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占全球納米科技與產業發展制高點,北京市于2012年啟動實施了“北京納米科技產業躍升工程”。 在該工程的引領下,中關村懷柔園區里,一個全新的納米科技產業園也隨之誕生和崛起。 爭奪全球納米科技制高點 目前,全球已經形成爭奪納米科技制高點的競爭態勢。 在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里,有一塊占地83.55 畝的地方,這就是中科院納米能源所的所在地。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王中林的項目就落戶于此。在王中林的主導下,納米能源所將貫穿從基礎研究到相關核心技術集成,再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一條龍”的建所理念,全力推動納米發電機發電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北京納米能源所背后,是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在懷柔這片土地的崛起。如今,它已經進入到爭奪全球納米產業制高點的行列。 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誕生的時間并不長。2012 年4月21日,由北京市科委與懷柔區共同建設的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正式揭牌成立。這標志著北京市在納米產業化領域進入了全新的......閱讀全文
發揮國家納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的指導和協調作用;完善顛覆性創新項目評審機制,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協同創新機制,加快納米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向市場轉移;加強納米科技與信息、能源等領域的交叉合作,為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促進優先領域發展、解決重大科學
——專訪2013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主席、中科院院長白春禮2013 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13)5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三天的會期中,不僅有世界一流的納米技術領域專家作精彩的學術報告,還有近50家企業帶
科學家研制的納米發電機 21世紀初,國內曾興起過一陣“納米熱”,納米鋼皂、納米衣服……此后,納米科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似乎越來越“脫節”。但其實,納米科技是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 進入手機店選購智能手機,蘋果、三星等大牌手機使用的大都是納米芯片;走進醫院檢查身體,所使用的試紙和試劑很多都
人類僅僅用眼睛和雙手認識和改造世界是有限的,例如:人眼能夠直接分辨的最小間隔大約為O.07mm;人的雙手雖然靈巧,但不能對微小物體進行精確的控制和操縱。但是人類的思想及其創造性是無限的。當歷史發展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種以物理學為基礎、集多種現代技術為一體的
創新:積極探索納米科技成果批量轉化模式 如果說高端人才及其創新的研究思路是良種,那么營造合理有序的創新機制則是必要的土壤。納米產業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行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特征。一項納米科技成果從實驗室技術轉化為成熟的工業技術和商品要跨越兩個“死亡之谷”:一是從技術到產品:
無需感光成像的納米綠色印刷、只要能動就可以發電的納米發電機、可彎折的柔性顯示屏幕和柔性揚聲器……這些納米創新產品都出自北京懷柔區雁棲經濟開發區內的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納米正成為懷柔新興產業發展最有力的“引擎”。 作為北京納米科技產業躍升工程的惟一承載地,由北京市科委和懷柔區聯合共建的全市首
近日舉行的2013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期間,觀眾拿著門票進場后,管理者就能及時知道參觀人數等信息。奧妙就在于門票采用了納米技術印刷的電路。 此次科技周期間,除了納米電子門票之外,還展示到了更多納米成果,充分展現了北京市納米產業發展取得的新突破。 納米成果“綻放”科技周
1月11日,科技部會同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部門在京召開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工作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主任萬鋼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制定好“十二五”納米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項規劃,力爭實現納米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創
由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納米科學技術分會主辦,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聯合承辦,內蒙古科協和內蒙古物理學會聯合協辦的“第三屆全國納米材料與結構、檢測與表征研討會”于8月19日至22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辦。 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浙江、湖南、湖北、江蘇、山西
1月11日上午,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主任萬鋼,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副主任、首席科學家白春禮,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等有關領導,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
“十八大以來,我國納米科技成就斐然,世界矚目,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正與世界并跑的科技領域之一。從事過納米科技研究的學者,已經有88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近1/3的國家杰出青年稱號獲得者在從事與納米科技有關的研究工作,已經成為我國在諸多關鍵領域能打大仗、打勝仗的一支強大的戰略科技力量。我國正處在從科
2017年8月29日至31日,2017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研討納米科技的未來。 1974年,當日本科學家谷口紀男提出“納米技術”一詞時,科學家們對其未來并不樂觀:盡管這是一種“奇妙的科學工具”,但預計未來25年內不會對主
納米科技匯聚了現代多學科領域在納米尺度的焦點科學問題,促進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引領新的技術變革,是全球范圍內最大和最有競爭力的研究領域之一。納米科技是指在納米尺度(1-100納米)上研究物質在原子、分子水平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這些特性多學科交叉的科學和技術,目標是直接利用原子、分子及物質在納
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國發[2014]64號)文件的精神,為保持我國在納米科技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推動納米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部署和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
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國發[2014]64號)文件的精神,為保持我國在納米科技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推動納米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部署和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
納米科學技術分會第二屆年會暨2010全國納米生物與醫學學術會議在武漢召開 納米科學技術分會第二屆年會暨2010’全國納米生物與醫學學術會議于11月4日至7日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來自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12個單位900多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湖北省副省長郭生練出席開幕式
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國發[2014]64號)文件的精神,為保持我國在納米科技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推動納米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部署和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
8月28日,第三屆“全球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論壇”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出席并致開幕詞,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5名主任、著名學術期刊編輯等嘉賓參加論壇。本次論壇的主題重點圍繞納米催化、納米能源和納米醫療展開。 白春禮指出,隨著納米基礎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與應用的積極融合,納米
中國農科院農業納米研究中心供圖■本報記者 秦志偉 “我國量子科學已經領先世界了,納米科技正處在與國際并跑階段。”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納米研究中心主任、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崔海信對我國納米科技發展狀況作出的判斷。日前,在該院舉
2013年6月18日,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產業化項目正式簽約入駐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這是繼納米綠色印刷項目之后又一個納米重大科技成果落戶納米科技產業園。 三年前,在中科院化學所的一間展覽室里,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新材料實驗室主任宋延林給科技日報記者展示了神奇的“印刷”
9月5日,2013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13)在北京召開。這是繼2005、2007、2009、2011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之后,第五次召開的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盛會。 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三天的會期中,將有5位
8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上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納米科技研發大國,部分基礎研究躍居國際領先水平。 這份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作編制的中國納米白皮書顯示,中國已成為當今世界納米科學與技術進步的重要貢獻者,中國
記者從9月5日在京舉行的“2013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上獲悉,我國納米科學技術在前沿基礎研究、應用與成果轉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已成為世界納米科技研發大國,部分基礎研究躍居國際領先水平。 據介紹,納米科技在信息、能源、環境、國家安全、人民健康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
2014年APEC會議期間,由碧水源凈水公司提供的4款凈水產品,通過小小納米膜技術,堅守飲用水安全,為會議提供安全用水保障服務;由中科納通公司提供的智能門票,讓打印從此遠離污染,目前,該綠色工藝已成功應用在 “北京市綠色地鐵票”和“香港機場快線票”兩個項目中。 碧水源凈水公司和中科納通公司是兩
第七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17)8月29日在京開幕。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代表參加。 作為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主席,白春禮在致辭中指出,納米科技在世界各國或地區的創新驅動發展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
2009年9月1日,1500名來自世界各地重要的納米技術專家聚集北京,參加論劍中國納米科學技術會議。“我國很早就重視納米技術和納米安全性。納米技術的發展,一開始就研究盡量減少潛在污染的方法,這就是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與會的趙宇亮如是說。謙和與儒雅——這是采訪中趙宇亮給記者留下的印象。 趙
2015年3月27日晚,北京科學儀器社區3月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辦,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探討北京地區納米材料檢測機構現狀及2015年納米檢測前景。活動由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發起,由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和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主辦。來自科學儀器裝備協作中心、國家納米
9月7日,2011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11在北京召開。這是繼2005、2007、2009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之后,第四次召開的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盛會。 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三天的會期中,7位
如今,納米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推動了各個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當然納米科技對醫學研究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納米機器人可充當“微型醫生”,解決了醫生用傳統技術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納米科技在癌癥治療、疫苗開發、HIV治療以及多種疾病的診療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納
計算機工業飛速發展,芯片制造工藝在不知不覺中就從90nm進化到了14nm,摩爾定律在20多年的時間里大行其道,意義非凡。要知道,人們最初接觸納米這個詞多少都和購買與使用計算機相關。但現如今,納米這個詞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一個鏡頭想要強調自己的高技術標準,會標稱自己使用了納米鍍膜;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