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卡他莫拉菌的流行病學
隨著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使人體寄生菌與宿主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院內感染率明顯增加。由于肺部感染的致病菌與患者口咽部寄居的菌群密切相關,所以卡他莫拉菌可在條件適宜時致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久病體弱,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和激素,呼吸道防御功能及機體免疫力降低,使細菌進入下呼吸道而引起感染。人體的卡他莫拉菌帶菌率與年齡有關,健康成人上呼吸道帶菌率為1%~5%,有慢性肺部疾病者痰培養卡他莫拉菌陽性率高于健康成人。嬰兒在鼻咽部常有卡他莫拉菌定植,冬季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更易有卡他莫拉菌定植。嬰兒鼻咽部卡他莫拉菌定植率因不同地區而有較大的差別,如在紐約為66%,而在澳大利亞的Darwin郊區則高達100%。此差異可能與環境衛生條件、人種基因的不同、宿主因素等有關鼻咽部的卡他莫拉菌可導致兒童反復發生中耳炎。應用分子流行病學包括基因組限制性酶切分析(REA)脈沖場凝膠電泳等方法研究發現,嬰兒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成人,呼吸道卡他莫......閱讀全文
簡述卡他莫拉菌的流行病學
隨著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使人體寄生菌與宿主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院內感染率明顯增加。由于肺部感染的致病菌與患者口咽部寄居的菌群密切相關,所以卡他莫拉菌可在條件適宜時致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久病體弱,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和激素,呼吸道防御功能及機體免疫力降低,使細菌進入下呼吸道而引起感
卡他莫拉菌簡介
革蘭氏染色顯示為陰性,故為革蘭氏陰性非發酵菌。過去一直認為卡他莫拉菌是對人體無致病性的上呼吸道正常寄居菌。但是,近20多年的研究發現,該菌不僅可以引起兒童和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而且還是引起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兒童上頜竇炎、中耳炎、肺炎以及成人的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第3位最常見致病菌,僅次
關于卡他莫拉菌的簡介
革蘭氏染色顯示為陰性,故為革蘭氏陰性非發酵菌。過去一直認為卡他莫拉菌是對人體無致病性的上呼吸道正常寄居菌。但是,近20多年的研究發現,該菌不僅可以引起兒童和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而且還是引起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兒童上頜竇炎、中耳炎、肺炎以及成人的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第3位最常見致病菌,
怎樣預防卡他莫拉菌感染?
兒童和成人感染后會產生特異性IgG,可能具有保護作用MC感染的動物模型表明用小鼠經黏膜免疫較之全身免疫效果更好。OMP成分中的B1,CopB/OMPB2,LbpB,OMPCD,OMPE,OMPG,TbpB和UspA都曾用于疫苗的研究,但均無確切結論。估計研制出可用于臨床健康搜索的有效的疫苗仍需1
如何診斷卡他莫拉菌感染?
根據各系統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可判斷感染發生的部位,細菌培養到MC為確診依據,應注意有基礎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的臨床表現可不典型要依賴痰菌培養生化鑒定和涂片革蘭染色,有條件者可進行分子生物學檢測 ,應注意與其他奈瑟菌科細菌相鑒別。
治療卡他莫拉菌感染的介紹
自1970年代以來產生β內酰胺酶的MC菌株在美國和歐洲迅速增加,是細菌耐藥性出現的一個實例。對產生β內酰胺酶的MC株,即使藥敏實驗對氨芐西林敏感也要避免應用氨芐西林,因為氨芐西林可誘導MC產生β內酰胺酶。MC所致許多感染均可口服抗生素治療。對MC菌感染者,建議首選頭孢唑林和(或)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卡他莫拉菌的藥敏及其耐藥機制
卡他莫拉菌一直被認為是呼吸道正常寄居菌群,一般不致病。但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該菌可導致多種急慢性感染,如兒童慢性鼻竇炎、中耳炎、腦膜炎、心內膜炎和敗血癥,現已躍居為小兒呼吸道感染的第3 位致病菌。本菌可產生β-內酰胺酶,使其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較強。一、國內藥敏研究現狀目前,卡他莫拉菌的致病性已引起國內學
急性細菌性中耳炎的治療原則
?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合并輕度中耳炎表現,不需用抗生素,但如表現為急起的耳部疼痛、聽力下降、發熱、鼓膜進行性充血和膨隆,或已有鼓膜穿孔伴流液時,則需考慮急性細菌性中耳炎的臨床診斷,可予以抗菌治療。急性細菌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卡他莫拉菌最為常見,三者約占病原菌的近
簡述卡他性結膜炎的臨床表現
臨床上把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分為瞼結膜型、角結膜緣型及混合型三種。患者眼部奇癢,黏絲狀分泌物,夜間癥狀加重。可有家族過敏史。 1.瞼結膜型 特點是結膜呈粉紅色,上瞼結膜巨大乳頭呈鋪路石樣排列。乳頭形狀不一,扁平外觀,包含毛細血管叢。下瞼結膜可出現彌散的小乳頭。嚴重者上瞼結膜可有假膜形成。 2.
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的治療原則
? 急性細菌性鼻竇炎常繼發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以累及上頜竇者為多見。病原菌以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最為常見,兩者約占病原菌的 50 %以上;卡他莫拉菌在成人和兒童中各約占病原菌的 10 %和 20 %;尚有少數為厭氧菌、金葡菌、化膿性鏈球菌及其他革蘭陰性桿菌。??? 【治療原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