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答臘兔化石種類被首次發現。我國學者的這一發現為蘇門答臘兔的系統演化和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數據,對揭示這類兔的起源及探討東南亞地區第四紀期間哺乳動物擴散事件以及古生態環境變遷等目前科學界關注的問題具有重要價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金昌柱等新近發表的論文披露了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 2007~2008年期間,北京大學廣西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有關人員聯合進行地質古生物調查,在廣西崇左發現了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的新層位。經系統發掘,采集到數量頗多的巨猿、長臂猿、武陵山大熊貓、中華乳齒象、雙齒尖河豬、鳳岐祖鹿、中間豬尾鼠等80多種哺乳動物化石,其中特別發現了一件蘇門答臘兔下頜骨標本。 金昌柱等通過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蘇門答臘兔的起源中心應是中國西南地區,然后擴散到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等其他地區。中華......閱讀全文
中華蘇門答臘兔(新種)左下頜骨俄羅斯科學家拍攝到的現生蘇門答臘兔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等近期發表論文披露,我國學者首次發現化石種類,為蘇門答臘兔的系統演化和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數據, 對揭秘這類兔的起源及探討東南亞地區第四紀期間哺乳動物擴散事件以及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