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般成環的原子只有氧和碳,氧原子會標注出來,碳原子一般省略,以折點表示。②1號碳稱為異頭碳,該半縮醛/酮碳原子是原非手性的羰基碳。由異頭碳可衍生出兩種異構體,稱為端基差向異構體,半縮醛羥基與5號碳羥甲基在環平面異側的定為α-異構體,反之定為β-異構體。③連到碳原子上的氫原子可以寫出,也可省略。④粗線表示原子更接近觀察者。在右側示例中,2、3號原子(以及它們的對應羥基)最接近觀察者,而1、4號原子相距觀察者更遠,剩余的5號等原子最遠。......閱讀全文
①一般成環的原子只有氧和碳,氧原子會標注出來,碳原子一般省略,以折點表示。②1號碳稱為異頭碳,該半縮醛/酮碳原子是原非手性的羰基碳。由異頭碳可衍生出兩種異構體,稱為端基差向異構體,半縮醛羥基與5號碳羥甲基在環平面異側的定為α-異構體,反之定為β-異構體。③連到碳原子上的氫原子可以寫出,也可省略。④粗
哈沃斯投影式(英語:Haworth projection),是表示單糖、雙糖或多糖所含單糖環形結構的一種常用方法,名稱來源于英國化學家沃爾特·霍沃思(Walter Norman Haworth)。
上述直立的環狀費歇爾投影式,雖然可以表示單糖的環狀結構,但還不能確切地反映單糖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團的空間排布。為此哈沃斯提出用透視式來表示。哈沃斯將直立環式改寫成平面的環式。因為葡萄糖的環式結構是由五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雜環,它與雜環化合物中的吡喃相似,故稱作吡喃糖。連在環上的原子或原子團分別
四面體構型球棍模型對于對映異構現象,一般的平面結構式如乳酸的分子式CH3CH(OH)COOH,無法表示它的基團在空間的相對位置。最開始只有直觀的構型式或球棍模型才能表示出這種區別。例如,乳酸的四面體構型如右圖所示。楔線式楔形式隨著范特霍夫(Van't Horff)于1874年提出了碳原子的四
四面體構型球棍模型對于對映異構現象,一般的平面結構式如乳酸的分子式CH3CH(OH)COOH,無法表示它的基團在空間的相對位置。最開始只有直觀的構型式或球棍模型才能表示出這種區別。例如,乳酸的四面體構型如右圖所示。楔線式楔形式隨著范特霍夫(Van't Horff)于1874年提出了碳原子的四
舉葡萄糖為例,費歇爾式中手性碳C*的右側羥基在哈沃式中處于含氧環的下方,左側羥基處在環面的上方。需要注意的是,C5的氫原子原本應該在碳鏈的上方,但是由于成環形時,C5必須繞C4-C5鍵發生旋轉,結果C5的-CH2OH旋至環面上方,C5的氫原子到環面下面,而-OH則移至環平面形成氧橋。環中的碳原子序號
費歇爾投影式和紐曼投影式互換規律:(1)費歇爾投影式十字架下方的碳對應紐曼投影式的前碳,費歇爾投影式十字架上方的碳對應紐曼投影式的后碳;(2)費歇爾投影式轉化為紐曼投影式時,先畫出全重疊構象,再分別旋轉前、后碳得到所需構型;(3)紐曼投影式轉化為費歇爾投影式時,先將紐曼投影式旋轉成全重疊構象,然后在
紐曼投影式(英語:Newman projection),簡稱紐曼式,是表示有機化合物立體結構的一種方法,由美國化學家梅爾文·斯賓塞·紐曼于1952年命名。它是沿碳-碳鍵的鍵軸的投影,以交叉的三根鍵表示位于前方的碳原子及其鍵,以被一個圓擋住的三根鍵表示位于后方的碳原子及其鍵。若該碳-碳鍵為重疊式構象,
紐曼投影式(英語:Newman projection),簡稱紐曼式,是表示有機化合物立體結構的一種方法,由美國化學家梅爾文·斯賓塞·紐曼于1952年命名。它是沿碳-碳鍵的鍵軸的投影,以交叉的三根鍵表示位于前方的碳原子及其鍵,以被一個圓擋住的三根鍵表示位于后方的碳原子及其鍵。若該碳-碳鍵為重疊式構象,
概念辨析有機物的同分異構現象可分成兩大類:構造異構和立體異構。其中,立體異構又包括順反異構、對映異構和構象異構三種情況。而費歇爾投影式主要用于對映異構的書寫,對映異構體是分子式相同,構造式相同,但構型不同,互為鏡象但不能重合的立體異構體。從構象上分析,費歇爾式都是不穩定的重疊式構象,因此,在進行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