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truda、Opdivo等PD-(L)1抗體已成為腫瘤免疫療法的典型代表,2018年PD-(L)1市場規模超過160億美元,PD-(L)1抗體也成為近年最為火熱的開發項目。截至目前,Keytruda、Opdivo等6款PD-(L)1單抗先后上市,2018年國產PD-(L)1單抗拓益(特瑞普利單抗)和達伯舒(信迪利單抗)也在中國獲批。 Bavencio(avelumab)是默克和輝瑞聯合開發的抗PD-L1,IgG1-lambda單克隆抗體,已有兩個適應癥獲批上市。默克2018年財報顯示,Bavencio年銷售收入達6900萬歐元。雖然Bavencio腎細胞癌一線療法已經遞交上市申請,但該抗體在肺癌、卵巢癌適應癥拓展中接連受挫,多個重磅3期臨床失敗或終止,后續市場增長乏力。 默克近年又推出新一代PD-L1/TGF-β雙功能融合蛋白bintrafusp alfa(M7824,MSB0011359C),葛蘭素史克攜37億歐......閱讀全文
在2018ACSO大會上,一組關于M7824藥物的臨床數據引起軒然大波,這個進化版的PD-1融合蛋白抗體藥物以其86%的有效率令整個行業及市場摩拳擦掌,為之興奮。 PD-1抗體藥物一直是近年來醫藥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它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之前成功上市的多個PD-1藥物雖然在這條免疫思路
在2018ACSO大會上,一組關于M7824藥物的臨床數據引起軒然大波,這個進化版的PD-1融合蛋白抗體藥物以其86%的有效率令整個行業及市場摩拳擦掌,為之興奮。PD-1抗體藥物一直是近年來醫藥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它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之前成功上市的多個PD-1藥物雖然在這條免疫思路上獲得極大突破,
1.癌癥 2000年后腫瘤信號網絡被逐漸闡釋、完善,大量的分子靶向藥物進入臨床研究、走上市場,近年針對受體酪氨酸激酶靶點如Bcr-Abl(見1.1)、VEGF/VEGFRs(見1.2)、PDGF/PDGFRs(見1.3)、EGFR/HER2(見1.5)、ALk(見1.7)已有多個藥物上市,me
隨著K藥和O藥在國內的上市,大家熟悉免疫治療幾乎已經是PD1單抗治療。但在免疫治療中,仍然存在另一半壁江山,PDL1單抗。PD1-PDL1免疫療法是一種廣譜的抗腫瘤方法,能夠治療多種類型的腫瘤疾病,有效改善患者總生存期。但在臨床的使用過程中發現,PD-1/PD-L1 療法雖然卓有成效,但個體差異
德國制藥巨頭默克(Merck KGaA)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授予M7824治療膽管癌(BTC)的孤兒藥資格。就在2周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也已授予M7824治療BTC的孤兒藥資格。 孤兒藥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罕見病的藥品,而罕見病是一類發病率極低的疾病的總稱,又
1月20日,德國制藥巨頭默克(Merck KGaA)公布了bintrafusp alfa(M7824)肺癌3期INTR@PID Lung 037研究的最新進展,并對INTR@PID臨床試驗項目進行了更新。 Bintrafusp alfa是一種首創的雙功能免疫療法,將一種轉化生長因子-β(TGF
簡介 嵌合抗原受體(CAR)含有一個細胞外單鏈可變區(scFv),其功能為標的、穿膜間隔、及細胞內信號或激活。CAR-T細胞將CAR通過質粒轉染、mRNA或病毒載體傳導引入T細胞以識別細胞表面暴露的癌相關抗原(TAA)。 迄今為止大約有30個TAA正在研究中,其中廣為關注的包括癌胚抗原(CE
腫瘤中的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產生與腫瘤轉移和患者預后不良有關。這與TGF-β的促腫瘤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有關。然而,TGF-β的腫瘤抑制活性也已有報道。因此,盡管TGF-β是一種有希望的癌癥治療靶標,但是如果想要充分利用它的潛力,那么需要對它的細胞效應進行確切的了解。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
TGF-β超家族信號通路參與了廣泛的生物學過程,對調控早期胚胎發育、細胞的生長、干細胞的自我更新、腫瘤的發生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調控作用。作為TGF-β超家族信號通路中抑制性的SMADs(Inhibitory SMADs, I-SMADs),Smad7過去一直被認為是TGF-β信號通路重要的負反
TGF-β信號通路在癌癥發生的早期具有重要抑癌作用,但癌細胞自身常會建立起許多逃逸TGF-β信號的分子機制【1,2】。在正常的上皮細胞和早期腫瘤細胞里,TGF-β通路能抑制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起抑瘤作用。在腫瘤發生過程中,腫瘤細胞可以通過信號通路成員的缺失或功能性改變,逃脫TGF-β的腫瘤抑
臨床試驗患者緊缺 自2006年,首個PD-1單抗nivolumab開展臨床試驗以來,到目前為止,FDA已經批準了一共六款PD1/PDL1抗體藥物,PD1/PDL1抗體藥物已經成為腫瘤免疫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PD1/PDL1抗體藥物臨床試驗的數量顯著增長,已經從2006年的區區一項
Results and discussionData acquisition demonstrated a linear increasing of the CI values in control cells during the time interval observed. However,
TGF-β(轉化生長因子-β)信號通路在調控干細胞活性和器官形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TGF-β信號通路各成員活性未激活時,體內會自發性發生多種癌癥,這表明TGF-β定向調節干細胞對癌癥形成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TGF-β超家族包含接近30個生長和分化因子,其中有TGF-β s,活化素(activi
Results and discussionData acquisition demonstrated a linear increasing of the CI values in control cells during the time interval observed. However,
來自西班牙Bellvitge生物醫學研究所的Isabel Fabregat帶領的團隊,發現了TGF-β信號通路和肝細胞性肝癌(HCC)中的CXCR4之間的關系。細胞因子TGF-β不依賴于CXCR4就能誘導癌癥細胞的遷移能力。這項研究為解釋TGF-β的促癌效應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分子機制,同時也為
12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胡國宏題為MicroRNA-182 Targets SMAD7 to Potentiate TGFβ-Induced Epithelial-M
來自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的馮新華實驗室首次揭示了在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腫瘤中SMAD4存在酪氨酸磷酸化修飾,此修飾導致經典TGF-β/SMAD信號通路的功能喪失,而ALK抑制劑能夠恢復ALK陽性腫瘤細胞對TGF-β信號的響應。該研究對于細胞信號轉導的精細調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同時對
TGF-β是人體內一個十分重要的細胞因子,通過調節靶基因的表達發揮作用,與許多生理和病理過程有關,對腫瘤的作用是極其復雜的。對TGF-β通路組成部分的泛素化修飾,正成為TGF-β通路調控的一種關鍵機制。為了限制TGF-β反應,TGF-β信號是通過一個負反饋回路而被調控的,憑借E3連接酶SMURF
科學通報,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這兩份期刊均是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我國學術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國內外各主要檢索系統收錄,如國內的《中國科學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等;美國的SCI、CA、EI,英國的SA,日本的《科技文獻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稱為凝血酶(thrombin)的凝血蛋白和血小板如何促進癌癥進展和抑制抗癌免疫反應。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月8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romb
TGF-β超家族包括四十多種序列相似性的分泌型蛋白,根據其功能的差異分為TGF-β/Activin/Nodal和BMP/GDF/MIS兩個亞家族。Nodal是TGF-β超家族成員之一,在脊椎動物胚胎中內胚層誘導、神經圖式形成、原腸運動、內臟器官左右不對稱等發育過程中具有廣泛而重要的作用。在胚胎早
在《Molecular Cell》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一種被視作是在早期癌癥形成過程中充當腫瘤抑制因子的蛋白——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在細胞一旦進入到癌前狀態后實際上可對癌癥起促進作用。 這一研究發現讓調查者們感到驚喜,它增大了一種誘人的
《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是英國作家Robert Louis Stevenson在19世紀撰寫的一部著名的小說。故事描述了在維多利亞時代,Jekyll博士為了探索人性的善惡,研究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新藥,吃下去便會變成另一個自我,即Hyde先生。博士把自己所有的惡
西班牙塞利維亞大學教授José A Pintor-Toro長期從事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 近期,其實驗室利用Arraystar LncRNA芯片研究發現了在TGF-β誘導的上皮-間質細胞轉化(EMT)過程早期起直接調控作用的lncRNA分子—lnc-Spry1,TGF-β誘導直接引起lnc
來自浙江大學和Baylor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鋅指蛋白451(ZNF451)作為Smad3/4的轉錄輔阻遏物負向調控了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信號通路。這一研究發現在線發表在12月9日的《生物化學雜志》(JBC)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
近年來,過繼細胞免疫治療(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取得了重大的發展,成為繼手術和放化療等常規腫瘤治療手段外新興的治療方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治療是ACT中最具應用前景的治療方法之一1。
一次成功的免疫應答可以誘導出一定量的記憶性T細胞,機體再次遭遇相同的病菌時,這些記憶性T細胞就可以迅速反應,殺傷病菌,保護機體【1】。一些記憶性T細胞可以隨著血液和淋巴液在機體各個組織器官中循環往復,而另一些則固定存在于外周某特定器官組織,其中,就包括特異性駐留于表皮層的CD8+組織駐留性T細胞
以往的CART都是識別結合表達于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此次整理分享的文章,作者設計了識別可溶性抗原的CART細胞,并對CART激活過程中CAR在結構層面的變化進行了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可溶性的CD19能激活CD19 CART細胞(CD69表達上調、細胞因子生成增多) 電泳發現CD19以單體和
以往的CART都是識別結合表達于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此次整理分享的文章,作者設計了識別可溶性抗原的CART細胞,并對CART激活過程中CAR在結構層面的變化進行了研究,具體內容如下: 可溶性的CD19能激活CD19 CART細胞(CD69表達上調、細胞因子生成增多) 電泳發現CD19以單體和
西班牙塞利維亞大學教授José A Pintor-Toro長期從事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 近期,其實驗室利用Arraystar LncRNA芯片研究發現了在TGF-β誘導的上皮-間質細胞轉化(EMT)過程早期起直接調控作用的lncRNA分子—lnc-Spry1,TGF-β誘導直接引起lnc-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