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在京召開
9月7日,2011年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11在北京召開。這是繼2005、2007、2009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之后,第四次召開的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盛會。 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三天的會期中,7位世界一流的納米技術領域專家作大會特邀報告,128位科學家在10個分會場作邀請報告,有近900篇論文以墻報交流,還有數十家企業帶來最新的實驗設備和技術展示。 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是由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主辦,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承辦。在今年的會議上,首次設立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獎“ChinaNANO Award”。本次“ChinaNANO Award”獲獎者是:美國科學技術委員會納米技術委員會主席Mihail Roco和日本科學院院士、名城(Meijo)大學教授飯島澄男(Sumio Iijima)。在開幕式上,本次大會......閱讀全文
首都全力打造納米科技創新高地
創新:積極探索納米科技成果批量轉化模式 如果說高端人才及其創新的研究思路是良種,那么營造合理有序的創新機制則是必要的土壤。納米產業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行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特征。一項納米科技成果從實驗室技術轉化為成熟的工業技術和商品要跨越兩個“死亡之谷”:一是從技術到產品:
《科學》發表文章關注中國科技創新
《科學》雜志近日發表新加坡管理大學Kenneth G. Huang的長篇署名文章——《中國的創新圖景》(China"s Innovation Landscape),文章通過相關ZL數據分析了中國的科技創新狀況。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伴隨30年經濟持續有力的增長,中國在成長為世界第二大
周濟專訪: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科學發展
“總書記的報告,系統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全面貫徹報告精神,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十八大召開之際,十八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接受了《中國科學報》的專
空間科學:導引創新科技前沿
日前,由兩院院士評選出的2014年度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有8項研究內容與空間科技相關,占獲評項目的40%。這一現象引發了科學家對空間科技重要性和發展現狀的反思。 “空間科技是覆蓋自然科學宏觀和微觀兩大前沿的科技領域。與其他科學領域相比,它更容易形成新聞,引發公眾興趣,因為它既處在探
科學家熱議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7月6日至7日在京召開。會上明確提出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發揮科技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這在廣大科研工作者中引起廣泛討論。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報評科技創新:傳遞-繼承-沖刺
科技強國,非一日可崛起。科技創新,在接力中永續。 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時提出中國科學院要牢記責任,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在力求率先的過程中,中科院正帶領中國科技界跑好科技創新的接力賽。 歷史表明
中國科學報:創新為民-讓科技惠及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這是十八大向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 踐行歷史使命,落實創新為民。這是中科院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遵循。 江山社稷,民生為大。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科學技術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性力量。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學技
《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力指數2022》發布
12月1日,正在四川成都舉辦的“第五屆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天府論壇”(下稱:“天府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首次發布了《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力指數2022》報告。 報告以全球19個國家的32個科技創新中心為評價對象,構建了包括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環境和科技創新影響4個一
廣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納米產業技術大賽決賽舉行
大賽啟動現場。朱漢斌 攝比賽現場。主辦方 供圖頒獎現場。主辦方 供圖9月6日,在廣州市科技局的指導下,由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主辦,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承辦的2022年廣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納米產業技術大賽(以下簡稱納米產業大賽)決賽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行。47家納米科
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創新聯盟組織召開理事聯席沙龍
近日,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創新聯盟(簡稱納米聯盟)組織召開理事(擴大)會議暨技術委員會、產業委員會聯席沙龍,聯盟理事長單位、理事單位、成員單位代表,技術委員會和產業委員會委員,秘書處組成人員等近50人參加會議。 會議聽取、審議了《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創新聯盟2014年工作總結》的報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在外骨骼的助力下,截癱患者林寒從輪椅上站立起來,并開始慢慢走動……《機智過人》的舞臺上曾出現這暖心的一幕。日前,中國科學院和中央電視臺共同主辦的《機智過人》第二季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這檔原創大型科技挑戰節目將從8月11日20點起在央視一套正式播出。圖片源自網絡 《機智過人》第二季以“中國
用科技創新激活“社會創新”
創新惠民是兩會的老話題了,其魅力在于常議常新,每年都能看到新進展,每年都可以有新期待。 總體講,科技創新惠及民生途徑有兩條:一條是直接途徑,比如研發新藥品,幫助人們消除病痛;一條是間接途徑,科技創新提供技術平臺和手段,人們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社會創新”,尋求解決就業、教育、醫療、扶貧和慈善等民
“論道”新材料科技創新——“學科引領-科技創新”
11月27日,2022年材料學科建設與學術前沿論壇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舉行。論壇以“學科引領 科技創新”為主題,來自國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共話材料學科建設發展與學術前沿進展,共同助力功能新材料行業新發展。 “我們正處于科學與技術大發展、大交叉、大融合的時代,材料學科不斷向縱深拓展,交叉學科
潘復生:科技創新鏈的“根”是科學普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4日在北京談及科技創新時稱,中國增強創新能力需重視基礎研究,而推動科技創新鏈的根基是科學普及。 潘復生認為,知識創新是技術創新的源頭,核心技術的突破來源于原始創新。只有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下扎實基礎,突破核心技術才有可能。 潘復生舉例稱,大多數材料
光明科學城論壇:以大科學裝置推動科技創新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594.shtm
推進科技創新與商業創新共振
國內外頂尖科技、400多場主題演講、數萬平方米創新展覽體驗區……以“飛天·進化”為主題的云棲大會,日前在浙江杭州云棲小鎮舉行。在這個展現中國創新力量的舞臺上,既有多項新科技的展示,也有關于互聯網商業創新、生態構建的廣泛討論。 作為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
白春禮:以黨建創新驅動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完成偉大事業的根本保證。在推進科技創新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由創新來驅動,那么創新由什么來驅動?換言之,創新的動力來自哪里?有人認為,科技創新由好奇心驅動,也有人認為,科技創新由經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2014”在科技館開幕
上圖為觀眾體驗月球漫步。 踩著腳踏車、看著故事,就能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新粒子發現等最新國際科技前沿親密接觸,用手機掃一掃大家常吃的食物,物聯網就會用有趣的漫畫展示它的種植、生產過程……22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 2014”在中國科技館開幕,這
科技部將與俄羅斯納米技術公司深化創新領域合作
2016年6月25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共同見證下,科技部部長萬鋼與俄羅斯納米技術公司總裁丘拜斯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俄羅斯納米技術公司關于深化創新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根據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支持關于建立中俄聯合創新直接投資基金的倡議,在共同舉辦
浦江創新論壇聚焦未來科學:暢想科技改變世界
蒸汽機使世界進入了機械化生產的時代,電力技術的運用導致了自動化時代的到來,電子計算機則使世界快步步入信息化時代。站在科技創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沿,人們對未來科技充滿遐想。新一次科技革命將在哪個科學領域爆發?又會給世界帶來什么巨變?11月3日,六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科研人員聚集在浦江
湖北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8月4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漢召開,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科技三會”)精神,表彰獎勵2015年度省科學技術獲獎單位和個人,動員部署創新強省建設。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鴻忠出席會議,為2015年度省科學技術突出貢
山東召開科技創新大會-首設科學技術青年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237.shtm
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發布-科學儀器有哪些
國務院今日(2016年8月8日)正式發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中指出,“十三五”期間,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大幅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達到1.1%。 “十三五”期間將加強平臺建設
納米科技之父:Paul-Alivisatos
Paul Alivisatos現任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三星(Samsung)杰出教授”。美國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兩院院士,同時擔任國際納米領域頂刊Nano Letters創刊主編、Science的資深編委、已在Science、Nature等世界頂級期刊
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中學院科技創新巡展啟動
12月27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2019”在北京科學中心拉開帷幕。 本年度巡展立足于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科院建院70周年這一歷史性節點,重點遴選了近年來中科院在數、理、化、天、地、生六大方面較易于被青少年理解的重大科技進展和成果,并在已有的兩套展品基礎
福建省創新科技投入方式-推進科技創新
一是支持商業銀行成立專門的科技支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優惠貸款服務。出臺《福建省科技支行風險補償金管理辦法(試行)》及《福建省科技支行虛擬風險池管理辦法(試行)》,通過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支持商業銀行成立專門的科技支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優惠貸款服務。共支持5家商業銀行在
激勵引領創新-共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之一,十八屆五中全會也把創新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這些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兩年來,北京在發展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揚帆啟航,碩果累累,這些成果充分反映了北京當前科技工作的重點和特點,展示了首都科技創新的
激勵引領創新-共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近年來,北京市切實著眼于科技創新服務民生需求,讓科技攻關成果惠及首都市民,取得了顯著成效。北京市科委等相關委辦局形成聯動,以項目引導的方式集聚首都醫療衛生領域的優勢資源,搭建科技支撐體系,形成了集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全過程的科技攻關與管理新格局,探索出一條腳踏實地的醫療衛生科技創新之路,有
陜西省召開科技創新大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4月9日,陜西省科技創新大會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會議表彰了2018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獲得者和260項2018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中)中科院院士陶文銓(右),高級工程師宓傳龍(左)頒發2018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證書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設立“科技創新獎”
1月25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對獲得該院科技創新獎的科研團隊進行了表彰,電學量子所等單位和課題組獲得殊榮。這是該院今年1月設立科技創新獎后首次頒發的獎勵。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設立的科技創新獎的獎勵范圍包括科技創新團隊獎、計量科技創新突出貢獻獎和計量科技創新貢獻獎3類,分別用以獎勵在計量科技創新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