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外來”行星
德國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一顆行星來自銀河系外,這時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中發現“外來移民”。 美國《科學》周刊網站11月18日報道,這顆行星比木星稍大,距離地球大約2200光年。 天文學家認為,這一行星和它環繞的恒星原來屬于希勒米星系,大約60億至90億年前被銀河系“吞噬”。 這顆行星取代號HIP13044,距離恒星較近,16天繞恒星運行一周,表面溫度可能非常高。這顆恒星可能已經“吞入”一些行星,體積膨脹,經歷了“紅巨星”階段。 眼下這顆恒星自轉速度非常快,表明它不久后可能吞掉眼下唯一的行星HIP13044。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約翰尼·塞蒂亞萬說,這一發現有助于研究地球與太陽的關系,因為預計太陽50億年后也將變成“紅巨星”。......閱讀全文
銀河系流浪行星少于預期
大多數行星都棲息在創造它們的恒星的勢力范圍內。然而一些脫離了母星的孤兒卻一直在銀河系中游蕩。兩項新的分析表明,木星大小的流浪行星要比科學家之前所預測的少得多。其中一項研究指出,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顆這樣的行星,而不是像科學家在2011年所提出的2000億顆。 這兩個研究團隊在日前于美國加利
銀河系至少擁有千億行星
夜空中,璀璨恒星四周并非黑暗無物。美國天文學家最新研究指出,銀河系至少存在1千億顆行星,平均每顆恒星都至少有1顆行星陪伴。 借助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天文學家對圍繞紅矮星“開普勒-32”運行的行星進行了觀測和分析,對比開普勒此前的觀測結果,首次通過研究紅矮星系統得出上述結論。紅矮星是一類質量小
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新行星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18日報道,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的《科學快訊》雜志上指出,他們在一顆起源于銀河系外的恒星附近發現了一顆新行星,這意味著該行星本身來自銀河系之外。這是人們首次發現起源于銀河系之外的行星,這一發現可能會使我們目前對行星的形成和留存的理解提出質疑。 迄今為止,科學家已
人類首次發現銀河系外行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3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借助微引力透鏡現象——也是現有行星探測方法中能發現距地球相對遙遠地方天體的方法,并對其進行創新,首次發現了銀河系外RX J1131-1231星系的一群行星,并確定這些行星的質量介于月球和木星之間。研究人員表示,最新研究將開啟新的太空探索領域。 現有的行星
美研究稱銀河系適居行星數量低于預計
北京時間4月1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可能至少擁有20億顆類地行星。研究論文作者指出,但我們沒有必要馬上對這些世界進行“殖民”,因為這一數量實際上遠遠低于很多科學家的預計,我們很難在銀河系尋找到“第二地球”。數量相對稀少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外來”行星
德國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一顆行星來自銀河系外,這時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中發現“外來移民”。 美國《科學》周刊網站11月18日報道,這顆行星比木星稍大,距離地球大約2200光年。 天文學家認為,這一行星和它環繞的恒星原來屬于希勒米星系,大約60億至90億年前被銀河系“吞噬”。 這
銀河系中可居住類地行星可能比想象中更近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可居住的類地行星可能比我們想象中更近,低質量恒星周圍存在的行星數量相當龐大,根據“開普勒”系外行星探測器的數據(如圖),黃顏色表示小于1.4倍地球半徑,綠色表示行星半徑介于1.4至2.0倍地球半徑,暗示了銀河系中可居住星球距離我們不僅較
美科學家稱銀河系至少存在一千億顆行星
加州理工的研究人員指出銀河系中至少存在1000億顆行星 北京時間1月8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道,當你在夜晚仰望星空,你會看到什么?恒星,毫無疑問。但除此之外,在你眼前出現的其實還有無數顆的行星,億萬顆的行星。這是根據一項最近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得到的結果,該項研究進一步證
銀河系發現至少五個“地球” 有5億顆行星處宜居帶
浩瀚宇宙中,究竟是否有與人類類似的生命存在?人類及地球在宇宙中究竟處于什么樣的位置?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對銀河系首次“行星人口普查”的初步推斷,再次激起了人類對宇宙求索的興趣。 2月19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來自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宣布了令人驚異的結論:銀河系至少有
國家天文臺測量銀河系內行星狀星云的運動學距離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人員最近完成了一批行星狀星云(PNs)的運動學距離測量工作,將一批行星狀星云的距離測量精度比提高了兩到三倍,為更加準確地研究這些行星狀星云的更多物理性質奠定了基礎。該工作于3月23日發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