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在“十一五”期間針對重大自然災害監測,在新型傳感器研制、航空遙感平臺建設、遙感數據共享平臺和遙感數據處理技術方面布置了一系列課題進行攻關,以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的遙感災害監測系統。尤其在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針對地震災情遙感監測需求,安排了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承擔“重大自然災害遙感快速響應系統”和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承擔“災害應急遙感監測與災情信息快速提取技術”等兩項快速反應課題。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地震,給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破壞。災情發生后,科技部部領導高度重視,迅速指揮啟動應急工作機制。科技部在第一時間成立了地震災情遙感監測工作組,并組織有關單位成立地震災情遙感監測專家組,緊急部署地震災情遙感監測和評估工作。在玉樹地震災情遙感監測中,863計劃研究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
14日下午3時,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立即對地震災區進行了航空調查,獲取了0.4米分辨率的航空遙感圖像,并迅速進行了數據共享和災情解譯以及報送工作。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也于地震當天迅速成立了遙感監測組,對從北京市遙感信息研究所、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和北京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等獲得的航天航空遙感圖像進行災情解譯分析。國家測繪局于地震當天即調動兩架無人機前往地震災區,于15日獲取了災區的航空遙感影像。另外863計劃成果“機載雙波段干涉雷達系統”在地震災害監測中也得到了應用。各單位獲取的數據和遙感圖像災情解譯結果在上報國務院應急辦以及各部門的同時也在網上公布。
萬眾期待中,24年1月已經過去,但中科院預警名單依然沒有公布!官方并未說明延遲原因,但相比往年,今年的名單確實尤其讓人關注。因為23年國際期刊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動,這些是否會影響預警名單的制定尚未可知:......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3年度報告》今日發布。2023年是開展年度報告工作的第12年,本年度完成了“全球土地覆蓋變化對碳損失和碳吸收的影響”“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南北極與青藏高原......
根據往年經驗,一年一度的中科院預警期刊名單即將發布,官方回復也說明如此,最新名單將在明年1月份發布,即2周之后。但相比往年,今年的名單尤其讓人關注......回顧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至今已發布三......
根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公眾號消息,從2023年開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不再統計撤稿論文的引用數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每年定期更新期刊影響力數據,年度發布。征訂單位用戶可......
7月22日,韓國SukbaeLee等人在arXiv上傳了兩篇論文,稱發現了“全球首個室溫超導材料”,名為LK-99,論文中給出了LK-99的合成方法,合成門檻很低。文章曝光后引起了大量爭論,因為很多小......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胡斯勒圖和石崇團隊,發布地表太陽輻射近實時遙感監測系統及高時空分辨率產品(CARE)。這是目前我國構建的國際最高精度地表太陽輻射監測系統,......
財聯社11月16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11月14日至16日在黑龍江、吉林調研。在吉林,李強走進長春金賽藥業、長光衛星公司,詳細了解企業創新發展情況,勉勵他們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
LipidALL脂代謝會議由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稅光厚研究員發起,至今已在國內多個城市成功舉辦八屆。豐富的會議主題與優質的會議內容數年來吸引了超過數萬名各地科研人員參與其中,極大推進了脂質/代......
5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當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饒議科學”該文稱:“中國科......
5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當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饒議科學”該文稱:“中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