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院士專訪:中醫藥能否再度證明自己?
鐘南山團隊開出新冠肺炎預防涼茶處方;肺炎一號方3天內獲廣東藥監局臨床應用研究應急審批;4個試點省份運用清肺排毒湯救治確診病例,總有效率達90%以上…… 2月以來,各級衛生部門紛紛要求,確保患者第一時間用上中藥。新冠肺炎“戰疫”,是否會成為中醫藥再度證明自己的機會? 剛剛率醫療團隊進駐武漢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武漢市的醫院、隔離區、方艙醫院中醫藥治療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不過,我多次提到,中藥治療是對癥,目的是調節機體的免疫狀態,而不是針對病毒本身。雖有一些中藥經過體外實驗證實了具有抗病毒功效,但尚缺少臨床評價的證據,應該加快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開展臨床循證評價。”張伯禮(左一)在武漢中醫院檢查重癥病人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國科學報》:武漢市要求所有醫院新冠肺炎患者都必須服用中藥,是這樣嗎?目前效果如何? ▲ 張伯禮: 目前,武漢新冠肺炎患者大多都在接......閱讀全文
“連花清瘟”入選新版黑龍江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
日前,黑龍江省中醫藥管理局下發關于印發《黑龍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2021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方案》將以嶺藥業獨家生產的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列為輕型、普通型患者臨床治療期的推薦中成藥。 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是以嶺藥業以中醫絡病理論為指導,集合傳統經典名方及臨床實踐
黃璐琦:中醫藥正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診療全過程
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全程干預,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看來,中醫藥正在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診療全過程。 從1月24日率領第一支國家中醫醫療隊奔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至今,黃璐琦和他的團隊已在武漢抗“疫”一線堅守40余天。 談及中醫藥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凸顯所長,黃
中醫藥抗疫獲認可,新冠肺炎治療有了更多選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3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特別審批程序應急批準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的清肺排毒顆粒、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的化濕敗毒顆粒、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宣肺敗毒顆粒上市。 清肺排毒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
已有210項新冠肺炎臨床試驗 中醫藥治療項目達21.9%
截至目前,尚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特效治療藥物,也未發現有明確療效的預防性藥物。因此,為抗擊疫情,科學家們迫切需要通過臨床試驗,篩選出針對新冠肺炎預防或治療的有效藥物。 截至2月22日凌晨1時,《中國科學報》記者從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查詢到,自1月23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申請
兒童流感不是新冠肺炎!!
“發燒、流鼻涕、咽痛、咳嗽既是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和流感的初期癥狀,也是新冠肺炎的早期癥狀。所以一旦兒童出現上述癥狀,家屬一定要去專業醫療機構就診鑒別。” 近日,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兒童醫院主任醫師丁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兒童呼吸道感染大多因病毒感染所致,所以千萬不能濫用或錯用抗生素,可以選用一些藥性
新冠肺炎多久能確診?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為: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癥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部分患者起
黑龍江新冠肺炎死亡11例 專家解釋新冠肺炎死亡原因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為: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癥、危重癥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部分患者起病癥
張伯禮、劉清泉等合作發表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最新研究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帶領團隊和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團隊合作完成的《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各地診療方案綜合分析》(以下簡稱《診療方案綜合分析》),近日在線發表于《中醫雜志》。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科技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
“新冠肺炎單細胞研究中國聯盟”揭示新冠肺炎免疫學特征
“新冠肺炎單細胞研究中國聯盟”揭示新冠肺炎免疫學特征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感染人數已超過一億人,死亡病例已超過兩百萬人,給全球社會經濟帶來了極大災難。認識和理解新冠肺炎發病機理對于診療與防控具有重要意義。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在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催生了許多重
“新冠肺炎單細胞研究中國聯盟”揭示新冠肺炎免疫學特征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感染人數已超過一億人,死亡病例已超過兩百萬人,給全球社會經濟帶來了極大災難。認識和理解新冠肺炎發病機理對于診療與防控具有重要意義。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在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催生了許多重要的生物學發現,然而,該技術在新冠肺炎研究中的應用因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