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2022年世界空間周科普報告會舉行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馬帥莎 段麗娟)據中國宇航學會11日消息,由國家航天局指導,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宇航學會聯合舉辦的慶祝2022年世界空間周科普報告會10日下午在線上舉行。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處長甘永在致辭中表示,世界空間周是國際航天界的節日,中國政府十分重視世界空間周活動,從2000年起每年組織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作為聯合國外空委的成員國,中國政府將繼續加強與世界各國在空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航天技術造福人類生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李明做了題為《電從天上來: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專題報告,讓聽眾進一步了解了空間太陽能電站的概念、發展、關鍵技術以及應用等,揭開了空間科學研究的最新發現和啟示。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研究員廖楚江做了題為《空間信息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專題報告,介紹了中國空間信息服務的發展,以及高分專項在國內數據共享與國際數據合作方面的貢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部研究員、航天科技集團公......閱讀全文
中國載人航天互動科普展在北京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62.shtm 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你想體驗一番航天員的工作與生活嗎?18日在北京新鮮亮相、聚焦航天員職業的中國載人航天互動科普展,就可以幫助普通公眾實現這個愿望。 由中
“我的太空夢”首屆航天科普短視頻創作大賽啟動
為落實《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精神,鼓勵航天科技和科普工作者、社會各界人士、航天科技愛好者參與航天科普創作,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實踐,中國宇航學會現舉辦“我的太空夢”首屆航天科普短視頻創作大賽。
奮進號航天飛機宇航員第3次出艙行走
據美國媒體7月22日報道,“奮進”號航天飛機機組兩名宇航員當天上午進行了5天內的第3次出艙行走,主要是為了更換國際空間站的電池。 媒體報道,22日上午“奮進”號宇航員戴維·沃爾夫和克里斯托弗·卡西迪出艙行走,摘下了國際空間站太陽能電池板上的4塊老舊電池,換上了由“奮進”號戴上太空的新電
美國宇航局太空網揭曉2008年十大航天新聞
中國實現第一次太空行走入選 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道,對太空飛行來說,200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見證了很多重大的歷史性時刻:世界上最強大的伽馬射線望遠鏡、國際空間站上最大的太空艙、印度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和正好是美國首位宇航員后代的太空游客都被成功送入太空。以下是20
從這里飛向太空!中國載人航天互動科普展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48.shtm 3月18日,由中國科協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指導的“從這里飛向太空——慶祝建黨100周年中國載人航天互動科普展”在中國科學技術館開幕。“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院士孫家棟特
航天科普作家發明首款“電子紙護眼顯示器”
23日下午,一款全新的電子紙顯示器在中關村發布。據介紹,這是第一次將E-Ink技術應用在顯示器上,打造出的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環境光反射式電腦顯示器。它并不是耳熟能詳的大公司的產品,而是一名航天科普作家的跨界之作。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曾經出版過《航天簡史》、《別鬧了,美國宇航局》等書的我
慶祝2022年世界空間周科普報告會舉行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馬帥莎 段麗娟)據中國宇航學會11日消息,由國家航天局指導,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宇航學會聯合舉辦的慶祝2022年世界空間周科普報告會10日下午在線上舉行。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處長甘永在致辭中表示,世界空間周是國際航天界的節日,中國政府十分重視世界空間周活動,從200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袁潔:中國航天支撐大國戰略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65年來,中國航天從白手起家建立“兩彈一星”的豐
我國女航天專家吳美蓉獲國際宇航科學界最高獎
記者1月11日從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獲悉:北京時間1月10日,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世界航天局長峰會上,中國航天科技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吳美蓉被授予馮·卡門獎,以表彰她50多年來對航天科技事業的執著追求,以及為國際航天合作做出的突出貢獻。吳美蓉院士出席了頒獎儀式。 ? 馮·卡門獎創立于1982年
徐衛林院士科普新書《航空航天紡織品探秘》出版
?書籍封面(湖北省科協供圖)提起紡織,普通人腦海中馬上會浮現出紡織女工穿梭在紡紗設備中,巡回接頭的畫面。這是人們對紡織最直觀的印象。事實上,現代紡織的應用遠不止如此。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科普創作工程”資助,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及其團隊編著的新書《航空航天紡織品探秘》,近日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