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性黃疸
臨床根據血清膽紅素增高的性質,可分為兩大類,即以非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黃疸(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UCHB)和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黃疸(高結合膽紅素血癥CHB)。 體質性黃疸由于長期存在持續性或波動性黃疸,常誤診為慢性肝炎或慢性膽道疾病,甚至有誤行不必要的手術。臨床上與其他類型黃疸的鑒別甚為重要,這關系到治療和預后問題。此類黃疸診斷關鍵在于對它要有個基本概念,凡臨床上遇到長期黃疸而臨床癥狀輕微,病程經過異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黃疸和膽道疾病的一般規律,除有膽紅素代謝異常外,其余肝功能試驗正常,尤其是當有家族史者,時刻應考慮此類少見的黃疸。 一般體質性黃疸具有四個特點: 1.多數具有家族史或有遺傳傾向; 2.臨床癥狀輕微或無癥狀,主要表現慢性波動性黃疸; 3.除血清膽紅素升高外,肝功能正常; 4.crigler najjar外,多數無需治療且預后良好。......閱讀全文
體質性黃疸
臨床根據血清膽紅素增高的性質,可分為兩大類,即以非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黃疸(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UCHB)和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黃疸(高結合膽紅素血癥CHB)。 體質性黃疸由于長期存在持續性或波動性黃疸,常誤診為慢性肝炎或慢性膽道疾病,甚至有誤行不必要的手術。臨床上與其他類型黃疸的鑒別甚為重要
簡述體質性黃疸的癥狀和診斷依據
癥狀體癥 1.可無明顯癥狀; 2.長期間歇性輕度黃疸; 3.部分病例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區不適; 4.肝脾無腫大。 診斷依據 1.青少年發病,隨年齡增加,黃疸逐漸減退,常有家族史; 2.慢性反復發作性黃疸,疲勞、飲酒、感染或 月經 期黃疸加重。 3.苯巴比妥或導眠能可使黃疸減輕或
肝細胞性黃疸的概述
黃疸癥可根據上述的血紅素代謝過程分為三類:溶血性黃疸,梗阻性(阻塞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 肝細胞性 黃疸hepatocellular jaundice, 是由于肝細胞病變,對 膽紅素攝取、結合和排泄功能發生障礙,以致有相當量的 非結合膽紅素(UCB)潴留于血中,而未受損的肝細胞仍能將非結合膽
肝細胞性黃疸的簡介
在病毒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癥、肝膿腫或磷中毒等情況下,所發生的黃疸都是肝細胞性黃疸。未受損害或損害較輕的肝細胞仍能形成結合膽紅素,但所形成的結合膽紅素有一部分可反流入血,因此血中也有結合膽紅素。另外,肝細胞腫脹、門脈區炎性滲出物以及小膽管中膽栓之存在,都可妨礙膽汁排出,而促使結合膽紅素反流
膽汁淤積性黃疸的特征簡介
肝內膽汁淤積從分子細胞學上是指膽汁的生成和分泌減少,以及膽汁淤滯和濃縮。肝內膽汁淤積或單獨出現,或與肝實質損害同時存在。特征: (1)膚色暗黃、黃綠或綠褐色; (2)皮膚瘙癢顯著,常發生于黃疸出現前; (3)血中膽紅素增高,以結合膽紅素為主,膽紅素定性試驗呈直接反應; (4)尿膽紅素陽性
肝細胞性黃疸的病理病因
各種肝病如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以及其他原因如 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癥等,可因肝細胞廣泛受損而引起 黃疸。
黃疸肝炎的傳染性介紹
從患者開始有癥狀到出現黃疸這段時間,約為數日至2周。起病時患者常感畏寒、發熱,體溫38℃左右,少數患者可持續高熱數日。更為突出的癥狀是全身疲乏無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尤其厭惡油膩食物,上腹部堵脹滿悶,尿黃似濃茶水,大便較稀或便秘。在這階段因個體差異、患者表現復雜多樣易被誤診,應特別注意,如有
膽汁淤積性黃疸的基本介紹
膽汁淤積性黃疸是指因膽汁淤積而使血中膽汁酸和膽紅素均高于正常值。所謂膽汁淤積系由于各種有害因素致使肝細胞排泄膽汁功能障礙、膽汁分泌的抑制或肝內、外膽道梗阻導致膽汁流的減慢或停滯。膽汁淤積性黃疸以結合型直接膽紅素增高為主。 最常見的病因是腫瘤、結石、炎癥,其次為良性狹窄或梗阻和寄生蟲等。 根據
診斷膽汁淤積性黃疸的依據
有以下臨床特點可考慮為膽汁淤積性黃疸: 1.有以上臨床表現。 2.膽紅素濃度逐漸升高,一般在171/μmol/L(10mg/dl)左右,多不超過256.5μmol/L(15mg/dl),個別可超過513μmol/L(30mg/dl)以上,其中以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占血清總膽紅素>60%。
膽汁淤積性黃疸的鑒別診斷
1.溶血性黃疸 由于紅細胞在短時間內大量破壞,釋放的膽紅素大大超過肝細胞的處理能力而出現黃疸。血清中膽紅素的增高以間接膽紅素為主。如新生兒黃疸、惡性瘧疾或因輸血不當引起的黃疸,都屬于這一類。后者可有寒戰、發熱、頭痛、肌肉酸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尿呈醬油色,有血紅蛋白尿,但尿中無膽紅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