孿晶界作為一種晶體缺陷,對超導材料的性質以及技術應用如超導轉變寬度和臨界電流等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很多傳統超導體中,孿晶界附近的超導轉變溫度會略有提高。由于較短的相干長度和較強的各向異性使得缺陷對高溫超導體的超導性質的影響很大,如YBCO的孿晶界能夠釘扎磁通,由此使臨界電流提高。對鐵基超導材料而言,最近研究發現,同一種材料如Ba(Fe1-xCox)2As2的孿晶界對超導電性的影響出現了相互矛盾的結果。 SQUID以及其它磁探測成像技術的空間分辨率一般在幾百納米的范圍,而磁通釘扎可能只發生在幾個納米的尺度(與相干長度接近)里。因此,單從現有的磁成像技術來確定一個磁通被釘扎在孿晶界處或者孿晶界附近是非常困難的。掃描隧道顯微鏡/譜技術可以同時對孿晶界和磁通在相干長度的尺度上成像,它可以在提高100倍的分辨率的基礎上來研究孿晶界對超導電性的影響。 近兩年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表面物理實驗室馬旭......閱讀全文
孿晶界作為一種晶體缺陷,對超導材料的性質以及技術應用如超導轉變寬度和臨界電流等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很多傳統超導體中,孿晶界附近的超導轉變溫度會略有提高。由于較短的相干長度和較強的各向異性使得缺陷對高溫超導體的超導性質的影響很大,如YBCO的孿晶界能夠釘扎磁通,由此使臨界電流提高。對鐵基超導材料而言
2012年,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研究組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表面實驗室馬旭村研究組合作,開創性地在鈦酸鍶(SrTiO3)襯底上制備出FeSe薄膜,并報道了在單層FeSe/SrTiO3薄膜中可能存在臨界溫度接近甚至超過液氮溫區(77K)的超導電性【Chin. Phys. Lett. 29 (201
鐵基超導體是一類重要的非常規高溫超導體,目前主要由鐵砷、鐵硒兩大類超導材料構成。二元鐵硒是結構最為簡單的鐵基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Tc= 8K,最早由吳茂昆小組發現。對于鐵基等非常規超導體,為了優化超導電性,通常需要向材料中引入適量的載流子。因此,可根據引入載流子的類型,將其分為電子或空穴型超導
鐵基超導體是一類重要的非常規高溫超導體,目前主要由鐵砷、鐵硒兩大類超導材料構成。二元鐵硒是結構最為簡單的鐵基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Tc= 8K,最早由吳茂昆小組發現。對于鐵基等非常規超導體,為了優化超導電性,通常需要向材料中引入適量的載流子。因此,可根據引入載流子的類型,將其分為電子或空穴型超導
2012年,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研究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馬旭村研究組在鈦酸鍶(SrTiO3)襯底上成功制備出單層FeSe薄膜,并在掃描隧道譜上觀察到大的能隙,預示著該材料有可能存在接近液氮溫區(77K)的高溫超導電性【Chin. Phys. Lett. 29 (2012
作為物質的基本構成單元,分子一直以來都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對于分子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的研究,更是人們認識分子、利用分子的基本前提。傳統的分子性質研究手段,往往得到的是大量分子的平均效應,例如用光譜的方法研究分子振動。更加深入、全面地認識分子,要求能夠在充分了解分子所處局域環境的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母體是反鐵磁莫特絕緣體, 高溫超導電性的產生通過摻雜適當數量的載流子得以實現。介于母體和超導體之間,存在一個特殊而重要的過渡區,即所謂的重欠摻雜區域。在這個特定的區域, 少量的載流子摻雜使得三維反鐵磁長程序被迅速壓制,并且發生絕緣體-金屬/超導體轉變。這個區域的電子結
塞貝克(Seebeck)效應,又稱熱電效應,是指一種材料中存在溫度梯度時,會產生相應的電壓差的現象。塞貝克效應和材料的電子結構密切相關,其大小和隨外界條件的變化反映了材料費米能附近電子態密度的非對稱性結構。除了基礎物理方面的研究意義以外,目前國際上對塞貝克效應的關注更多地集中在其應用價值上,即熱
磁性與超導都是突出的量子現象,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中重要的研究對象。在最近發現的鐵基高溫超導體中,超導相和反鐵磁有序相鄰接,吸引了科學研究者極大的興趣。磁有序與超導能否微觀共存與超導能隙的對稱性以及配對機制有緊密的關聯。目前,鐵基高溫超導體中的超導能隙究竟是有符號變化的S+-對稱性,還
自 2008年以來,鐵基高溫超導體上的發現不僅提供了新的一類高溫超導,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激動人心而又至關重要的科學難題:有沒有一個微觀理論可以統一解釋它們的超導電性?如果這個理論存在,那么它的廬山真面目會是什么樣的?這些新的鐵基高溫超導體和舊的銅基高溫超導體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