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動物所轉基因動物研究取得新成果
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季維智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關于非人靈長類轉基因動物的研究論文Transgenic rhesus monkeys produced by gene transfer into early-cleavage–stage embryos using a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based vector于10月12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2010;107(41):17663-7)。 由于非人靈長類在生物學、遺傳學和行為學等方面與人類的高度相似性,使之成為人類疾病理想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動物模型,在治療、藥理藥效的臨床前安全評價致關重要。轉基因動物模型非常適合人類疾病的研究,特別是那些因遺傳缺陷引起的疾病,轉基因靈長類動物模型能很好表達人類疾病的變異基因,這種變異不會在轉基因動物中存在個體差異,并能遺傳致下一代。 由于生物學特性......閱讀全文
研究建立新型自閉癥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6月13日,依托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和籌劃中的深圳市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研究平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國際團隊合作攻關,在自閉癥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相關成果“Atypical behaviour an
昆明動物所轉基因動物研究取得新成果
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季維智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關于非人靈長類轉基因動物的研究論文Transgenic rhesus monkeys produced by gene transfer into early-cleavage–stage embryos using a simi
科學家成功培育出首例轉基因獼猴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10月25日向媒體透露,由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日前成功培育出中國首例轉基因獼猴。這一研究成果標志著中國科學家在非人靈長類轉基因動物研究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未來人類重大疾病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研究小組成員牛昱宇介紹,此項課題共耗時3
科學家建立新型自閉癥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依托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和籌劃中的深圳市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研究平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國際團隊合作攻關,在自閉癥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6月13日,相關成果“Atypical behaviour an
攜帶人類自閉癥基因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建立
1月26日,《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MECP2轉基因猴的類自閉癥行為表征與種系傳遞》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仇子龍研究組與神經所蘇州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孫強團隊合作完成。該研究通過構建攜帶人類自閉癥基因MECP2的
轉基因動物技術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就有人嘗試用各種辦法向動物體內轉移外源基因。如將牛奶成分中特有的基因轉移到白鼠體內,這些外來基因在白鼠體內重組后,白鼠分泌的乳汁便含有牛奶成分。這種通過人工方法獲得外來基因的白鼠,稱為轉基因鼠。 轉基因動物技術的核心,是把遺傳的功能單位──基因轉移到動物體內,
轉基因動物的研究的重要作用
人工轉基因動物就是基因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動物。 它是按照預先的設計,融合重組細胞、遺傳物質轉移、染色體工程和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基因導入精子、卵細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術,有可能育成轉基因動物。 通過生長素基因、多產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精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蟲基因、抗病
深圳先進院等建立新型自閉癥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6月13日,依托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建設的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深港腦院”)和深圳市籌劃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簡稱“腦設施”)研究平臺發布最新動態:腦科學國際團隊聯合攻關,成功制備出新型模擬人類自閉癥SHANK3基因突變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轉基因動物技術(一)
轉基因動物自1980--1981年產生后,迅速發展。它克服了物種之間的生殖隔離,實現了動物物種之間遺傳物質的交換和重組,這不僅為遺傳物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豐富了物種的基因庫,也擴大了生命科學的視野,由于轉基因動物技術具有分子及細胞水平操作、整體表達的特點,使得人們能從更完整的系統中去認識生物分子
轉基因動物的定義
遺傳的基本物質是DNA,基因則是位于染色體上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對于儲存在生物全套染色體中的全部遺傳信息,可稱其為基因組。由于不同種類、不同個體的生物基因組成是不同的,因此對動物個體來說,非自身的基因成分屬于外源基因,如果把外源基因整合或導入動物染色體基因中,那么這個外源基因就被稱為轉基因(tr
轉基因動物技術概述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就有人嘗試用各種辦法向動物體內轉移外源基因。如將牛奶成分中特有的基因轉移到白鼠體內,這些外來基因在白鼠體內重組后,白鼠分泌的乳汁便含有牛奶成分。這種通過人工方法獲得外來基因的白鼠,稱為轉基因鼠。 轉基因動物技術的核心,是把遺傳的功能單位──基因轉移到動物體內,使它成為動物
動物模型基礎
第一部分 動物模型的分類一、按產生原因分類(一)自發性動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s)是指實驗動物未經任何有意識的人工處置,在自然情況下所發生的疾病。包括突變系的遺傳疾病和近交系的腫瘤疾病模型。突變系的遺傳疾病很多,可分為代謝性疾病、分子疾病和特種蛋白質合成異常性疾病。
最廣泛靈長類動物大腦研究結果發布
科技日報北京4月1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生物學家領導的跨學科小組最近發表了一項史無前例的研究:調查了18種靈長類動物的基因表達與大腦進化之間的聯系。研究成果發表在《eLife》雜志上。研究小組收集了來自動物園自然死亡動物以及捐贈的人類遺體的腦組織樣本,然后對每個樣本的RNA
腫瘤動物模型建立實驗——誘發性腫瘤動物模型
腫瘤動物模型的建立可應用于:(1)評價抗腫瘤免疫治療的療效;(2)作為抗腫瘤藥物篩選模型;(3)為腫瘤轉移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平臺;(4)為研發抗腫瘤轉移性藥物提供良好的實驗工具。實驗方法原理誘發性腫瘤動物模型是指研究者用化學致癌劑、放射線、致癌病毒誘發動物的腫瘤等。實驗材料腫瘤細胞小鼠試劑、試劑盒無
腫瘤動物模型建立實驗——自發型腫瘤動物模型
實驗方法原理自發性腫瘤動物模型是指未經人為處理;自然發生的腫瘤動物模型,主要有自發性乳腺癌模型和自發性白血病模型。實驗材料C3H小鼠A系小鼠CBA小鼠試劑、試劑盒受試藥儀器、耗材記號筆腳規實驗步驟一、自發性乳腺癌小鼠模型類型?1. ?C3H小鼠:繁殖用雌鼠自發性乳腺癌發生率為85%~100%。?2.
轉基因動物表達系統組成
轉基因動物表達系統,包括外源基因、表達載體和受體細胞等,基因組的轉移則是細胞核移植和動物克隆技術,人工合成與設計基因、全基因乃至基因組的轉基因技術是合成生物學。
轉基因動物的特點介紹
人工轉基因動物就是基因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動物。它是按照預先的設計 ,融合重組細胞、遺傳物質轉移、染色體工程和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基因導入精子、卵細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術,有可能育成轉基因動物。 通過生長素基因、多產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精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蟲基因、抗病毒
條件基因剔除轉基因動物
實驗概要本文介紹了條件基因剔除轉基因動物技術。條件基因剔除轉基因動物技術把靶基因的滅活限定于特定時間和某一特定組織細胞內,這將使基因剔除技術具有更大的應用價值。實驗步驟1. 條件基因剔除技術 ?? 1) 重組酶真核系統所廣泛用的4種位點特異重組系統包括: ????? a. P1噬菌體的Cre/Lox
完全基因剔除轉基因動物
實驗概要本文介紹了完全基因剔除轉基因動物的方法。完全基因剔除(entirely knock-out):又稱基因敲除、基因打靶,指應用一段與胚胎干細胞染色體上的一段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外源DNA,通過同源重組直接將靶基因在動物個體中的活性完全消除,來觀察靶基因失活、不表達的情況下會對動物個體產
動物模型的分類
一、按產生原因分類 (一)自發性動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s) 是指實驗動物未經任何有意識的人工處置,在自然情況下所發生的疾病。包括突變系的遺傳疾病和近交系的腫瘤疾病模型。突變系的遺傳疾病很多,可分為代謝性疾病、分子疾病和特種蛋白質合成異常性疾病。如無胸腺裸鼠、肌
microRNAs動物模型研究,徹底顛覆了前人成果
幾年前人們還不知道microRNAs的存在,近年來這些小分子的重要功能逐漸浮出水面。 抑制miR-29預防疾病 以藥理學和毒理學教授Stefan Engelhardt為首的研究團隊正在進行心臟microRNAs研究。早期研究,科學家們鎖定miR-29參與心臟肌肉病例性變化,利用小鼠模型,他們
模式動物系列之疾病動物模型
在前段時間的學習中,小編首先給大家普及了生物實驗中常見的大小鼠分類和構建基因編輯小鼠的每一步驟,相信大家一定受益匪淺。作為基因編輯動物家族中的一員——疾病動物模型,也同樣在生物實驗中占據著重要角色。接下來的幾期,我們就以疾病動物模型為核心,請經驗豐富的博士師兄為大家詳細介紹這些辣眼睛的小生靈們。一、
轉基因動物的臨床應用特點
轉基因動物(transgenicanimal)在目前生物及醫學研究方面的應用極為廣泛,轉基因小鼠一直是研究外源基因構筑型態、染色體嵌插、轉基因表現及調節的最佳模式,也是建立轉基因技術最好的工具,尤其是在轉基因家畜之前,先以小鼠進行預備試驗是求事半功倍不可或缺的過程。 轉基因動物應用的領域可以包括研
轉基因動物的腫瘤學應用
腫瘤基因的發現是近10年來腫瘤學研究的重大突破,現已發現乳腺癌基因等100多個腫瘤基因。實驗證明,各種脊椎動物都攜帶腫瘤基因,在通常情況下并不引起細胞癌變,只有在某些條件下才能被激活使癌細胞增生而導致癌變。建立帶有腫瘤基因的轉基因動物可了解哪些組織對腫瘤基因轉化活性敏感、腫瘤形成與其基因的關系、腫瘤
轉基因動物的改良培育應用
經典的遺傳育種方法要在同種或親源關系很近的種間才能進行,并且受到變異或突變的限制,而使用重組DNA技術在短時間內就可使親緣關系很遠的種間遺傳信息進行交換和重組。另外由于轉基因動物可以穩定地整合外源基因,并在合適的組織表達,還能將這種性狀遺傳給后代,這樣就可以生產出生長快、產肉、產毛、產奶更多而耗料極
轉基因動物的研制生產應用
將在醫學領域中有價值的生物活性蛋白基因導人家畜或家禽的受精卵,在發育成的轉基因動物體液或血液、乳、尿、腹水中收獲基因產物,便可獲得大量有價值的生物活性蛋白,通常將此動物稱為“動物生物反應器”。其中以乳汁為最理想的分泌部位。tPA(組織型纖溶蛋白元激活因子)已在轉基因小鼠的乳汁中得到了表達,成為治療血
轉基因動物或將成盤中餐
在密蘇里大學的研究大樓里,幾位研究人員養了一群快樂的小豬。最近這群胖嘟嘟、哼哼唧唧的粉紅小豬家庭又多了兩位新成員。 盡管看上去跟全國各地豬圈中的豬一樣,但這些動物卻有特別之處。它們經過基因工程改良,屬于使用新技術得到的新型轉基因動物,可能很快就會成為我們的盤中餐。 來自密蘇里大學和堪薩斯
顯微注射法應用轉基因動物
以顯微注射法轉外源基因沒有長度上的限制,已證明數百kb之DNA片段均可以成功產制出轉基因動物。其缺點是設備精密而昂貴、操作技術需要長時間的練習,以及每次只能注射有限的細胞。這些操作中所使用的微量移液管是用毛細管拉針器(pipettepuller)來制作的,先將玻璃毛細管加熱到其熔化的溫度,再將其拉制
制作轉基因動物的方法介紹
根據外源基因導入的方法和對象的不同,制作轉基因動物的方法主要有顯微注射法、反轉錄病毒法、胚胎干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細胞)法、電脈沖法、精子載體導入法等。
10種靈長類動物基因組研究成果公布
在最新一期的《基因組研究》雜志的網絡版上,來自美國科羅拉多衛生科學中心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大規模基因組研究的結果。 該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調查10種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之間基因復制數量的差異,剩余九種靈長類動物分別為黑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猩猩、長臂猿、短尾猿、狒狒、狨和狐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