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植物園對我國特有瀕危植物四藥門花保護研究獲進展
我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四藥門花 四藥門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隸屬于金縷梅科檵木屬,是我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種。該種分布范圍狹窄、個體數量稀少,目前僅存于廣東中山五桂山、貴州荔波茂蘭以及香港大嶼山和寶云路。 華南植物園植物系統與進化生物學研究領域科研人員對四藥門花進行了傳粉生物學和保護遺傳學研究。顧壘博士在導師張奠湘研究員的指導下,對廣東中山五桂山的四藥門花群體進行了傳粉生物學研究。掃描電鏡觀察證明,該植物的自花花粉能在柱頭上順利萌發,花粉管在24小時內生長到花柱基部,說明該種為自花傳粉,不存在無融合生殖;在無處理套網和輔助異株授粉以及自然狀態的結實率均很低;花謝后果實于10月間開花高峰期后成熟,推測該種存在胚延遲發育的現象。另外,該種具有雌蕊先熟現象,推測其祖先可能是異交植物。 在此基礎上,該園博士后龔維進一步對......閱讀全文
華南植物園對我國特有瀕危植物四藥門花保護研究獲進展
我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四藥門花 四藥門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隸屬于金縷梅科檵木屬,是我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種。該種分布范圍狹窄、個體數量稀少,目前僅存于廣東中山五桂山、貴州荔波茂蘭以及香
“華南珍稀瀕危植物的野外回歸研究與應用”通過鑒定
近日,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負責完成的“華南珍稀瀕危植物的野外回歸研究與應用”項目通過廣東省科技廳成果鑒定。有關專家認為:該成果在珍稀瀕危植物野外回歸機理、集成生物技術與生態恢復技術進行珍稀瀕危植物回歸方面,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由華南植物園研究員任海、邢福武、段俊、馬國華、張奠湘
“華南珍稀瀕危植物的野外回歸研究與應用”通過成果鑒定
5月4日,廣東省科技廳委托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在華南植物園主持召開了由該園負責完成的“華南珍稀瀕危植物的野外回歸研究與應用”成果鑒定會。鑒定委員會由廣東省林科院、中科院廣州分院、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廣東省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華南師范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等
華南植物園在桂海木傳粉生物學研究中獲新發現
蜜蜂在為桂海木(Guihaiothamnus acaulis Lo)傳粉 花是植物用以傳宗接代的器官。傳粉生物學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探討花部特征對特定傳粉媒介的適應,并確定傳粉綜合征(pollination syndrome),即一系列反應植物為適應不同類型傳粉媒介而產生的花部特征。在這
研究發現地球上90%有花植物依賴動物傳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34.shtm近日,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雙全團隊采用新的調查和計算方法,揭示地球上90%的有花植物依賴傳粉動物。這為作物和野生植物的繁殖、及傳粉者保護提供了可信的基石。這項研究于近日在《國
云南綠春發現珍稀瀕危水生種子植物——水苔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274.shtm
四川植物專家發現極度瀕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現身
疏花水柏枝是極度瀕危易滅絕的野生植物,學術界對該物種知之甚少。17日,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廳獲悉,植物專家及業余愛好者在長江瀘州、宜賓段發現了該物種新的野外居群。 11月16日,四川工程咨詢研究院植物專家、博士后何飛根據植物愛好者提供的線索,在長江宜賓段發現疏花水柏枝。此前,四川瀘州市動植物業余愛
我國研究人員發現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蟲傳粉證據
人類的大部分食物來自被子植物(開花植物),而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蟲授粉。如此重要的授粉行為是什么時候開始在地球上出現的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在緬甸琥珀中的新發現,為最早的被子植物蟲媒傳粉提供了直接證據。相關研究于11月1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華南植物園傳粉生物學研究獲新成果
對大多數的開花植物來說,需要將一朵花里面的花粉搬運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才有可能完成雌雄交配,并產生后代,而搬運花粉的任務,多數情況下需要動物來完成。在動物協助植物傳粉的同時,多數植物為動物提供花粉、花蜜等作為報酬。也有一些植物為傳粉昆蟲提供產卵場所,如榕樹、絲蘭以及
你知道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蟲傳粉是什么時候么?
人類的大部分食物來自被子植物(開花植物),而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蟲授粉。如此重要的授粉行為是什么時候開始在地球上出現的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在緬甸琥珀中的新發現,為最早的被子植物蟲媒傳粉提供了直接證據。相關研究于11月1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我國極小種群植物回歸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任海等建立了“珍稀瀕危植物回歸的模式”,并于近日在國際期刊《人類環境學雜志》中展望了極小種群植物保護和回歸的國際趨勢。該雜志主編表示,任海等建立的模式對全球植物保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據介紹,中國有3萬多種高等植物,且有物種豐富度高、特有種屬多、區系起源古老、栽培
國家級瀕危植物綠花百合現身重慶陰條嶺
近日,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發布消息稱,在陰條嶺自然保護區科考過程中,科研人員驚喜地發現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綠花百合。 綠花百合隸屬百合科百合屬卷瓣組。它的花單生或數朵排成總狀花序,下垂,綠白色,有稠密的紫褐色斑點,氣味芳香,頗具觀賞價值。 據介紹,在重慶陰條嶺,綠花百
華南植物園研究發現新的鳥類傳粉植物紅花荷
新發現的鳥類傳粉植物——紅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詩人有詩人浪漫的回答。但對于傳粉生物學家來說,答案很明確,植物在招引傳粉動物。 通過長期的觀察研究,傳粉生物學家發現,作為對不同類型傳粉媒介的適應,植物進化出一系列的花部性狀,如風媒傳粉
相愛相殺,動植物是復雜的“命運共同體”
一種瀕危的蛇菰屬植物,其生命周期中種子傳播的關鍵環節,竟然源自另一種瀕危物種——奄美兔。近日,一則關于此研究的報道,登上美國科學新聞網站等媒體的顯著位置。無數事實和科學研究表明,在生命長期演化過程中,植物和動物之間形成了互惠互利甚至是協同演化的關系,如蜂鳥專愛花蜜、考拉鐘情于桉樹葉……與此同時,植物
瀕危植物滇桐的保護生物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滇桐(Craigia yunnanensis)隸屬于椴樹科(Tliaceae)滇桐屬(Craigia W.W. Smith & W. E. Evans),是一落葉喬木樹種,具有重要經濟價值。滇桐屬為一古老的第三紀孑遺屬,作為滇桐屬這一寡種屬的主要樹種之一,現存的滇桐居群是研究滇桐屬
保護瀕危植物的措施
保護自然既是當代生活的需要,更是人類未來的需求。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等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認為:21世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時期,而珍稀瀕危物種應被視為優先保護之列。保護的目標是通過不減少基因和物種多樣性,不毀壞重要的生境和生態系統的方式,盡快挽救和保護瀕危的生物資源,以保證生物多樣性持續發
國家植物園巨魔芋實現群體開花,屬世界首次
巨魔芋是世界珍稀瀕危植物三大旗艦種之一,是世界上單體花序最大的植物,是世界上最臭的花。巨魔芋開花極難,一生只開3-4次花,每次開花不超過2天,全世界人工栽培開花次數僅100余次。7月19日,在國家植物園(北園)展覽溫室內,一株巨魔芋正在開花,就在它的旁邊,另一株巨魔芋也已經含苞待放。這是國家植物
瀕臨滅絕的“尸香魔芋”,開出惡臭的花
據美聯社報道 瀕臨滅絕的蘇門答臘泰坦魔芋(Sumatran Titan arum)是一種巨大的散發著惡臭的開花植物,也被稱為“尸花”。近日,在波蘭華沙的一個植物園的溫室里,這株瀕危植物罕見的短暫盛開,吸引了大批等待數小時的人群。 這種奇特的花會散發出一種死尸般的惡臭,以吸引食肉的傳粉昆蟲。當地
王青鋒研究員:水生植物為水生生態健康保駕護航
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淡水資源短缺、污染嚴重的今天,水生生態系統在水體凈化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作為水生生態系統第一生產力的水生植物則被認為是維護水生生態系統健康的關鍵。 “能否成功繁殖是水生植物在水生生態系統中發揮作用的核心問題。”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水生植物適應性進
華南植物園發現失蹤60年極度瀕危保亭花并遷地保護成功
極度瀕危中國特有植物——保亭花 保亭花(Wenchengia alternifolia C. Y. Wu & S. Chow)是吳征鎰院士1965年根據20世紀30年代采自海南島的兩份標本發表的唇形科(Lamiaceae)新屬新種,由于其互生葉序、總狀花序、極聯合的花萼、特殊的果柄
人為原因造成部分植物瀕危
每年春夏時節,挖野菜儼然成了很多地方的一種習俗。近日有媒體報道,在城市化過程中,很多本土野生植物被驅趕、被拔除,日趨瀕危甚至徹底消失,尤其是市民挖野菜吃的行為,對植被破壞嚴重。以北京為例,從北京邊緣向城市中心每推進1000公尺,物種就減少5個;1993年出版的《北京植物志》中被列為“極常見”、“
漫步版納植物園,走近稀有瀕危植物
直播時間:2022年5月27日14:30—15:40直播地址:科學網新浪微博直播間主播:岳智慧/莫海波嘉賓:李劍武 高級工程師/ 王力 高級工程師 / 彭仕葵 標本管理員活動簡介:通過直播的方式,與植物愛好者、科研工作者一起漫步植物園,認識以龍腦香科植物為代表的稀有瀕危植物,了解這些植物的保護故事;
臭氧污染威脅植物健康并阻礙傳粉
在過去幾十年里,臭氧污染的加劇一直在阻礙授粉,影響了植物和傳粉者的生計。現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應用氣象學院教授金小龍(Evgenios Agathokleous)和馮兆忠合作,解釋了過量臭氧如何破壞植物的葉子,改變其開花模式,并對傳粉者發現花朵造成障礙。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生態學和進化趨勢》期
《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出版
由我國專家歷時10年野外考察完成的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野外考察成果《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一書日前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是以彩色圖譜形式全面記錄地方珍稀瀕危植物的工具書,對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等進行實錄,內容豐富,圖文并茂,集實用、欣賞于一體,是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研究的一部重要基
瀕危植物三棱櫟的保育與馴化生物學研究取得進展
殼斗科三棱櫟屬Trigonobalanus現存3個種:輪葉三棱櫟T. verticillata分布于中國海南(我國新紀錄)以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幾個島嶼,三棱櫟T. doichangensis見泰國北部及我國云南南部和西南部,高大三棱櫟T. excelsa產于南美赤道附近的哥倫
有色花蜜植物傳粉與化學生態學研究取得新成果
(a)米團花具有暗紫色的花蜜;(b)紫色花青素的結構;(c)?藍翅希鹛取食花蜜。 植物的花蜜是其提供給傳粉動物的主要回報之一,植物與動物之間視覺信號的協同進化關系是進化生物學領域中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自然界中絕大多數花蜜是無色液體,但有少數植物的花蜜呈現令人注目的不同色彩。盡管17
我國學者在被子植物運動式雌雄異位研究中取得進展
柱頭和雄蕊的空間隔離(雌雄異位)是被子植物一種有效減少雌雄干擾和阻止自交的策略,然而雌雄異位也可能導致傳粉者無法有效地同時接觸到花的性器官而降低傳粉效率。雌雄異位的開花植物如何解決這種沖突一直很少被探究。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植物繁殖生態學學科組研究員楊春鋒指導下,研究人員詳細研究了金瘡小草開花
被子植物運動式雌雄異位研究取得進展
柱頭和雄蕊的空間隔離(雌雄異位)是被子植物一種有效減少雌雄干擾和阻止自交的策略,然而雌雄異位也可能導致傳粉者無法有效地同時接觸到花的性器官而降低傳粉效率。雌雄異位的開花植物如何解決這種沖突一直很少被探究。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植物繁殖生態學學科組研究員楊春鋒指導下,研究人員詳細研究了金瘡小草開花
瀕危植物伯樂樹幼苗培育成功
科技日報昆明5月7日電 (記者趙漢斌)記者7日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成功培育了一批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伯樂樹幼苗,目前長勢良好。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園藝部高級實驗師楊婷婷介紹,2017年11月初,他們在普洱市景東縣進行伯樂樹野外分布情況調
版納植物園鼠尾草花結構與傳粉忠實性研究取得進展
植物與傳粉者的互作關系一直是植物生態學家研究的熱點,這種互作關系普遍被認為體現了雙方的利益沖突。傳粉者的進化方向是力圖通過最經濟的方式,即在最短時間內消耗最少的體能獲取最大的回報;而被傳粉植物的進化動力則是通過最低的代價,有效地接受和輸出花粉,即盡可能提高其異交率和繁殖成功。研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