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洪業:科學院人的歷史擔當
在中國科學院院徽上,有6塊晶體象征著數、理、化、天、地、生6大基礎學科,中間的齒輪象征著多學科的配合與互動,形成了中科院的綜合優勢。按我個人對65年國史和院史的理解,中科院的社會角色定位應是國家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這里,自然科學包括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 中科院的組織結構是以學科為本位的,科學院人應特別具有自己的學科意識和專業立場。中科院的辦院方針是“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加強原始科學創新,加強關鍵技術創新與集成,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為我國經濟建設、國家安全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不斷作出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創新貢獻”。這個方針與國家的“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三大戰略完全吻合。它成為凝聚全體科學院人的組織目標,沉淀著求真至上、人才為本、戰略關懷和協同精神的組織文化,也宣示著幾十年來科學院人的歷史擔當。 在世界史上,16~17世紀科學革命的進程中,誕生了國家科學院這類......閱讀全文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舉行發展戰略研討會
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合肥研究院)成立20周年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合肥舉行。國內相關科研領域70余位院士及專家、中國科大等十余家兄弟院校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本次會議邀請國內頂尖專家學者,結合國際學科發展態勢和國家戰略科技需求,以多元化、前瞻性視野和思考,對合肥研究院
中科院應用微生物研究網絡發展戰略研討會召開
研討會現場 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應用微生物研究網絡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微生物研究所召開。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有關領導、應用微生物研究網絡各中心主任或其代表共20人參加會議。微生物所副所長東秀珠主持會議。 本次會議的議題為年度工作進展匯報與“十二五”規劃。在此次會議上,各
中科院中長期發展規劃戰略研究研討會召開
3月31日,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中長期發展規劃戰略研究研討會,集中研討戰略研究工作進展。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出席會議,副秘書長汪克強主持會議。詹文龍、李志剛等院士專家和院機關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等70余人參加會議。 張濤在講話中指出,我們要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基金委—中科院學科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交流會召開
2017年3月3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聯合支持的2015年度學科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交流會在中德科學中心多功能廳召開。16個項目的負責人或其委托人報告了研究進展與階段性成果。報告人以及各項目組其他成員交流了項目研究及管理的經驗,提出了改進立項及管理機制的建議。14位
中科院和基金委簽署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合作框架協議
4月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北京簽署了共同開展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合作框架協議,并舉行了“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叢書首發式。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春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陳宜瑜出席儀式并講話。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孫家廣代
白春禮:力促中科院國際化發展
第六屆世界科學論壇大會正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前來參會的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2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全球科學界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推動科技造福全人類。 科學推動可持續發展 世界科學論壇由匈牙利科學院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于2003年共同發起,每兩年舉辦一次。本次論壇大會的主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談中科院“十三五”發展規劃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再次成為一個重要的關鍵詞。報告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這是國家給科研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布置的一項大“作
磷脂的研究發展
磷脂最早由Uauquelin于1812年從人腦中發現,由Gobley于1844年從蛋黃中分離出來,并于1850年按希臘文lekithos(蛋黃)命名為Lecithin(卵磷脂)。 磷脂從商品化生產至今有70余年的歷史,迄今認為的最為豐富的大豆磷脂是1930年在德國發現并逐步實現商業化生產的。二
中科院產業化發展令人振奮
電影《速度與激情7》的“天眼”系統,可以整合(調取)全球所有的視頻監控、手機音頻等數據,再使用大數據和人臉識別等技術迅速分析和處理,在極短的時間內(分鐘)找到目標人和目標車輛進行追蹤,讓目標人或物無所遁形。 影片中的“天眼”系統無疑極大滿足了觀眾對智能“黑”科技的想象。 其實,“天眼”光靠人
中科院擬定我國核能發展路線圖
針對核廢料處理、核燃料供給、核科學工程人才三大瓶頸 核能具有綠色、高效、低碳排放和可規模生產的突出優勢已被世人公認,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核能迎來發展的春天,而近年來我國更是將“積極發展”核能列入了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戰略重點之一。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7年10月通過的《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