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先天性巨輸尿管的檢查介紹
1.尿液檢查 伴有尿路感染及結石時,尿液檢查可有紅細胞、白細胞及致病菌。 2.膀胱鏡檢查 三角區和輸尿管開口位置一般正常,成人尤為如此。 3.X射線檢查 X射線攝片中可見到輸尿管內造影劑有逆蠕動反流到腎臟的現象。 根據X射線尿路造影,還可觀察腎盞與腎實質的形態變化,從而可估計其受損程度。 (1)腎盞 腎盞可從正常、腎盞杯口平坦、杯口不規則、隆起外凸,直到腎盞球形擴展等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2)腎實質 腎實質可從厚度正常(一般在2cm以上)、厚度在1~2cm之間,直到厚度變薄(兒童在1cm以下,嬰幼兒在0.5cm以下)等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 4.B超 可見患側輸尿管擴張,有腎積水或無明顯腎積水。 5.CT及MRI CT可見到全程輸尿管擴張,可有不同程度的腎積水,輸尿管膀胱交界處可見到狹窄。MRI可見到擴張輸尿管全貌,下端狹窄,可伴有腎積水。......閱讀全文
關于先天性巨輸尿管的檢查介紹
1.尿液檢查 伴有尿路感染及結石時,尿液檢查可有紅細胞、白細胞及致病菌。 2.膀胱鏡檢查 三角區和輸尿管開口位置一般正常,成人尤為如此。 3.X射線檢查 X射線攝片中可見到輸尿管內造影劑有逆蠕動反流到腎臟的現象。 根據X射線尿路造影,還可觀察腎盞與腎實質的形態變化,從而可估計其受損程
先天性巨輸尿管的
先天性巨輸尿管是由于輸尿管末端肌肉結構發育異常(環形肌增多、縱形肌缺乏),導致輸尿管末端功能性梗阻、輸尿管甚至腎盂嚴重擴張、積水。該病的特點是輸尿管末端功能性梗阻而無明顯的機械性梗阻,梗阻段以上輸尿管擴張并以盆腔段為最明顯,又稱為先天性輸尿管末端功能性梗阻。
治療先天性巨輸尿管的基本介紹
成人先天性巨輸尿管的治療取決于輸尿管擴張和腎功能損害的程度。 1.輸尿管擴張程度較輕而腎積水不明顯者 可隨訪觀察,部分病例可選擇保守治療。 2.輸尿管擴張明顯而腎功能損害不重者 可行輸尿管裁剪整形后膀胱再植術。術中應注意必須切除末端1~2cm的病變輸尿管。裁剪時應部分切除輸尿管下段外側壁
先天性巨輸尿管的形成病因分析
胚胎發育中輸尿管肌層的增生或肌束與原纖維間的比例失調,輸尿管下端近膀胱處狹窄,狹窄段與擴張段呈鮮明對比,部分病例可見輸尿管下端腔內有橫向黏膜皺褶或帆布樣瓣膜。 遠端無動力性巨輸尿管無解剖上狹窄,但近端擴張,無蠕動功能,鏡下見輸尿管肌肉層相對缺乏,環肌增生,有的可見肌間神經細胞數目減少。
關于輸尿管異位開口的檢查介紹
1.尿常規 有尿路感染時尿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尿培養可有致病菌生長。 2.靜脈尿路造影 可了解異位輸尿管開口的類型及開口的位置、異位輸尿管開口的相應的重復腎上腎部的發育及積水情況,還可了解并發重腎雙輸尿管情況。 3.CT檢查 可了解患腎的大小、形態、腎皮質厚度,特別是IVP未顯影的病例
關于下腔靜脈后輸尿管的檢查介紹
主要依靠靜脈尿路造影或逆行輸尿管插管造影,顯示輸尿管移位,向正中線越過第3、4腰椎而形成鐮刀狀或S形畸形。在受壓的近側段輸尿管呈現擴張和腎盂積水。在X射線斜位攝片上,正常輸尿管與腰椎之間有一定的距離,但下腔靜脈后輸尿管則緊貼腰椎。若經上述檢查方法仍未能獲得明確結論者,可采用其他檢查方法,即先作右
簡述先天性巨結腸的檢查方式
1.活體組織檢查 取距肛門齒狀線3cm以上直腸組織,病理檢查發現有異常增生的神經節纖維束,但無神經節細胞,此為診斷金標準。 2.X線平片以及鋇灌腸 腹部立位平片多顯示低位結腸梗阻。鋇劑灌腸側位和前后位照片中可見到典型的痙攣腸段和擴張腸段,排鋇功能差,24小時后仍有鋇劑存留,若不及時灌腸洗出
關于巨幼細胞性貧血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象 大細胞正色素性貧血(MCV>100fl),血象往往呈現全血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均可減少,但比貧血的程度為輕。血涂片中可見多數大卵圓形的紅細胞,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可有5葉或6葉以上的分葉。偶可見到巨大血小板。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高。 2.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活躍,
關于輸尿管畸形的癥狀介紹
1、輸尿管高位附著:正常腎盂輸尿管連接成漏斗狀,且處于最低位以利尿液引流。輸尿管高位附著導致尿路梗阻,產生腎積水,并發感染,引起腰痛及膿尿。 2、腔靜脈后輸尿管:即右輸尿管從下腔靜脈后面繞過,然后再下行通人膀胱。臨床主要癥狀是尿路梗阻引起腎及輸尿管積水導致腰痛、尿路感染、結石形成和血尿。 3
關于輸尿管位置異常的介紹
(一)腔靜脈后輸尿管 在正常發育過程中,右側后主靜脈逐漸退化萎縮,下腔靜脈主要是由下主靜脈和上主靜脈演變而成。因而有輸尿管位于下腔靜脈外側。如胚胎發育異常,右側后主靜脈不退化,繼續存在并演變成為下腔靜脈的主要組成部分,則使輸尿管處于下腔靜脈的后面,繞至前方,經其外側轉向下方進入膀胱,從而形成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