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讓高校科技成果吸引更多投資,這是非常重要的。”近期,在2020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發布會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迫切希望高校科技成果能夠盡快轉化,“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校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必須不斷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才能肩負起新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當天,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云平臺——“科轉云”正式發布上線。這一平臺的上線,將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落地,吸引更多資金。 發布會上,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云平臺――“科轉云”正式上線,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聯盟正式組建,“首支”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創投基金――星河硬科技創新基金正式成立,另外還有五個高校科技成果項目現場進行了投資簽約。教育部財務司、科技司及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領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大學等20余所雙一流大學代表,萬科、工業富聯(601138)等二十余家......閱讀全文
醫學教育改革如何順應時代發展,承擔時代使命?醫學“雙一流”建設怎樣推進?醫學頂尖人才如何培養? 12月13日,第二屆醫學“雙一流”建設論壇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會議由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主辦,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承辦,來自全國75所醫學院校的500余名代表齊聚一堂,圍繞“醫學‘雙一流’建
今天(8月27日)上午,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指導意見》。這份意見從人才培養、內涵建設、深化改革等全方位對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提供了指導,對引導高校“雙一流”建設意義重大。 這也是繼2017年9月三部委公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后,又一份高校“
不久前,13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的“當家人”齊聚上海,為著一個共同的議題: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后,如何抓住機遇推進“雙一流”加快建設、特色建設、高質量建設。 “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召開推進會、交流會,非常及時,既可以發現共性問題,也可以學習借鑒各自的優長,以推動下一階段‘雙一
“‘雙一流’是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它的定性就是八個字——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標準是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機融合,它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級版,更不是山寨版。” 3月12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介紹了建設“雙一流”大學和學科的內涵和原則
今天,又一個重量級大學聯盟成立,這次在西南地區。 5月12日下午,成渝地區20所大學共同發起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在成都正式成立。聯盟囊括了成渝地區大多數名校,包括四川高校有12所、重慶高校有8所。 成立大會現場,還發布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成立宣言”,20所聯盟高校將以推
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行業特色型大學(簡稱行業大學)是有著顯著類群識別特征且地位十分特殊的一類學校。因其與國家某個行業、產業建設和發展的密切聯系,具有特殊的辦學歷史與發展成就,同時也折射出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共建”“合作”“合并”“劃轉”等多次調整與改革的歷程。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高等
1月17日,首屆“長三角文化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長三角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資源共享研究聯盟”(簡稱“長三角文化研究聯盟”)啟動儀式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 本次論壇由南京大學倡議并主辦,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共同參與,旨在深入研究長江文化
圖片來源于網絡 隨著“千年大計”——雄安新區的正式設立,建設一所與之對應的一流高等學府成為很多人的期待。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深化科技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再次明確提出,要落實國家關于雄安新區高等教育布局,以新機制新模式創建雄安大學。這也是近一年來,“雄安大學”再次被政府部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高校“抱團”合作發展的話題引發了熱議。有代表提出“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高等教育一體化要先行一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高校要抱團發展”等觀點。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認為“高等教育的一體化有先天的優勢。” 無獨有偶,近年來浙江高校的校際合作平臺逐年增多。高校間為何“
3月5日,王樹國(中)、趙躍宇(左)做客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演播室,就“一帶一路”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中國教育報 圖王樹國(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我們在服務“一帶一路”的時候,實際上是按照一流大學建設的目標,把“一帶一路”的內容融入其中;反過來,我們在建設一流大學時,也把一流大
重慶市高等教育未來如何發展?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重慶市高等教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加快推進重慶高校“雙一流”建設,推動重慶高等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重慶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到2022年,重慶市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全市高等教育競爭力和綜合實力達
羅俊,湖北仙桃人。引力物理專家,博士生導師,長江特聘教授。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廣東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作為嶺南最高學府,中山大
歌樂巍巍,嘉陵湯湯;悠悠川外,赫赫煌煌。紅色之地,書聲瑯瑯;薪火相傳,初心不忘。10月24日上午,慶祝四川外國語大學建校七十周年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外語聯盟成立大會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幕。全校師生、全球校友以及關心川外發展的各界友人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回顧學校70年的辦學歷程,展望川外發展
又一所國字頭大學即將橫空出世? 據中國中醫科學院官網消息,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可行性論證會和建設工作匯報會在11月1日和11月4日相繼召開。一周內,兩次建設會議召開,意味著這所“國字頭”大學或許很快就要來了。 作為研究中醫藥的國家級科研機構,中國中醫科學院成果豐碩、實力雄厚,擁有中國首位諾
一百年波瀾壯闊,匠心為國鑄重器;六十載春華秋實,巍巍學府譜芳華。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的特別日子里,燕山大學迎來了“建校溯源百周年,獨立辦學一甲子”的喜慶時刻。9月10日上午9:00,燕山大學“建校溯源百周年,獨立辦學一甲子”紀念大會在東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隆重召開。因疫情防控需要,大會設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 《“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 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意見》要求,著力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水平,為我國搶占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 以下為通知原文: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 《“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 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意見》要求,著力提升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水平,為我國搶占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 以下為通知原文: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
9月10日,由北京高科大學聯盟主辦、燕山大學承辦的“新時代行業特色大學創新發展與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暨北京高科大學聯盟2020年峰會”在燕山大學舉行。 本次大會上,北京高科大學聯盟理事長王亞杰在致辭時指出,聯盟成員高校以顯著的行業辦學特色呈現出突出的學科群優勢,在各自行業領域處于“領頭
今天(1月23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了一份重要文件《關于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的意見》。 該文件從總體要求、大力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大力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推進資源整合和合作幫扶、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提升高校科研與創新能力、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激發高校辦學內生
學分互認難表面上看是制度銜接的問題,但實際上是人才培養規格、課程標準的問題。尤其是在我國任何一個層次的院校標準建設都不太完善的情況下,認定、轉換某一課程的學分并沒有太多依據。 哪有蜜蜂盯著一朵花采蜜的道理?同理,一名大學生的學習也不應該局限在一所高校。 不久前,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和河北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有關高等學校: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制定了《關于“雙一流”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
1月3日,南開大學在八里臺校區主樓小禮堂召開全校教師干部大會,中央組織部干部三局副局長魏向陽受中央組織部領導同志委派,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南開大學校長職務任免的決定:曹雪濤同志任南開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因任職年齡原因,免去龔克同志南開大學校長職務。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杜占元,天津市
近期,85后中科大天才兄弟所創公司上市的新聞,再次引起世人對“后浪”的討論。 世間從不缺少年輕的人才。這些杰出的“新星”成為各界的領軍人物,本期的主角,是和中科大兄弟類似的,畢業于各大名校的“80”后總裁們。 人工智能的黃埔軍校 7月20日,出自中科大少年班的85后創始人陳天石,因寒武紀上
昨天,海南日報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海南省擬任干部人選公告》,公告指出,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駱清銘教授擬任海南大學校長(試用期一年),黨委常委、副書記。 據悉,駱清銘教授從2007年起擔任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職務,至今有11年。曾多次入圍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也是國家杰青獲得者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您需要營養師的指導嗎?”面對這樣的問題,絕大多數受訪者都會做出肯定的回答。隨著大眾健康素養的提高,“治未病”的理念漸入人心,人們對生活越來越“講究”。但很多受訪者表示:&
2019年1月6日,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工作的第3天,每一秒都在刷新人類探月的歷史。這一天的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第四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11次會議,評審通過了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建設方案,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設立行星科學一級學科,并決定啟動學科的培育工作。2020年12月8日,國科大決定將行星科學一級學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讓高校科技成果吸引更多投資,這是非常重要的。”近期,在2020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發布會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迫切希望高校科技成果能夠盡快轉化,“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校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必須不斷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更好地服務
7月10日,省委省政府作出《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河北的決定》,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河北,現作出如下決定。 一、總體要求 (一)重大意義。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
數十年來,受人類與自然環境接觸增加、野生動物棲息地縮減、全球化下前所未有的跨境人員、貨品流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以新冠肺炎 COVID-19 為代表的新興烈性傳染病在全球范圍內呈擴散趨勢,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帶來巨大威脅。 在此緊急態勢下,可保護實驗人員免受感染、防病原體泄露的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
3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基礎性研究,是深圳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每到傍晚,匯集了一大批摩天大樓和“超級總部”的深圳灣就會燈火璀璨,這與30多年前的圖景相比,已是霄壤之別,甚至與5年前相比,都是“煥然一新”。深圳灣正迅速崛起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