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實施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為今后如何開展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工作做出指引,是保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實現“美麗中國”的重要政策保障。圖片來源于網絡 隨著生態保護補償范圍的日益擴大,以政府補償為主的財政資金已經難以應對補償資金需求的不斷增加,用市場化、多元化手段推進生態保護補償,能夠有效發揮市場力量,有利于建立補償的長效機制,提升生態保護補償的質量和水平,促進生態保護補償可持續建設,讓保護生態環境的地方不吃虧、能受益,有助于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 總結創新了補償方式,明確多元主體參與 《行動計劃》是對已有生態保護補償工作成果的繼承和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明確補償主體的多元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聚焦到生態環境......閱讀全文
5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6〕31號,以下簡稱《意見》)。就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問題。 問:出臺《意見》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答:良好生態環境人人共享,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實施生態保護補償是調動各方積極性、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生態保護補償的范圍仍然偏小、標準偏低,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體
日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以下統稱《行動計劃》)。提出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配套措施等。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賈若祥表示,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不僅充分
近年來,我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總體來看,生態保護補償的范圍仍然偏小、標準偏低,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行動的成效。 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我國生態補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進一步發揮福建省生態優勢,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重大意義 (一)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福建省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較好,多年來持之以恒實施
11月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關注的問題。 49名廳級干部在“綠盾20
近日,北京市發布了《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讀:作為本市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的頂層設計,該實施意見提出了把空氣作為一個新的重點領域,建立空氣質量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圖片來源于網絡 該實施意見的目標是,到2020年,北京市將實現空氣、森林、濕地、水流、耕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地區和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要求以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為目標,著力在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陸海保護發展、提升生
每年全國兩會,生態補償都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將目光投向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重大國家戰略發展區域,建議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形成“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優生態”的良性循環。 重點生態功能區協調發展 目前,我國已有676個縣(市、區)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占國土面積的53%。
將長江源區納入長江流域生態補償國家總體戰略,進一步明晰長江源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各方利益關系和權利義務,并在長江立法中予以明確和保證,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長江源區生態補償專項基金,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圖片來源于網絡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于被譽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流經11個省市匯入
■橫向財政轉移支付為何難推進? 記者:生態補償推行了這么多年,為何還沒有深入推廣開來?您認為目前實施生態補償遇到了哪些困難? 劉桂環:總體來看,生態補償正在諸多困難中前行。 首先,生態補償理論基礎和技術方法研究不足,頂層設計不到位。使得生態補償管理不夠規范,于是就出現“生態補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這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總要求和根本遵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不久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同時提出要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長江
——2019年12月2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 財政部部長 劉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托,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財政生態環保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 一、近年來財政生態環保資金投入和使用的基本情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
美麗的三江源(資料圖片) 陳昌智(右二)率民建中央調研組在青海考察。 何曉軍攝 青海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在這個中國最重要的水資源涵養地和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該如何進行,錢從哪里來,補償的標準怎么定,錢發下去又
一、參政黨對水環境保護的建議 1、民革中央建議完善環渤海環保法律法規 首先設立渤海綜合管理委員會,由管委會統一安排環渤海地區的發展與保護規劃,對渤海的污染防治、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保護、產業布局、項目審批、環境監測實施綜合管理。第二,完善渤海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定專門的《渤海保護法》或由國務院出
2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要求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
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圍繞建設美麗中國、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要求,筆者從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科學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面提出建議。 落實生態保護新理念,完善國家生態保護策略 落實“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在這之前的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意見
■將新聞進行到底 今年,“牛奶河”、“紅小豆水井”、大規模霧霾……接踵而來,面對眾多環境污染,環保法律能做點什么?這讓人不由得對正在二審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心懷期待。 我國環保法從1979年試行,1989年正式頒布。上一屆全國人大環資委提出了環保法修正案草案,全
■將新聞進行到底 今年,“牛奶河”、“紅小豆水井”、大規模霧霾……接踵而來,面對眾多環境污染,環保法律能做點什么?這讓人不由得對正在二審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心懷期待。 我國環保法從1979年試行,1989年正式頒布。上一屆全國人大環資委提出了環保法修正案草案,全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制定本方案。 一、生態文明體制
2019上半年水土固廢氣生態環保政策及重要動態 《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 2019年1月11日,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消息,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9個部門近日印發《建設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明確到2020年初步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各個層面都制定了一些涉及生態補償的相關制度和措施,目前已探索建立了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草原生態補償制度、水資源和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制度、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
近日,備受關注的《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公開征求意見階段結束。其中,修正案首次規定國家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引發廣泛熱議。 其實,生態補償已在中國推行了多年,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不過,由于缺乏頂層設計和立法層面的保障等諸多原因,中國的生態補償一直在困難中前行。 如何
陜西省政府日前就進一步健全完善全省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印發實施意見,到2020年,森林、水流、耕地、濕地、荒漠、礦區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域等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實現全覆蓋,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此次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所劃定的6項重點任務中
近來,一些霧霾重災區大刀闊斧地關停并轉重污染企業,所引起的經濟損失和就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業內人士認為,要化解這一問題,當務之急是要在大氣污染防治這一艱巨工程中盡快引入生態補償機制。 理論上講,生態補償機制是協調生態環境保護所涉相關方利益關系的環境經濟政策,核心原則是環境經濟學中的“誰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全文如下。 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準設立并主導管理,邊界清晰,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大面積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不允許我們開山采石,我們靠什么活?”如果在20年前提出不能辦礦場,蘇州市金庭鎮縹緲村黨總支書記陸新龍可能就是這種反應。這個村也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而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這里既沒有集體資產也沒有引進的工礦企業,年經濟收入不足20萬元。 然而現在,陸新龍卻笑著告訴記者,最近他們為村里修了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