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斷完善人禽流感防控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王宇 衛生部禽流感防治專家組副組長孫鐵英女士(左)接受記者采訪 2009年1月,中國報告和確診了8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例。在世界范圍內,截止到目前,已有兩百多人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兩會”年度例會上,人禽流感也成為許多與會代表和委員關注的話題。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全國政協委員王宇表示,目前,中國已經建立起了相對完善的人禽流感防控體系,密切關注人禽流感疫情的發展,一般人感染人禽流感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北京的一家超市里,記者碰到了前來購買禽肉制品的蘇大媽,當說到禽流感話題的時候,蘇大媽說,以前她也覺得害怕,不敢吃雞鴨了,現在了解了禽流感的一些常識,知道高溫加工過的禽類沒有攜帶病毒的可能,心里踏實多了:“我現在也經常吃雞肉,感覺很放心,因為我來這買肉的時候,經常看見管理人員過來抽查。現在感覺我們國家在檢驗方面的把關還是很嚴格的。要是發現有禽流感之類的,馬上就有相......閱讀全文
中國不斷完善人禽流感防控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王宇 衛生部禽流感防治專家組副組長孫鐵英女士(左)接受記者采訪 2009年1月,中國報告和確診了8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例。在世界范圍內,截止到目前,已有兩百多人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兩會”年度例會上,人禽流感也成為許多與會代表和委員關注的
江蘇上海多項舉措防控禽流感
??? 4月2日,江蘇省確診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此前,上海、安徽發現3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目前,上海、江蘇已采取措施,全力救治病人,做好疫情防控。 江蘇—— 指定16家定點收治醫院 疫情發生后,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衛生部門按照相關預案和方案,迅速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注目防控體系解讀口岸衛檢
廣西區政府領導考察南寧機場口岸衛生檢疫核心能力建設 近日,廣西檢驗檢疫局在水口口岸發現并妥善處理一例入境手足口病例,這是廣西口岸發現的首例輸入性手足口病。檢驗檢疫人員按中越口岸衛生檢疫傳染病防控合作協議的有關規定,及時將疫情通報越南馱隆衛生檢疫站和龍州縣以及水口鎮衛生部門,患者母
全球首次發現人感染H5N8亞型禽流感,如何防控?
據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局長安娜·波波娃20日表示,俄境內發現7名養殖場員工感染了H5N8亞型禽流感病毒,感染者癥狀輕微,未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這也是全球首次發現人能夠感染H5N8亞型禽流感病毒。 人感染H5N8的主要途徑有哪些?養殖與生活中該如何避免被感染?目前,我國在預防上
衛計委部署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防止疫情蔓延
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站消息,4月9日上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召開全國疾控系統和愛衛辦視頻會議,部署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徐科強調,做好疫情溯源、源頭控制、疫情研判和風險評估,堅決防止疫情蔓延。 徐科指出,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求做好病人救治和疫情防
我國將初步構建腦卒中篩查防控體系
5月5日,由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主辦,衛生部醫政司、疾控局、科教司等協辦的“2012中國腦卒中大會”在京舉行。 記者從會議上獲悉,我國將于“十二五”末在各地設立200~300所基地醫院,初步構建全國腦卒中篩查與防控網絡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
中美合作研發出新型禽流感防控技術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抗感染免疫與疫苗研究課題組和美國匹茲堡大學兒童醫院在一項合作研究中,將mirna技術和腺病毒載體結合,研發出新型禽流感防控技術。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分子治療核酸》雜志。 流感病毒可在多種宿主間傳播,并引起季節性暴發,已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研究發現,高致病
疾控專家:禽流感尚未出現“人傳人”
針對近日部分地區出現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12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H5N6是H5N1禽流感病毒與H6N6禽流感病毒重配后產生的一個“兒子”,它幾乎繼承了H5N1禽流感病毒的所有特點,只是散發的偶發病例,沒有有效的人傳人現象。 舒躍龍指
人感染H7N9禽流感科技應急防控專項課題進展討論會召開
12月26日,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科技應急防控研究專項課題進展討論會。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總站、農業部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流感中心、中國醫學科
生態防控比化學防控“物美價廉”
“我們的綠色防控集成技術,在生態環保安全的前提下,達到了比化學防治更好的防蟲害效果。使用該技術前三年平均下來,可比化學防治降低10%—20%成本。3年后,則只需化學防治成本的六七成。”10月19日,在湖南雙峰縣和漣源市實施的示范基地晚稻現場評議會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湘中東水稻綠色豐產技術集成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