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G2017|基因組中的大片段重復讓人類與眾不同
美國人類遺傳學協會(ASHG)2017年會于本周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舉行。這是遺傳學界的一大盛事,每年吸引數千名科學家參加。在會議上,他們介紹遺傳學各個方面的研究進展。 10月17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Paulina Carmona-Mora介紹稱,人類基因組中的大片段非編碼DNA的重復可能造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動物之間的差異。鑒定這些重復及其對性狀和行為的影響,也許有助于解釋遺傳對人類疾病的貢獻。 Paulina Carmona-Mora、Megan Dennis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人類特異重復(HSD)的歷史,這些超過1,000 bp的DNA片段在人類中重復出現,而靈長類動物或其他動物卻沒有。在這項研究中,他們重點關注不編碼基因但調控其他基因表達的HSD區域。 “這些調控元件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們往往影響同一染色體上附近基因以及基因組中其他區域的表達,”Dennis博士說。“這意味著一個重復可能影響許多基因,擴大其影響。......閱讀全文
重復基因的概念
重復基因指染色體上存在多數拷貝基因,重復基因往往是生命活動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相關的基因。
重復基因的分類
重復基因經常被分為兩種類型:(1):中等重復DNA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DNA)。由相對較短的序列組成。在基因組中,其重復次數一般在10~1000次。這些序列遍布整個基因組,并負責mRNA前體剪接時二級結構的形成(這是內含子中的反向重復序列配對形成雙鏈體區域)。(2):高
基因重復的概念
基因重復(英語:Geneduplication)是指含有基因的DNA片段發生重復,可能因同源重組作用出錯而發生,或是因為反轉錄轉座(retrotransposition)與整個染色體發生重復所導致。這些基因的復制品通常可幸免于選擇壓力,也就是說,這類突變在生物體中一般無負面的影響。也因此突變的速度高
細胞化學詞匯基因重復
中文名稱:基因重復外文名稱:Geneduplication意????義:含有基因的DNA片段發生重復原????因:因同源重組作用
關于基因重復的簡介
基因重復在演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百年中受到科學界中許多成員的支持。大野干在1970年的著作《基因重復造成的演化》(Evolutionbygeneduplication)中發展了這個理論。此外科學家認為,酵母菌的整個基因組,在1億年前經歷了重復作用。植物體內也常見基因組的完整重復現象,例如小麥
基因重復的概念和影響
基因重復(英語:Geneduplication)是指含有基因的DNA片段發生重復,可能因同源重組作用出錯而發生,或是因為反轉錄轉座(retrotransposition)與整個染色體發生重復所導致。這些基因的復制品通常可幸免于選擇壓力,也就是說,這類突變在生物體中一般無負面的影響。也因此突變的速度高
基因重復的研究進展
基因重復是基因通過不等交換、逆轉錄轉座或全基因組重復等途徑產生一個與原基因相似的基因或堿基序列。它與生物體基因組大小的進化、新基因的起源、物種的分化以及基因抗突變的能力大小等都密切相關。文章綜述了重復基因的產生機制、保留機制、選擇作用、分化途徑以及重復基因進化速率等方面的相關研究,揭示了基因重復對生
關于重復基因的類型介紹
重復基因經常被分為兩種類型: (1):中等重復DNA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DNA)。由相對較短的序列組成。在基因組中,其重復次數一般在10~1000次。這些序列遍布整個基因組,并負責mRNA前體剪接時二級結構的形成(這是內含子中的反向重復序列配對形成雙鏈體區域)。
發現重復基因剪接信號演化特點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孔祥銀課題組張振國等人發現基因重復后基因剪接信號演化特點,以及這些變化對基因新結構形成的影響,該成果在線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雜志上。 在物種進化過程中,基因重復是經常發生的。那么基因重復后,基
分子遺傳學詞匯基因重復
中文名稱:基因重復外文名稱:Geneduplication定義:基因重復(英語:Geneduplication)是指含有基因的DNA片段發生重復,可能因同源重組作用出錯而發生,或是因為反轉錄轉座(retrotransposition)與整個染色體發生重復所導致。這些基因的復制品通常可幸免于選擇壓力,
分子遺傳學詞匯重復基因
重復基因指染色體上存在多數拷貝基因,重復基因往往是生命活動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相關的基因。
水生所揭示重復基因新歧化功能
重復基因被認為是基因功能歧化和新功能產生的源泉。魚類特有的基因組加倍事件產生了大量的重復基因,這些重復基因為基因功能歧化和新功能產生提供了良好材料。近日,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員主持的魚類發育遺傳學學科組在魚類重復基因功能歧化研究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他們首先在養殖魚類銀鯽中發現鑒
關于基因重復的基本信息介紹
基因重復(英語:Geneduplication)是指含有基因的DNA片段發生重復,可能因同源重組作用出錯而發生,或是因為反轉錄轉座(retrotransposition)與整個染色體發生重復所導致。這些基因的復制品通常可幸免于選擇壓力,也就是說,這類突變在生物體中一般無負面的影響。也因此突變的速
關于基因重復的研究進展介紹
基因重復是基因通過不等交換、逆轉錄轉座或全基因組重復等途徑產生一個與原基因相似的基因或堿基序列。它與生物體基因組大小的進化、新基因的起源、物種的分化以及基因抗突變的能力大小等都密切相關。文章綜述了重復基因的產生機制、保留機制、選擇作用、分化途徑以及重復基因進化速率等方面的相關研究,揭示了基因重復
細胞核基因組——重復順序
高度重復順序其長度可能2、4、6、8等幾個bp,較長的順序可達200bp,但是重復拷貝數可達106次以上,例如染色體著絲粒、端粒和Y染色體長臂上的異染區就是由高度重復順序的衛星DNA構成的,高度重復順序不能轉錄,它們參與染色體結構的維持,形成結構基因間隔,可能與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的聯會配對有關
研究揭示多態性重復基因的基因組演化機制
近百年來,進化遺傳學工作致力于探索重復基因的起源機制和功能演化過程。經典觀點認為,基因重復后產生兩個完全等同的拷貝,其中一個冗余拷貝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獲得新功能。也有觀點認為,劑量效應和不完整基因重復等因素使重復基因并非是等同的冗余拷貝。劑量敏感基因(滿足劑量平衡效應的蛋白復合體成員基因或X染色體
分子的重復機制全基因組復制
又稱多倍性,是減數分裂不分離導致整個基因組復制的現象。多倍體在植物中很常見,但動物上也發生過?[3]??。全基因組復制會使得許多其它基因最終丟失,返回到單一狀態。然而,許多基因的保留導致了適應性創新。多倍體也是眾所周知的物種形成的一個來源,因為具有與親本物種不同染色體數目的后代通常不能與非多倍體生物
基因缺失和重復揭示了我們基因變化的“故事情節”
通過在數目極大的人口中仔細觀察拷貝數的差異,研究人員如今對選擇過程會如何影響全球各地人口的基因組有了較好的了解。拷貝數差異指的是基因組間的結構差異,它是在DNA的大塊部分被復制或刪除時發生的。它會涉及含有多個基因的基因組區域或重要的調節區域。由于這個原因,研究人員推測這些變化是受到選擇的,但對于
真核基因組的中度重復順序—rRNA基因的基本介紹
在原核生物如大腸桿菌基因組中,rRNA基因一共是七套;在真核生物中rRNA基因的重復次數更多。在真核生物基因組中18S和28S,rRNA基因是在同一轉錄單位中,低等的真核生物如酵母中,5SrRNA也和18S,28SrRNA在同一轉錄單位中;而在高等生物中,5SrRNA是單獨轉錄的,而且其在基因組
關于真核基因組的中度重復順序簡介
真核基因組的中度重復順序簡介:中度重復序列大致指在真核基因組中重復數十至數萬(<105)次的重復順序。其復性速度快于單拷貝順序,但慢于高度重復順序。少數在基因組中成串排列在一個區域,大多數與單拷貝基因間隔排列。依據重復順序的長度,中度重復順序可分為兩種類型。 短分散片段:(short inte
真骨魚類全基因組加倍后重復基因進化研究引起關注
基因和基因組加倍在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1970年,Ohno提出脊椎動物進化早期的兩次基因組加倍導致了脊椎動物基因組大小和復雜性的增加,同時也為脊椎動物的進化多樣性提供了基礎。大量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顯示,真骨魚類還經歷了第三次基因組加倍,這一加倍被稱為魚類特有的基因組加倍。然而,在物種形成過程
真核基因組的中度重復順序—組蛋白基因的基本介紹
組蛋白基因在各種生物體內重復的次數不一樣,但都在中度重復的范圍內。通常每種組蛋白的基因在同一種生物中拷貝數是相同的。雞的基因組中組蛋白基因有10個拷貝,在哺乳動物中為20拷貝,非洲爪蟾為40拷貝,而海膽的每種組蛋白的基因達300-600拷貝。不同生物中組蛋白基因在基因組中的排列不一樣,組蛋白基因
北京生科院提出基因組重復區域組裝新算法
2016年12月,國際學術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基因組學實驗室趙方慶團隊題為The combination of direct and paired link graphs can boost repetitive
韓春雨NgAgo基因編輯技術可重復性引質疑
近日,有關NgAgo基因編輯技術首篇論文實驗的可重復性受到相關研究者質疑,該論文作者、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在各類報告上回應這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在采訪該領域專家時了解到,所謂“高超的實驗技巧”實為實驗“標準化”,目前多個實驗室的重復實驗結果即將出爐。 最近一個月
eLife:為何癌基因不能通過重復性測試?
大約在10年前,幾個實驗室發現了一個被稱作MELK的基因在許多癌細胞類型中過度表達或受到高度激活。這一發現已促使正在開展多項臨床試驗來測試抑制MELK的藥物是否能夠治療患者所患的癌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研究人員報道MELK實際上并未參與癌癥產生。相關研究結
Nat-Biotechnol:基因組中的“黑物質——DNA重復片段”
基因組的大部分區域由重復片段組成。這些“ DNA重復序列”在錯誤位置的擴增可能會產生嚴重后果。然而,DNA重復序列的擴增非常難以分析。柏林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的一種方法可以詳細查看這些以前無法進入的基因組區域。它結合了納米孔測序,干細胞和CRISPR-Cas技術。該方
多個短串聯重復基因座的自動化檢驗
[實驗原理]在一個PCR 體系中同時擴增多個基因座的方法叫做復合擴增(Multiplexing PCR)。STR的復合擴增增加了單次檢測的信息量,提高了個人識別率,同時可降低成本和檢材的消耗,因此顯示出重要的法醫學應用價值。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基因座內等位基因長度的不同;擴增的基因座之間片段長度范
關于真核基因組的高度重復序列的介紹
1、真核基因組的高度重復序列— 簡介 高度重復序列在基因組中重復頻率高,可達10^3以上,因此復性速度很快。在基因組中所占比例隨種屬而異,約占10-60%,在人基因組中約占20%。高度重復順序又按其結構特點分為三種。 2、真核基因組的高度重復序列—倒位重復序列 這種重復順序復性速度極快,即
生物學重復和技術重復的區別
生物學重復是指不同生物個體或者不同生物群體的樣品之間進行地相同處理而進行的實驗,而技術重復是指同一樣品進行的多次相同實驗。舉例:對來自三只健康小鼠A、B、C的血清樣品分別各進行一次雙向電泳,這三次雙向電泳就是生物學重復;而取其中一只小鼠的血清樣品進行三次雙向電泳,或者將三只小鼠的血清混合后的樣品進行
中科院植物所闡明重復基因表達分化分子機制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孔宏智研究組對重復基因表達分化的模式、過程和機制進行了研究,并取得重要突破。相關論文日前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理學》。 研究人員以擬南芥中的APETALA1(AP1)和CAULIFLOWER(CAL)基因為例進行了研究,這兩種基因在表達的時、空、量上均有差異,且差異與其調控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