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水合物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如溫度,壓力,氣體飽和度等)由天 然氣和水形成的類冰的,非化學計量,籠型結晶化合物,因為其遇火即可燃燒, 所以又叫“易燃冰”或“可燃冰”。在 天然氣水合物中,水分子通過氫鍵的結合成多面體籠的骨架結構, 而天然氣分子是作為客體分子被包含其中。其化學 式通常表示為M.nH2O , M 為氣體分子化學式,通常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同系物。 在常溫常壓下,天然氣水合物是不穩定的。其合成和研究需要低溫或高壓的環境。X射線衍射作為晶體物相的重要研究手段,在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配備了低溫附件(樣品室)的衍射儀是此類研究的重要手段。 在本應用報告中,我們使用Bruker D8 ADVANCE 衍射儀測量了天然氣水合物的不同相組成,及其分解的動力學。使用TOPAS軟件,對天然氣水合物樣品進行了無標樣定量計算。 儀器和配置 &nb......閱讀全文
天然氣水合物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如溫度,壓力,氣體飽和度等)由天 然氣和水形成的類冰的,非化學計量,籠型結晶化合物,因為其遇火即可燃燒, 所以又叫“易燃冰”或“可燃冰”。在 天然氣水合物中,水分子通過氫鍵的結合成多面體籠的骨架結構, 而天然氣分子是作為客體分子被包含其中。其化學 式通常表示為M.nH2
天然氣水合物是指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控制的穩定域內,由甲烷為主的烴類氣體與水形成的類冰狀結晶化合物,多以固態等形式賦存于海底沉積物或陸上凍土區巖石的裂隙、孔隙中。在相對穩定的溫度、壓力條件下,不同相態烴類共生構成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系統,在我國海域和陸域均有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分布。 天然氣水合物的成
據位于臺北的德國研究所稱,從3月31日開始,臺灣和德國將在為期五周的研究項目中共同努力,研究在南臺灣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為開發潛在的豐富能源資源。 該研究所稱,科學考察將探索和研究冰狀的礦物質,這些通常會在在海底深處500米和2,000米之間被發現。 水合物含有氣體,如
從國土資源部獲悉,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承擔的“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鉆探”項目日前取得突破性成果。項目在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勘查成果的基礎上,于神狐鉆探區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鉆探工作,并首次發現了Ⅱ型天然氣水合物。 自然界主要存在3種天然氣水合物類型,分別為Ⅰ型(氣體以甲烷、乙烷等小分子烴
7月29日,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業,這標志著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圓滿結束。隨后,執行本次試采技術服務的鉆井平臺“藍鯨Ⅰ號”將起航返回位于煙臺的母港。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密切
3月19日,中國科學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在廣州組織有關專家,對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承擔的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天然氣水合物目標預測、開采和應用關鍵技術”的實施方案進行了論證。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汪集旸院士等9位專家組成論證專家組。中科院高技術局副局長劉桂菊,中科院廣
氣體水合物是一種由水分子(主體)和氣體分子(如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客體)組成的籠形晶體化合物,廣泛存在于大陸邊緣的海底和永久凍土地帶,是一種潛在的能源。當它在海底油氣管道中形成,則會堵塞管道、影響生產,因此研究其形成機制有助于在天然氣水合物開采過程中,為避免二次水合物形成從而保障海底油氣管道的
近日,記者在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國際上第一套中試規模的三維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綜合模擬實驗系統在穗誕生。 近期,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技術與綜合應用實驗室研究員李小森主持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裝備研制項目“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綜合模擬實驗系統”通過現場驗收。專家認為該實驗系統屬
中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東北漠河多年凍土帶的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條件良好,其下可能分布有天然氣水合物這一潛在的新型能源。 記者從26日下午舉行的中國科協科技期刊與媒體見面會上獲悉,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趙省民研究員領銜完成的《漠河多年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的
天然氣水合物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潛力的新能源,其巨大的能源儲量吸引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目前室內模擬原位含水合物沉積物的制樣方法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原位土中經過長時間的地質作用,水合物的飽和度較高,由于甲烷氣體的溶解度太低,水氣界面的限制使水合物合成極其緩慢,在室內使用飽和法制備含水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