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方法在支撐計劃農業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通過驗收
根據科技部創新方法工作專項2014年工作安排, 6月20日,科技部條財司和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組織專家對農村中心承擔的2011年度創新方法項目“創新方法在支撐計劃農業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結題驗收。農村中心有關同志及項目組成員從任務完成、工作內容、考核指標完成、經費執行和問題與建議等方面向專家組匯報了項目執行情況,專家組在聽取匯報、審閱材料和現場質疑后,對項目執行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項目圓滿完成了預定的各項考核指標,形成了有特色的創新性成果,經費使用合理,成效顯著,同意通過驗收。 “創新方法在支撐計劃農業領域中的應用研究”是農村中心首次承擔的創新方法工作專項項目,執行期兩年,形成了六大研究成果: 一是國內首次較為系統地在農業領域計劃項目中引入創新方法并開展TRIZ創新原理與計劃項目相結合的相關研究;二是首次較為系統地對“十一五”農業領域科技支撐計劃結題項目進行方法學梳理和總結,形成《“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閱讀全文
江蘇創建農業聯盟驅動創新
12.5米長江黃金水道,至今未開通,一個重要原因是江豚的安置,有時農業問題不僅僅涉及農業。面對農業科技資源條塊分割、創新力量碎片化問題,江蘇進行整合資源,組建了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集中優勢資源協同攻關。 “僅靠某一個單位自家資源封閉搞科研,是沒有出路的,科研單位將以實施重大協同創新項目為紐帶,將
加強農業氣象科技創新 提升農業生產服務能力
農業氣象科技始終堅持把為農業生產服務作為氣象服務的重中之重,強化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技術水平,建立適應農業生產需求的農業氣象科技支撐體系,提高氣象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力,為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和趨利避害提供了科學指導。 1.面向農業氣象業務發展需求,深入開展關鍵技術研究 依托國家
美國啟動首個農業創新獎
你是美國一名有想法提升全球糧食系統的學生嗎?完成一份長達2頁的商業計劃,加上10張幻燈片的展示,你就有可能贏得首個農業創新獎。 這一競賽近日在華盛頓正式拉開帷幕,負責該獎項的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植物育種家Molly Jahn說:“我們希望,此舉能提高人們對農業的重視度。”
農業科技創新形成合力(關注)
核心閱讀 國家棉花產業聯盟構建全產業鏈模式,破解中高端紡織用棉大量依靠進口難題;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穩定提升乳品質量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73個子聯盟已基本覆蓋我國農業主要產業、典型區域和難點問題 “我國是棉紡織大國,也是棉花生產大國,但是中高端紡織用棉大量依靠進口。借助聯盟創新的體制機
胡春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 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在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賀信發表一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26日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調研農業科技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到農業農村發展的核心位置,進一步完善政策
農業企業發展路徑之爭:技術創新PK模式創新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您看了嗎?” “不是看了,是仔細研讀了。”在中關村大廈14層的辦公室里,宋維平解釋:作為大北農集團的副總裁,必須領會這份重頭文件的精神,因為政策對企業會有很大影響。 2月1日,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份題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比爾·蓋茨呼吁重視農業科技創新
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簡稱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1月25日表示,為了推進消除貧困事業,國際社會應該繼續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資助力度。 蓋茨是在其最新年度公開信中發出上述呼吁的。他說,上世紀60年代曾出現有關“人口爆炸”的預言,讓人們擔心可能無法生產足夠的
我國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2月25日表示,我國已進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農戰略,大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 韓長賦是在第五屆中華農業英才獎獲得者及首屆“十佳農技推廣標兵”座談會上做上述
創新農業技術亮相進博會
田間作業農機上的數字農業平臺 拜耳供圖 iPad種田,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滅鼠,智能在線生豬抗生素管理……數字革命正在深刻影響農業的發展,為全球農田管理、環境科學和動物保健帶來變革。11月5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拜耳及其三大事業部之一的作物科學,將最新農業技術帶到了參觀者面前。
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在京啟動
農業部、財政部今天在京啟動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表示,科技創新工程是農業部、財政部等上級部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探索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 李家洋指出,科技創新工程以“建設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為目標,將突出管理機制創新,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績效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