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兒娩出后,在距新生兒臍部10 厘米處用兩把止血鉗夾住臍帶,再從兩鉗間剪斷臍帶后結扎,最好再用75%乙醇消毒臍帶殘端、臍帶根部及其周圍,新生兒抱走正常處理。 2.待胎盤娩出后,用醫用手術縫線或其他適宜的材料結扎胎盤上嬰兒端的臍帶。 3.用0.9%生理鹽水將胎盤臍帶涮洗一到兩次,以清除胎盤上的羊水及胎糞等污物,避免胎盤臍帶與其他物品接觸。 4. 將采集好的胎盤臍帶放入無菌一次性胎盤采集盒,蓋好盒蓋,并確認采集液沒過胎盤。......閱讀全文
1.新生兒娩出后,在距新生兒臍部10 厘米處用兩把止血鉗夾住臍帶,再從兩鉗間剪斷臍帶后結扎,最好再用75%乙醇消毒臍帶殘端、臍帶根部及其周圍,新生兒抱走正常處理。 2.待胎盤娩出后,用醫用手術縫線或其他適宜的材料結扎胎盤上嬰兒端的臍帶。 3.用0.9%生理鹽水將胎盤臍帶涮洗一到兩次,以清除胎
造血干細胞( Stem cell ,SC)是指骨髓中的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為各種血細胞前體細胞,最終生成各種血細胞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它們也可以分化成各種其他細胞。它們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干細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們,最常見的就是白血病。捐獻造血干細胞對捐獻者
在人體穩態情況下,外周血造血干細胞數量很少,不能采集到滿足造血干細胞移植所需的足量的造血干細胞。通常在大劑量化療后血象恢復期或體內應用細胞因子如G-CSF后外周血中可有高比例的造血干細胞,我們稱這一過程為“造血干細胞動員”,動員到外周血的造血干細胞通過血細胞分離機進行采集,可獲得足夠數量的造血干
骨髓移植技術 生命科 學是二十世紀發展最為迅猛的學科之一,已經成為自然科學中最引人注目的領域。 1957 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多納爾·托瑪斯發現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體內,可以治療造血功能障礙。這一技術的發現,使多納爾·托瑪斯本人榮獲了諾貝爾獎。 這一技術很快得到全世界的認可,并已成為根治白
血液是由血漿(血液中的液體部分)和血細胞(紅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血小板等)組成的紅色、不透明并帶粘性的液體。正常成人的總血量約為體重的8%。血液在血管內流動不息,是人體內運輸營養物質、攜帶代謝產物、調節內環境平衡及行使防御功能的條條“河流”。人們對血液的認識是逐漸加深的。古代埃及人
一般監測只需采集表層土壤,可用采樣鏟挖取0-20 cm的土壤,采集表層可以采集單獨樣品也可以采集混合樣品。農田種植一般農作物采0-20 cm,種植果林類農作物采0-60 cm。為了保證樣品的代表性,減低監測費用,可以采取采集混合樣的方案。每個土壤單元設3-7個采樣區,單個采樣區可以是自然分割的一
由造血干細胞定向分化、增殖為不同的血細胞系,并進一步生成血細胞。人類造血干細胞首先出現于胚齡第2~3周的卵黃囊,第4周胎盤開始發揮造血功能。在胚胎早期(第2~3月)造血功能延伸至肝、脾,第5個月又從肝、脾遷至骨髓。在胚胎發育期,胎盤是一個重要的造血組織,胚胎末期一直到出生后。 干細胞可以救助很
iPS細胞是由一些多能遺傳基因導入皮膚等細胞中制造而成。在制造過程中,研究人員使用了4種遺傳基因,同時加入了7種包括可阻礙特定蛋白質合成的物質和酶在內的化合物,以研究其各自的制造效率。研究結果顯示,沒有添加化合物時,遺傳基因的導入效率為0.01%-0.05%,而加入了一種叫“巴爾普羅酸”的蛋白質
造血干細胞( Hemopoietic Stem cell ,HSC)的干,譯自英文“ stem ”,意為“樹”、“干”和“起源”。類似于一棵樹干可以長出樹杈、樹葉,并開花和結果等。通俗地講,造血干細胞是指尚未發育成熟的細胞,是所有造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的起源。因此是多功能干細胞,醫學上稱其為“萬用細
環境樣品測定中采集最多的就是水樣。環境水樣可分為自然水(雨雪水、河流水、湖泊水、海水等)、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復雜的多種成分,包括有機膠體、細菌和藻類,無機固體包括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碳酸鹽和黏土等,而其中微量元素或有機污染物的含量往往是很低的。采集的各種水樣必須具有代表性。1.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