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管坤良、葉丹Cell子刊發表癌癥新成果
來自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癌代謝物D-2-羥基戊二酸(D-2-HG)抑制了ALKBH DNA修復酶,使得IDH突變細胞對烷化劑敏感。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12月10日的《Cell Reports》雜志上。 復旦大學的管坤良(Kun-Liang Guan)教授和葉丹(Dan Ye)博士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管坤良教授主要從事細胞生長調節及腫瘤細胞生物學的信號轉導研究。葉丹博士則主要是圍繞”代謝與人類疾病”,開展” 乙酰化調控代謝酶分子機制”和”代謝中間物參與表觀遺傳調控分子機制”兩方面研究。 在II級和III級原始少突神經膠質瘤(AO)、混合性少突星形細胞瘤及星形膠質細胞瘤、WHO IV級繼發惡性膠質瘤(GBMs) (>75%),以及其他幾種人類癌癥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20%)、軟骨瘤(75%)、肝內膽管細胞癌(10%–23%)、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AITLs, ~20%)和黑色素瘤(~5%)......閱讀全文
神經膠質瘤的基本介紹
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也稱為膠質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約占所有顱內原發腫瘤的一半,廣義是指所有神經上皮來源的腫瘤,狹義是指源于各類膠質細胞的腫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的分類方案分為星形細胞瘤、少支膠質瘤、室管膜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瘤、來源不肯定的神經上皮組
神經膠質瘤的分類介紹
1、星形細胞瘤 為神經膠質瘤中最常見的一類腫瘤。 成人多見于大腦半球,兒童則多見于小腦。可分為如下類型: (1)良性星形細胞瘤①纖維型星形細胞瘤。②原漿型星形細胞瘤。③飼肥型星形細胞瘤。 (2)間變型(惡性)星形細胞瘤是星形細胞瘤中的惡性類型。 (3)膠質母細胞瘤為星形細胞瘤中最惡性的
神經膠質瘤的治療方法介紹
對神經膠質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但由于腫瘤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間無明顯邊界,除早期腫瘤小且位于適當部位者外,難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張綜合治療,即術后配合以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可延緩復發及延長生存期。并應爭取作到早期確診,及時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 1、手術治療 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
神經膠質瘤的臨床表現
1、星形細胞瘤 (1)良性星形細胞瘤 此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腫瘤位于幕上的病例多以頭痛及癲癇為首發癥狀,精神疲憊乏力次之,面肌及肢體肌力減退又次之,顱內壓增高出現較晚。腫瘤位于小腦半球的患者出現頭昏眩暈,活動減少,步態不穩定及肢體的共濟失調頗為多見。 (2)間變型(惡性)星形細胞瘤 此瘤生
神經膠質瘤與血糖之間存在關聯?
高血糖或糖尿病與罹患大多數癌癥的風險增加有關。然而,有研究發現,腦部腫瘤,如神經膠質瘤在糖尿病和高血糖人群中并不常見。現在,一項最新研究開始揭示兩者之間存在的這種驚人的聯系。研究人員不禁問道,大腦腫瘤會對血糖水平造成很大影響嗎? 這個研究小組的成員包括來自哥倫布俄亥俄州立大學(OSU)的研究人
星型母細胞膠質瘤的神經定位癥狀
神經定位癥狀依腫瘤生長位置不同而異 1.大腦星形細胞瘤 60%患者發生癲癇,約1/3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癥狀。 2.小腦星形細胞瘤 患側肢體共濟失調,動作笨拙,持物不穩,肌張力和腱反射低下等是其顯著特征。 3.丘腦星形細胞瘤 病變對側肢體輕癱,感覺障礙及半身自發性疼痛,患側肢體共濟運動失調、舞
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的簡介
《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手術原則是:如腫瘤位于“非重要功能區”,且分界較清楚,可做肉眼全切除;如分界不太清楚,但仍限于額極、顳極或頂后等“啞區”,為了爭取良好的療效,可行腦葉切除;如腫瘤位于重要功能區,可在附近切開皮質,潛行到達腫瘤區,分塊切除腫瘤,同時,做去骨瓣或顳肌下減壓術,術后再行化
一例神經節膠質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30歲。發熱、咽痛、頭痛2d,曾在某診所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輸液治療,患者沒有癲癇病史。CT檢查發現顱內占位性病變,隨后行MR平掃及增強檢查。?查體:T38.5°C,神志清楚,言語流利,自主體位。眼球無震顫。咽反射正常。伸舌居中。巴彬斯基征(-)、輪替反射(-)、閉目難立征(-)、布氏征
關于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切除術的簡介
神經膠質瘤臨床上常稱為膠質細胞瘤或膠質瘤,包括星形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和混合性少突-星形細胞瘤。 大腦半球神經膠質瘤的特點:①腫瘤在腦內浸潤性生長,甚至可通過胼胝體擴延到對側,肉眼多很難找出其邊界。②除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和一級室管膜瘤可認為是良性外,多數膠質細胞瘤
三例伽馬刀治療視神經膠質瘤病例報告
病例報告例1患兒女性,7歲。因左眼視力減退近2年,眼球突出3個月余,于2008年5月15日至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眼科就診。患兒既往全身條件可,發育正常,營養狀況可,雙眼未見明顯異常,家族中亦無眼眶腫瘤史。眼科檢查:右眼視力1.0,前后節未見明顯異常;左眼視力0.1,眼球突出約1 mm,眶壓+2,視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