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一項基于人群的研究在線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雜志。研究稱:無論是否伴有代謝綜合征(MS),超重和肥胖均可增加心肌梗死(MI)及缺血性心臟病(IHD)的發病風險。 文章稱,對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來說,合并有代謝綜合征是否是缺血性CVD的***危險因素還存在爭議。本文的作者、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學院及赫福勒醫院的Mette Thomsen博士和B?rge G. Nordestgaard博士表示,腹型肥胖是診斷代謝綜合征的必要條件之一,無論是否存在其他代謝紊亂的臨床情況,僅此一項就足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病風險。如果事實的確如此,那么代謝綜合征對于超重和肥胖患者的臨床意義將受到質疑。 因此,為明確超重及肥胖患者MI和IHD發病風險的增加與代謝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人員選擇了哥本哈根總人群研究中的71527名受試者開展了一項大規模隊列研究......閱讀全文
研究表明BMI越高患癌風險越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941.shtm
BMI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 一項基于人群的研究在線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雜志。研究稱:無論是否伴有代謝綜合征(MS),超重和肥胖均可增加心肌梗死(MI)及缺血性心臟病(IHD)的發病風險。??? 文章稱,對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來說,合并有代謝綜合征是否是缺血性CVD的***危險因素還存在爭議。本文的作者、丹麥哥
首次證實!母親BMI會影響嬰兒端粒長度
10月18日,發表在BMC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首次報道稱,母親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與新生兒端粒長度有強大的關聯。 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結構,對維持人類基因組的穩定至關重要。端粒的長度與一個細胞“一生”能分裂的次數直接相關。更長的端粒會使細胞分裂的
低BMI、高腰圍老年人死亡風險最高
日前,《歐洲心臟雜志》在線發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呂躍斌研究團隊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基于我國高齡老年人前瞻性隊列數據,采用單樣本孟德爾隨機化方法,闡明了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體質指數(BMI)與腰圍對健康影響的因果關系,提示BMI與腰圍在高齡老年人中發揮不同健康效應。我國高齡老年人中BMI和腰
BMI閾值可預測青少代謝疾病風險研究概要
? 研究從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研究(NHANES)數據庫中入選12.0~18.9歲的3385例青少年,根據是否合并代謝綜合征以及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指南及FITNESSGram指南所推薦的診斷肥胖的BMI閾值對其進行分類,以確定識別代謝綜合征的最佳BMI百分位數。CDC指南及FITNES
BMI不可靠-專家建議“重新定義”肥胖
??英國《柳葉刀·糖尿病和內分泌學雜志》近日發表一項報告指出,當前臨床上主要依據身體質量指數(BMI)診斷肥胖的方法并不可靠,呼吁使用新的、更細分的診斷方法來“重新定義”肥胖。??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超重和肥胖以BMI為衡量標準,即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對成年人來說,BMI超過25被視
身體質量指數(BMI)能夠“看”到腫瘤的發生
DNA甲基化是一種不改變DNA序列而化學修飾DNA的表觀遺傳機制,參與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可作為腫瘤的早期篩查、風險評估及治療監測的重要指標。吸煙、汽車尾氣等環境因素會導致基因組DNA的甲基化或去甲基化,從而造成基因異常的表達或沉默,研究發現這種改變與腫瘤的起因有直接的關系。?圖1 結腸癌(a)與
最新研究證實:健康范圍內,BMI越高,人越傻
保持健康體重的原因有千萬種,譬如容易引發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病、癌癥等等。而最新的一項研究表示:比起肥胖會增加罹患各種疾病概率更嚴重的是,胖子更容易“傻”。 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日的《 大腦、行為和免疫力》(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上,由美國最負盛名的
遺傳學研究支持BMI影響心臟病的發
雖然既往有研究發現,超重及肥胖對人體有害,但也有觀察性研究提示存在肥胖悖論。近期發表的一項最新孟德爾隨機化研究顯示,攜帶可增加BMI的基因者未來發生糖尿病、高血壓及冠心病(CHD)的風險會增加。這強烈提示BMI較高可能在上述疾病發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究者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Naveed
BMI數值不是越高越好!太高或太低都會增病亡風險
據報道,研究發現,過高或過低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多種疾病因素引發的死亡風險增加相關。其中BMI介于21至25時,人們死于癌癥和心臟病的風險最低。研究結果發表于新一期《柳葉刀 糖尿病和內分泌學雜志》上。 負責研究的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院副教授巴斯卡蘭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發現身體質量指數
年輕患者BMI對乳腺癌基因組復發特征的影響
根據韓國團隊的一項新研究,體重指數 (BMI) 似乎會影響具有雌激素受體 (ER) 陽性、HER2/ERBB2 陰性乳腺癌病史的年輕女性基于基因表達的乳腺癌復發評分.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增加 BMI 可能與年輕的 ER 陽性、ERBB2 陰性乳腺癌患者的基因組風險更高有關,”江南 Seve
《自然》呼吁重新定義肥胖:BMI是一個有缺陷的指標
·BMI并不測量體脂,它也忽略了一些其他影響健康的因素,如年齡、性別和種族等,因此并不是所有BMI高的人都健康狀況不佳或死亡風險更高。 ·由于BMI是根據白人的測量數據開發的,有色人種“不太適合這些參數”。與白人相比,BMI指數較低的亞洲人患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更大,這可能是由于體脂百分比和分布
大量成年人無法準確判斷體型
波蘭科學家對成年人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只有不到2/3的成年人能正確估算自己的體重指數(BMI),而能正確判斷自己體型的人連一半都不到。卡托維茲市西里西亞醫科大學的Wojciech Gruszka和同事計算了774名波蘭成年人從2010年到2011年的BMI,并與他們對自己BMI和體型的估算進行了對比
大量成年人無法準確判斷體型
波蘭科學家對成年人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只有不到2/3的成年人能正確估算自己的體重指數(BMI),而能正確判斷自己體型的人連一半都不到。 卡托維茲市西里西亞醫科大學的Wojciech Gruszka和同事計算了774名波蘭成年人從2010年到2011年的BMI,并與他們對自己BMI和體型的估
AD:中年胖、晚年瘦,癡呆風險飆升288%!
目前,肥胖已經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幾乎所有的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都與肥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其中自然也包括嚴重影響老年人健康壽命的癡呆。 然而俗話說:“世事無絕對”。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肥胖悖論”的提出似乎為“萬惡之源”肥胖開辟出了一條救贖之路。 所謂“肥胖悖論”是指對于某些特
JAMA:顛覆!也許你并不算個“胖子”
BMI由一個人的身高和體重決定,是衡量體脂肪的一種方式。盡管很多人質疑它的準確性,但BMI依然是一種衡量整體健康的工具。研究表明,BMI≥25的人患高血壓、冠心病,甚至死亡的風險更高。然而,5月10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科學家們發現,與最
美研究計算出標準體重指數-22.5到24.9
據路透社報道,最健康的體重是多少?希望標準寬松一點的人們可能要失望了,BMI指數算出的那個值才能衡量身體的健康與否。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12月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最健康的BMI值是22.5到24.9,位于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及其他組織設定的標準上部區間。 B
淺談孕期體重管理與母胎預后的關系
眾所周知,孕期體重會增加,那么體重增加對孕婦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增加的體重是多少為合適的體重,體重的增加母胎的預后有怎樣的關系?先淺談一下孕期體重管理與母胎預后的關系。1.孕前BMI和孕期體重變化對母兒結局的影響:體重指數(BMI)消除了身高差異對體重的影響,故目前大多數采用BMI來反應孕期體重的增長
我們可能低估了超重的壞處
不健康的食物及其導致肥胖的方式是當今人類社會健康狀況惡化的頭號原因,但是關于健康體重范圍的問題,數據中卻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 近幾年,一些研究聲稱,依據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重事實上可能是處于健康的體重范圍內,有研究人員發現BMI數值越高的人越長壽。 現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帶
肥胖越久,心臟越易受傷
超重或肥胖的年數會“疊加”成為一個獨特的風險因素,使心臟損傷更容易發生。這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歷經30多年,通過對9000多人的臨床數據分析得出來的結論,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近期的《臨床化學》雜志(Clinical Chemistry)上。 “即使在沒有諸如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疾病
柳葉刀:在中國,學歷越高的女性越瘦,男性則相反...
自1980年以來,全球大多數國家的肥胖流行率開始悄然上升。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30億人超重或患有肥胖癥。同樣,我國的肥胖流行情況亦不容樂觀。 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我國成年人的平均體重指數(BMI)和肥胖癥一直在穩步增長。去年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
關于肥胖性脂肪肝的診斷標準
醫學上診斷肥胖的標準常用有Broca指數和BMI指數(體重指數也稱體質指數)。Broca指數公式為:男性標注體重(kg)=身高(cm)-100,女性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超過標準體重的15%~20%為明顯肥胖,超過標準體重的20%~30%為過度肥胖。而BMI指數公式為:BMI(
英國研究發現-測算體質預測人體患癌幾率
癌癥是很多人眼里的“超級殺手”。如果能提前預測發生癌癥的幾率,及時進行預防,相信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2月份出版的英國《24小時健康》公布的一項報告指出,英國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測算體質指數(BMI),就能簡單預測人們患上各種癌癥的幾率。 這項研究的主持人勒尼漢表示,體質指數是國際上公認的體
全球鐵礦石產量增長將加速,增量源自巴西!
據報道,惠譽旗下的咨詢企業基準礦物情報公司(BMI,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預測,未來幾年,全球鐵礦(796, -28.50, -3.46%)石生產增速將加快,從而結束2015年鐵礦石創55美元/噸的十年新低以來的生產停滯局面。 BMI估計,從2023年到
全球肥胖實際上要比我們想象的更為普遍
WHO將肥胖描述為一種全球流行病,并且是當今最明顯但卻非常容易被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在過去幾年里,關于這種威脅生命的疾病在全球兒童和成年人群中崛起的報道令人非常震驚。2015年,共有1.077億兒童和6.037億成年人被認為患有肥胖癥,但目前研究者表明,肥胖或許要比報告指出的更為普遍,而且在
Lancet(IF=203):中國學歷越高女性越瘦,男性則相反
在中國,自 1980 年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重指數 (BMI) 和肥胖癥一直在穩步上升。然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對國家、區域或某些人口亞群的近期趨勢進行可靠評估。為了彌補這一證據差距,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李新華,丁鋼強及吳靜共同通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Lancet (IF=203)在線發表題為“Body
PNAS:肥胖竟然是通過大腦遺傳的?
最近的分子遺傳學研究已經發現和肥胖相關的大部分基因在中樞神經系統中也表達。同時肥胖與神經行為因素(如大腦形態學、認知表現和個性等)有關。因此近日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們研究了參與人類連接組計劃的895組兄弟姐妹的神經行為學因素是否與他們肥胖的遺傳學差異有關,他們檢測的指標是身體質量指
鍛煉真能有效抵御多種疾病!
很多研究總是會告訴你鍛煉對機體健康有多重要,其不僅能幫助抵御心臟病、中風、糖尿病以及很多癌癥(乳腺癌和結腸癌等);但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對于更廣泛的癌癥群體而言,一個更重要的預防性因素則是體重指數(B
IF=98-!研究發現:在中國學歷越高的女性越瘦,男性則相反
在中國,自 1980 年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重指數 (BMI) 和肥胖癥一直在穩步上升。然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對國家、區域或某些人口亞群的近期趨勢進行可靠評估。為了彌補這一證據差距,該對 2004 年至 2018 年間連續進行的六項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健康調查的相關數據進行了詳細分析。該研究旨在研究中國
唾液淀粉酶的應用
根據BMI指數,以不同指數范圍人體的睡液淀粉酶為材料,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測定唾夜淀粉酶活性,研究其活性與肥胖的關系.結果表明:BMI指數較低(偏瘦)的人體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平均值最高,BMI指數較高(肥胖)的人體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平均值最低,BMI指數標準(正常)的人體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平均值低于肥胖人體