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空氣質量由第三方監測不用擔心數據造假
昨天下午3點,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郭樹清在介紹到山東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時說,山東發揮自己的特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科學系統制定了分階段、逐步加嚴的水污染、大氣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方案。淮河海河流域治理,淮河是7次,海河是5次,在治理成效方面獲得全國第一。空氣質量監測,早就不是政府在做,而是交給第三方,政府購買服務,是交給企業在作,所以大家不用懷疑是不是有什么數據造假,當然不排除個別地方的個例。......閱讀全文
山東嚴防嚴懲監測數據造假
“按照‘創新機制、健全法規,多措并舉、綜合防范,明確責任、強化監管’的基本原則,到2020年,通過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建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機制,確保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獨立公正開展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背后
日前,山西省臨汾市環保數據造假事件塵埃落定。臨汾市環保局原局長和第三方運維有關人員均被刑事處理。這是繼陜西省西安市數據造假之后,又一起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的事件。圖片來源于網絡 “環境監測活動客觀評價生態環境工作成效,已成為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只要考核就涉及排名,屬于敏感事項,容易發生造假
河北在線監測數據造假 無處遁形
河北省環保廳在全省97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口安裝水質自動采樣器,同步建立采樣器信息管理平臺,保存水質自動采樣的留樣記錄及開關門記錄,實現了對水質自動采樣器的遠程設置及控制。 此舉旨在及時發現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控設備數據造假、偷排偷放等環境違法行為。 同步留樣定時采樣,遏制企業在線
嚴厲打擊監測數據造假行為
監測數據造假不僅誤導政府環境管理和決策工作,使一些地方環境監測數據和群眾的感受成為“兩張皮”,而且使違法企業逃脫應有的處罰、守法企業效仿跟風造假,導致出現“劣幣驅除良幣”現象。 近期,環境保護部組織各地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部門加大對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行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對發現的數據弄虛作
山東空氣質量由第三方監測 不用擔心數據造假
昨天下午3點,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舉行開放團組活動,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郭樹清在介紹到山東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時說,山東發揮自己的特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科學系統制定了分階段、逐步加嚴的水污染、大氣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方案。淮河海河流域治理,淮河
清除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之“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26日聯合發布《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頗受外界關注的是,《解釋》將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作為嚴重污染環境的情形;違反國家規定,強令、指使、授意他人實施修
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坑害了誰
排水口“吐”著臟水,煙囪冒著黑煙,在線監測設備卻顯示達標排放。檢測軟件“動手腳”、空氣樣本作弊、人為設定污染上線……2015年2658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例被環保部門“揪出”,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日前,環保部通報15起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
從源頭堵住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西安環保數據造假案有了結果。因用棉紗封堵空氣質量監測儀,西安7名基層環保工作者被判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并承擔法律責任。環保部表示,這是該部聯合公安部歷時15個月重點督辦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造假被追究刑責的第一案,必將對地方政府和環保系統起到強烈震懾和有效警示作用。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治理的“晴
監測數據屢屢造假 咋就不長記性?
在環保領域,監測數據的造假并不是一個新現象,每次曝光總能引來一陣議論。曝光、查處、再曝光……進入這樣的循環,不是環保部門所愿,但破解之道在哪里,卻似乎一直缺乏明確的答案。 “天津、廊坊在線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依然存在”,出現在環保部督查情況中的這句話,又透著怎樣的信息? 監測數據造假行為屢
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須“零容忍”
據報道,2015年1月1日實施的新環保法明確對數據造假“明正典刑”,一年里有2658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例被環保部門“揪出”,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 不少網民表示,環境數據質量是環境監測的保障,是保護環境的底線,對數據造假必須零容忍。保證環保監測數據真實性,一方面要實時公開環保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