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覆蓋整個珠三角的天網已經形成——本報記者獲悉,亞運空氣質量保障監測預警支撐體系已經建立。 該體系主要由亞運場館空氣質量監測網、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網、粵港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網、珠三角大氣復合污染立體監測網以及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這幾大體系共同組成。 此前,由于監測指標的不完善,官方公布的監測數據往往與公眾的直觀感受不相符而屢受詬病。這次一個明顯的突破是,這個體系在原來的監測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了如臭氧、PM2.5(細顆粒物或可入肺顆粒物)等指標。而此前的監測指標一直是PM10(可吸入顆粒物)和PM100(總懸浮顆粒物)。實際上,PM2.5的毒性更大。 “目前這方面國家也沒有標準,但是廣東已經在做了,應該說廣東是走得比較前面的。”廣東省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一位受聘于亞組委的21名亞運環境空氣質量保障專家組成員告訴本報。 這只是珠三角構筑完整的空氣監測體系所走的第一步。 全方位空氣監測體系保......閱讀全文
環境保護部14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認真做好重污染天氣條件下空氣質量監測預警工作,切實加強大氣污染防控,努力減輕污染影響,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通知指出,今年1月1日以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的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加強空氣質量監測工作,及時發布PM2.5等監測數據,對于滿足公眾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劉友
六、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十九)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本著“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節能減排得收益、獲補償”的原則,積極推行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 分行業、分地區對水、電等資源類產品制定企業消耗定額。建立企業“領跑者”制度,對能效、排污強度達到更高標準
七、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二十六)建立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調整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建立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納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統籌領導;繼續發揮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作用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今天上午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今年5月~9月,全國人大環資委組成人員和全國人大代表組成5個檢查組分赴10省(市)進行了檢查。 這次檢查的
環境保護部部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執行副主席周生賢今日在國合會2013年年會上發表特別演講時指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全力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藍天白云。 周生賢說,國內外廣泛關注的中國共產黨十八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印發《2019年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點》的通知,其主旨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全面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有關要求,指導各地扎實做好2019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2019年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1月20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6年空氣質量狀況,介紹環境監測及《大氣十條》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傅德黔參加發布會,通報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 高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剛剛過去的一年,空氣質量改善的情況讓很多人感到驚喜、“知足”:“大氣十條”提出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圖片來源于網絡 讓百姓多享受藍天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是第一次以空氣質量目標為約束的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的實施開啟大氣污染防治的新階段,是推動我國空氣質量管理從總量控制向環境質量控制轉變的關鍵一步。自頒布實施以來,全國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顯著下降,顯示《大氣十條》方向正確,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18年6月16日)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2013年,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稱《大氣十條》)。根據《大氣十條》相關要求,中國工程院組織50余位相關領域院士和專家,對《大氣十條》進行中期評估。評估認為,《大氣十條》確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正確,執行和保障措施得力,空氣質量改善成效已經顯現。全國城市細顆粒物
2013年,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稱《大氣十條》)。根據《大氣十條》相關要求,中國工程院組織50余位相關領域院士和專家,對《大氣十條》進行中期評估。評估認為,《大氣十條》確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正確,執行和保障措施得力,空氣質量改善成效已經顯現。全國城市細顆粒物(PM2.5)、可吸
“拉開窗簾看不見海,卻能看見比海更藍的天!”山東省淄博市一位叫楊忠凱的市民說。淄博民間環保組織“綠絲帶”負責人李寶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有一年冬天,我買了100個防霾口罩送身邊親朋好友,一個月后,仍然有人給我打電話要口罩。而2017年,我竟然一次都沒有戴過口罩。朋友圈里也從曬霧霾,變成了曬藍天、
奮斗了五年,“大氣十條”終于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2017年作為“大氣十條”的收官之年,能否實現改善目標,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圖片來源于網絡 “專家們分析認為,‘大氣十條’提出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應該能夠實現。”2017年12月28日,環保部宣教司巡視員劉友賓在發布會上介紹。 然而,“大氣十條”并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 “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國辦函 〔2012〕 147 號國務院有關部門: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以下簡稱《分工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