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層地溫能利用迎來大發展地熱發電亟須政策扶持
地熱資源被公認為穩定、綠色的資源,中國擁有約占全球7.9%的地熱資源,地熱資源作為重要的礦產資源已被納入發展新能源的大戰略中,然而地熱開發利用仍處于初級階段,開發利用水平不高、資源采收率低。在傳統能源日益減少但能源消耗量還不斷增加的今天,如何推動地熱資源的大發展?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中國農業工程研究院第一次接觸到干熱巖這個概念時,感覺其工程量浩大,開發成本高,總體開發難度大,因而我一直持審慎態度。”國務院資深參事、水文地質專家王秉忱說,但近年來隨著干熱巖開發技術的不斷進步,他現在對這一新型資源的態度“熱起來了”。 以干熱巖為代表的地熱資源逐漸被提到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高度。近日,來自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來到河北石家莊出席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熱資源調查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并探討我國地熱資源的發展大計。 該中心是我國地熱領域的第一個國家級調查研究機構。它將開展地熱資源調查評價......閱讀全文
干熱巖地熱資源評價項目通過鑒定
由中科院廣州能源所、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干熱巖地熱資源評價與高效采熱技術仿真”科技成果近日通過鑒定。 該研究開發出干熱巖地熱資源綜合評價系統,制定了干熱巖數據庫建設標準,為我國干熱巖資源勘查靶區的選定和資源潛力評價提供了數據支撐。同時建立了EGS經濟評價與環境影響評
美國工程院院士霍恩:地熱發電期待更“熱”
“中國非常適合發展地熱能,因為中國有地熱資源,有技術,有人力。”作為國際地熱協會主席,美國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羅蘭·霍恩近年來十分關注中國的地熱資源開發。 和霍恩一樣,我國的地熱界專家也都非常看好地熱能的未來。3月8日,他們齊聚中國地質大學參加首屆中深層地熱資源高效開發與利用會
“超長重力熱管開發干熱巖地熱能”項目在穗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499759.shtm4月27日至28日,受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委托,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在廣州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超長重力熱管高效開發干熱
青海發現可利用干熱巖資源-可用于發電
記者日前從青海省國土廳獲悉:青海地勘人員在共和盆地成功鉆獲溫度高達153℃的干熱巖。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干熱巖資源。該資源屬清潔能源,可用于地熱發電。 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這次鉆獲的干熱巖資源具有埋藏淺、溫度高、分布范圍廣的特點,填補了我國一直沒有勘查發現干熱巖資源的空白。據
淺層地溫能利用迎來大發展-地熱發電亟須政策扶持
地熱資源被公認為穩定、綠色的資源,中國擁有約占全球7.9%的地熱資源,地熱資源作為重要的礦產資源已被納入發展新能源的大戰略中,然而地熱開發利用仍處于初級階段,開發利用水平不高、資源采收率低。在傳統能源日益減少但能源消耗量還不斷增加的今天,如何推動地熱資源的大發展?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
干熱巖開發亟待“破冰”
儲量巨大,開發過程幾乎無污染,但我國干熱巖資源開發及其技術研究薄弱,成本高昂。專家呼吁—— 擁有巨大的儲量,能源開發過程中幾乎無污染……被視為未來能源支柱的干熱巖開發潛力巨大。然而,與國外已較為成型的技術相比,我國干熱巖的開發還處在起步階段。 “如果現在我們還不開始干熱巖的開發,
日本再掀地熱發電熱潮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JX日礦日石金屬等能源關聯企業積極推進地熱發電開發項目,目前向日本相關機構申請的新開發地熱發電項目為8個、合計發電功率超過20萬KW,建設工期約為10年,在日本新設地熱發電站為1999年以來的首次。 JX 日礦日石金屬計劃在北海道札幌市建設發電功率規模為4萬KW的地熱
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項目試驗發電成功
7月5日,記者從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地美特”)獲悉,該公司“瑞麗100MW地熱發電項目”一期4MW發電機組的第一臺1MW發電設備在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進行了首次地熱發電實驗。目前已并網成功,且機組在并網過程中設備各項參數正常,狀態控制良好,這標志著該機組具備了發電能力。 據介紹
專家:中國地熱發電技術并不落后
國際地熱協會理事鄭克教授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世紀70年代我國就投資開發了7個中低溫地熱電站,從技術層面講,中國在地熱發電方面并不落后。 利用率高 開發難度大 中國證券報:地熱發電的利用率相比其他新能源的優劣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鄭克Γ旱厝饒
中國首次發現大規模可利用干熱巖資源
經過兩年鉆探驗證,“青海省共和縣恰卜恰鎮中深層地熱能勘查”項目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共和盆地中北部地下2230米處勘查到埋藏淺、溫度高的干熱巖,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可大規模利用的干熱巖資源。 干熱巖通常埋藏在地表3000至10000米以下,是沒有水或蒸汽的、致密不滲透的熱巖體,溫度在150℃至6
我國首次鉆獲溫度最高的干熱巖-或將改寫傳統能源版圖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了解到,日前我國科學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鉆獲236℃的高溫干熱巖體。這是我國首次鉆獲溫度最高的干熱巖體,實現了我國干熱巖勘查的重大突破。專家認為,地熱資源已成為新能源中的佼佼者,而干熱巖又是其中最具應用價值和利用潛力的清潔能源。 首次發現236℃高品質干
多吉院士:地熱能源開發有寶可尋
多吉 “雖然目前地熱能源開發還是星星之火,但未來潛力巨大。”在近期舉行的中國科協第93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如是說。 他介紹說,地熱能源的利用范圍非常廣泛,在發電、工業、造紙、烘干、供暖等很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相比其他化學能源,地熱能的環境優勢也非常明顯。“不管
青藏高原北部首次發現干熱巖資源
一項名為《青海省貴德縣扎倉溝地熱與干熱巖勘查實驗研究》的地勘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鉆探,在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青海省貴德縣扎倉溝一帶發現具一定開發利用前景的干熱巖資源,這是我國地質工作者首次在青藏高原北部發現干熱巖的資源。有關專家稱,這一干熱巖的資源的發現對我國能源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干熱
地熱發電產業化需技術升級政策破題
國慶過后,國土部一份我國干熱巖資源總計相當于860萬億噸標準煤的報告,引發游資對地熱能概念股票瘋狂熱炒。干熱巖資源在世界范圍內主要應用于發電,中國證券報記者對我國地熱發電產業的調查顯示:從已經運營的地熱電站來看,盡管地熱發電在可利用小時數、發電成本等方面已經優于風電、光伏等
中國石化集團新星公司與廣州能源所洽談地熱項目
1月7日上午,中國石化集團新星公司企業管理處處長金文倩一行來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洽談地熱項目。廣州能源所副所長吳能友等參加了洽談。 吳能友介紹了廣州能源所的基本概況,就雙方共同關心的深層地熱開發及干熱巖發電技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金文倩一行聽取了中低溫地熱發電系統循環方式、系統
超長重力熱管地熱開發技術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蔣方明團隊與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王貴玲團隊合作,在超長重力熱管地熱開發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明了具有階梯回流結構的重力熱管。相關成果發表于《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地殼的中深層和深層
王焰新委員:重視深部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05.shtm我國地熱資源儲量豐富,“令人略微遺憾的是,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總量居世界首位,但主要以中淺層地熱的直接利用為主,也就是溫泉洗浴、地源熱泵等直接取熱方式。對能源結構調整和雙碳目標實現有重大
肯尼亞開工建設非洲最大地熱發電站
新華網肯尼亞奈瓦沙7月23日電(記者郭倩 宋晨)肯尼亞電力公司23日為奧爾卡里亞地熱發電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這一位于東非大裂谷上的地熱電站年發電能力將于2014年達到430兆瓦,成為非洲最大的地熱發電站。 東非大裂谷地帶地熱資源較為發達。奧爾卡里亞地熱發電站上世紀80年代建立,后又進行二期、
十二五“干熱巖熱能開發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驗收
近期,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863計劃“干熱巖熱能開發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驗收會。項目驗收專家組聽取了項目首席專家做的項目進展情況報告,審閱了有關資料,并進行了質詢答疑。項目首席專家許天福教授匯報項目取得的成果 “干熱巖熱能開發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于20
地熱能有望“后衛”轉“前鋒”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855.shtm “隨著國家對深層地熱能的重視度越來越高,未來地熱能有望從原來的‘后衛’轉為‘中鋒’或‘前鋒’。”中國科學院地熱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龐忠和近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此前,
我國最深地熱科學探井開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71.shtm9月6日,《中國科學報》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首口地熱科學探井福深熱1井近日在海口開鉆。該科探井是我國第一口5000米深度的深層高溫地熱探井,有助于探明海口及周邊地區地熱資源形
超長重力熱管產出蒸氣直驅地熱發電系統試車成功
近期,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蔣方明團隊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的支持下,完成了世界首創熱管產出蒸汽直驅汽輪機地熱發電系統的設計,在河北省雄安新區安新縣開展了超長重力熱管蒸氣直驅地熱能發電系統的場地實驗研究,并于3月23日至26日成功進行了72小時發電試車。? 地熱能穩定可靠,不受氣候變化
超長重力熱管產出蒸氣直驅地熱發電系統試車成功
近期,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蔣方明團隊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的支持下,完成了世界首創熱管產出蒸汽直驅汽輪機地熱發電系統的設計,在河北省雄安新區安新縣開展了超長重力熱管蒸氣直驅地熱能發電系統的場地實驗研究,并于3月23日至26日成功進行了72小時發電試車。? 地熱能穩定可靠,不受氣候變化
普林斯頓大學:EGS凸顯地熱發電脫碳電力的潛力
增強型地熱系統(EGS)是地球地下的人造或富集水庫,可以從中提取熱量以產生地熱能。這些水庫產生的能源可以作為替代電力來源,有助于減少碳排放。但據了解,地熱儲層也有可能在能量轉化為電能之前將其儲存更長時間,而不是在給定的時間點將其全部轉化。近日,普林斯頓大學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和 EGS 開發商 Fer
霧霾頻發地熱或迎發展機遇
隨著煤炭等傳統能源的過度開發,以“霧霾”和水污染為代表的環境問題不斷惡化。在剛剛發布的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強調“重拳治理霧霾”,并明確扶植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業內人士認為,在風能和太陽能之后,地熱作為僅次于太陽能的第二大清潔能源,或將迎來發展機遇期,西藏是全國地熱儲量最為集中的省區,
地熱能走上“前臺”-專家吁各方加速布局
相較于水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發電所面臨的“不穩定性”難題,同為清潔能源的地熱因其穩定性受到青睞,并逐漸走上“前臺”。在各地紛紛就地熱出臺規劃的情況下,業界專家呼吁無論是政府層面、企業層面都應該提速對地熱能的布局。 “2018中能化地熱能開發論壇”25日在京召開,來自國家地熱能中心、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開發地熱能降低能源消耗
與風能、太陽能等不同的是,地熱能的利用過程幾乎不會出現廢棄,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一種可再生能源。地熱能應用于建筑物的供暖、制冷和生活用水的三聯供方面有很好的經驗,是代替燒煤的最佳方式,可以直接產生效益,同時能夠節能減排、減少大氣污染。利用綠色能源降低能耗,將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開展開發利用實踐
5200米,我國最深地熱科探井完鉆
中國石化部署在海南的福深熱1井順利完鉆,井深達5200米,刷新了我國最深地熱科學探井紀錄。該井的成功鉆探,揭示了華南深層地熱形成與富集機理,意味著我國干熱巖勘探在地區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對提升我國華南地區地熱資源規模化開發利用、助力區域能源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福深熱1井是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
5200米!我國最深地熱科探井完鉆
4月8日,《中國科學報》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部署在海南的福深熱1井順利完鉆,井深達5200米,刷新了我國最深地熱科學探井紀錄。該井的成功鉆探揭示了華南深層地熱形成與富集機理,意味著我國干熱巖勘探在地區和深度上又取得新突破,對提升我國華南地區地熱資源規模化開發利用、助力區域能源結構調整具有重
國家級研發中心成立-地熱能板塊風云再起
國家能源局昨天披露,國家地熱能源開發利用研究及應用技術推廣中心成立(以下簡稱地熱中心),將重點開展地熱能源發展戰略規劃、關鍵技術研發。受此消息影響,艾迪西、漢鐘精機等個股不畏大盤跳水,均以紅盤報收。 ■發布 中心將指導地熱開發實踐 據披露,地熱中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地熱能源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