能夠強制納米管在缺陷部位從單個點沿管發光,將缺陷水平限制在每管一個,
2018年11月24日,2018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在廣州盛大召開,大會的主題為“中國質譜新時代”,質譜步入新時代的一大標志是“從買質譜儀到造質譜儀”,近年來我國的質譜研發非常活躍,各種新型儀器和方法層出不窮。在11月24日的儀器研發與基礎理論的分會場,十余位報告人分享了新型質譜設計、軟件和數據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基金2016年度項目指南 一、設立宗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廣東省人民政府自2016年至2020年共同設立第三期聯合基金(以下簡稱NSFC-廣東聯合基金),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引導社會科技資源投入基礎研究,吸引和凝聚全國各地優秀科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以色列科學基金會(ISF)簽署的合作協議和之后達成的合作共識,2019年雙方將共同資助合作研究項目,支持兩國科學家開展實質性的創新研究與合作。經過公開征集,共收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以色列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36項。經初步審查并與以方核對清單,
國家自然基金委公布與金磚國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國際合作項目初審結果,其中金磚國家146項、埃及82項、日本35項,智利25項通過初審,具體如下。 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金磚國家科技創新框架計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通知 根據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中華人民共和國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2019年4月10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薛永泉/張冰研究團隊等人在Natur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 magnetar-powered X-ray transient as the aftermath of a binary neutron-star merger的文章。 于此同時,iNature還
科技部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8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國科發基〔2019〕308號 各有關項目依托部門: 按照《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管理辦法》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科技部組織完成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23日,第十八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19)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相關鏈接:活動繽紛展商云集 BCEIA 2019北京開幕)。其中,本次展會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展區非常搶人眼球,來自50家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企業,展示了近100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月4日,科技部公示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2014年立項173個項目后三年預算安排初步方案,總經費達人民幣1,708,013,700元,專項經費達人民幣1,676,450,000元。 公示如下: 經過中介機構評估、預算管理部門的綜合審查,國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2018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規定了項目結題驗收的時間、驗收重點等,詳情如下: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8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工作安排的通知 國科基函〔2018〕38號各項目依托部門: 國家重點基礎研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辦公廳(室):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部署的、引領未來發展、對科學和技術發展有很強帶動作用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1982 年 4 月— 6 月,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爆發了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4 月 13 日夜間,英國攻擊阿根廷據守的最大據點斯坦利港。當時3000名英軍的所有槍支、火炮都配備有紅外夜視儀,能夠在黑夜中清楚地發現阿根廷軍目標。而阿根廷軍隊缺乏夜視裝備,不能有效地發現英軍目標,處境十分被動。最終,英國軍
1015201101100調控配體呈遞培養高侵襲性的癌細胞用于開發高效靶向抗腫瘤納米載體的研究帥心濤中山大學邊黎明香港中文大學1025201101102涂層下航空鋁合金在海洋環境下的局部腐蝕演化規律及機理劉法謙中山大學鄒芳鑫香港理工大學1035201101108綠化海綿城市:利用城市植物實時評估蓄洪
5月11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以“Experimental Two-dimensional Quantum Walk on a Photonic Chip”為題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報道了世界最大規模的三維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個真正空間
加拿大國家研究理事會和滑鐵盧大學量子計算研究所使用金剛石中的一個量子內存,首次實現了超快單光子顏色和帶寬的轉換。 改變一個光子的顏色或頻率,是優化量子網絡中連結部件的必要條件。例如,在光量子通信中,可通過光纖的最佳傳輸是近紅外線,但許多測量傳感器在頻率更高的可見光條件下會工作得更好。在光纖和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曉。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2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上產生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辦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重點任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統與環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間和天文、工程技術等7個科學領域為重點,
今日,《質譜學報》出版“質譜儀器研制專輯”,本專輯由復旦大學楊芃原教授組織,共有全國十余家重點單位和課題組,發表了關于質譜研制的研究論文和綜述。楊芃原教授為該專輯作序題為:質譜技術是國家戰略核心技術。 楊芃原在序言中指出:據報道,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高端檢驗檢測設備以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霍永恒等和中山大學余思遠小組、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小組、德國維爾茲堡大學Hofling小組以及丹麥科技大學Gregersen等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橢圓微腔耦合實現確定性偏振單光子的理論方案,并在窄帶和寬帶兩種微腔上成功實驗實現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
序號項目名稱聯合單位101首部噴射抑制渦激振動的機理與技術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102融合信道狀態信息與慣性傳感器信息的高可用室內定位方法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103面向真實應用環境的磁電異質結磁傳感器噪聲抑制機理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104鉍烯的寬帶飽和吸收機制及其在中紅外超快光纖激光器中的應用研究哈爾濱工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單分子科學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通過發展與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相結合的單光子檢測技術和分子光電特性調控手段,首次清晰地展示了空間位置和形貌確定的單個分子在電激勵下的單光子發射行為及其單光子源陣列。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9月18日發表了這項成果。 單光子源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趙博等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參量下轉換光源,實現了基于線性光學的量子中繼器中的嵌套糾纏純化(nested purification)和二級糾纏交換(two-hierarchy entanglement swapping)過程。基于該技術,以往量子糾纏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