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細菌的基本結構。各種細菌都具有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核質四部分。細胞壁是位于細菌的最外層的一層質地堅韌而略有彈性的膜狀結構,其化學成分復雜,并隨著不同細菌而異。細胞膜是由磷脂和多種蛋白質組成的單位膜,其主要功能是物質轉運、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作用,是細菌滲透屏障和賴以生存的重要結構。細胞質是細胞膜所包裹的溶膠狀物質,基本成分是水、蛋白質、核酸和脂類,是細菌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的場所。細菌的核質具有細胞核的功能,決定細菌的生命活動,控制細菌的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等多種遺傳性狀。細菌的基本結構對于細菌的鑒定及致病性、免疫性都有重要作用,特別是細菌質粒已廣泛應用于分子生物學的實驗中。 (2)細菌的特殊結構。某些細菌除了具有基本結構外,還有莢膜、鞭毛、菌毛、芽孢等特殊結構。 ①莢膜。某些細菌在生長過程中在細胞壁外形成一層界限較為明顯,質地均勻的黏液性物質,其厚度大于0.2μm,稱為莢膜。莢膜充當分子篩和黏......閱讀全文
(1)細菌的基本結構。各種細菌都具有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核質四部分。細胞壁是位于細菌的最外層的一層質地堅韌而略有彈性的膜狀結構,其化學成分復雜,并隨著不同細菌而異。細胞膜是由磷脂和多種蛋白質組成的單位膜,其主要功能是物質轉運、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作用,是細菌滲透屏障和賴以生存
實驗方法原理細菌體積較小,可在顯微鏡油鏡下進行觀察。細菌中的酸性蛋白質,通過革蘭(Gram)堿性染料進行結合,遇革蘭碘以后形成復合物,再經過分化劑,則顯示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常用 Gram 堿性復紅-結晶紫革蘭法。實驗材料石蠟組織切片試劑、試劑盒二甲苯無水乙醇中性樹膠蒸餾水堿性復紅石
細菌(bacteria)的生物學分類屬于原核細胞生物界,廣義的細菌概念包括所有原核細胞型微生物,有細菌、放線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螺旋體;狹義的細菌的概念專指其中的細菌。它種類繁多,數量龐大,最具代表性,一般情況下通常是指狹義概念的細菌。 1.細菌的大小形態細菌是肉眼看不見,需經顯微
結構特點及功能細胞壁主要組分為肽聚糖,其功能是:①維持細菌形態;②參與細胞內外物質交換;③細胞壁上還帶有多種抗原決定簇,決定細菌的抗原性;細胞膜功能:物質轉運;生物合成;呼吸作用;分泌作用細胞質細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胞質內含有核酸和多種酶系統,參與菌體內物質的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核質決定細菌性狀和遺
莢膜對細菌具有保護作用;致病作用;抗原性;鑒別細菌的依據之一鞭毛是運動器,具有抗原性并與致病性有關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細菌黏附于宿主細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參與F質粒的接合傳遞芽胞抵抗力強,耐高溫。為休眠狀態,內含生命物質,可以再生。通常以殺死芽胞作為滅菌指標
? 2.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特殊組份細胞壁較厚,約20~80mm。肽聚糖含量豐富,有15~50層,每層厚度1nm,約占細胞壁干重的50~80%。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 (圖2-6)磷壁酸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殘基經由磷酸二
? (三)胞漿(Cytoplasm)是無色透明膠狀物,基本成份是水、蛋白質、脂類、核酸及少量無機鹽。細胞漿中還存在一些胞漿顆粒。 1.質粒(Plasmid)這是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為雙股環狀DNA。分子量比染色體小,可攜帶某些遺傳信息,例如耐藥因子、細菌素及性菌毛的基本均編碼在質粒上。質粒能進行獨
? (三)菌毛(Pilus)菌毛是許多革蘭氏陰性菌菌體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為細、短、直、硬、多的絲狀蛋白附屬器,也叫做纖毛(Fimbriae)。其化學組成是菌毛蛋白(Pilin),菌毛與運動無關,在光鏡下看不見,使用電鏡才能觀察到。菌毛可分為普通菌毛(Commonpilus)和性菌毛(Sexpilus
? 細菌的結構對細菌的生存、致病性和免疫性等均有一定作用。細菌的結構按分布部位大致可分為:表層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莢膜;內部結構包括細胞漿、核蛋白體、核質、質粒及芽胞等;外部附件,包括鞭毛和菌毛。習慣上又把一個細菌生存不可缺少的,或一般細菌通常具有的結構稱為基本結構,而把某些細菌在一定條件下所
非細胞型微生物 主要包括病毒和朊粒等。病毒無細胞結構,僅由蛋白質外衣包裹核酸構成,如甲型肝炎病毒、SARS冠狀病毒等。朊粒是一種感染性蛋白質分子,能夠引起動物和人類腦組織慢性海綿體變性,如瘋牛病及人類的庫魯病。 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由裸露的DNA盤繞形成原始核質,沒有核膜和細胞器,包括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